金融企业对外贸易合作监督

时间:2022-08-24 11:29:09

金融企业对外贸易合作监督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为了适应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金融企业依托产品创新,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积极推广本外币、内外贸系列产品组合和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等业务,在贸易、融资及服务等方面,金融企业做出了很多的创新和改革。金融企业发挥内外联动优势,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广泛拓展了海外业务,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贸易中的资金成本,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为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提供保障。

一、金融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金融企业需要创新外经贸企业信贷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对外经贸企业经营的信用评级方法,建立严格的企业贷款审批制度,科学评价企业的发展前景,准确评价企业的还贷能力和过往的信誉,从而更好地制定外经贸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针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银行可以下放信贷管理权限。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的信贷管理政策,使该项业务得到有效发展。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国税部门、金融机构和出口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和谐和融洽。

二、金融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目前金融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表现为体制不完善,方式落后陈旧。虽然我国金融业早已经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模式,在银行体系风险降低的同时,业务范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银行的利润也相应的减少,使贷款风险变得更加集中,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银行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如外资银行那样灵活,而且我国银行企业的管理缺乏自主性,受宏观影响较大,没有外国银行的经营优势大。缺乏自主经营使银行业管理缺乏灵活性,不能视具体形势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制约了企业利润的实现。同时银行呆帐准备金提取额度明显缺乏根据,使银行缺乏核销呆账的自主权。所有这些都导致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规避能力变得薄弱,缺乏积极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二)信贷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银行企业贸易融资对象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同时银行信贷水平也表现得很低。银行企业的贷款目标朝大企业发展,对有实力的大型商贸企业贷款量不断增大,重点扶植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至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则少有眷顾,即便是利润较好,发展势头很好,但是由于抵押物不足,对中小企业的信誉衡量不确定等因素,使中小企业很少能够得到银行大额度的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贸易发展,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对于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在资金额度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各个银行的贷款资金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成为企业外贸活动的有力助手,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信贷仍不足以维持贸易的高增长。因此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应该进一步开拓市场,创新服务方法和模式,提高信贷水平,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

(三)银行创新力能力不强银行的业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创新银行业对企业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外贸企业的信贷业务,应该与世界接轨。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因素却成为银行发展的制肘。一是我国与世界金融改革的理念不一致,我国的金融业务以避险为主要目的,特别是管理模式的体制化,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限制了业务领域的拓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使金融领域的竞争机制缺乏,或者有但是不健全和不完善,为其它银行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三是金融管理的创新,强调基于网络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但是这个过程中一些业务及资料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焦点,没有一个十分保险的网络环境,银行的业务创新就受到制约。与此同时海外联行网点少,对于外贸企业的发展也是制约。国际结算环节多,程序复杂,低效率,导致资金流通慢,加大了汇率风险和增加了交易成本。

三、加强金融企业对外贸易合作管理的措施

(一)为外经贸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建立一种联合机制,把银行、外汇管理、外经贸管理及外经贸企业联合起来,定期召开例会,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开展。银行企业应该及时掌握货币信贷、外汇管理和国家外经贸政策的调整,根据上述情况调整银行工作的方式。通过调研和沟通,掌握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和谐融洽的合作环境是银行企业发展的前提,银行企业和外贸企业之间应随时沟通情况,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发展,互惠双赢。银行应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外经贸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做好防范信贷风险等工作。为外贸企业搭建多层次的资金供需对接桥梁,使银行业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便捷。银行企业可以专门设置外贸企业的服务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为外贸企业提供预审证、预审单、应收账款海外催收管理、海外银行风险提示等服务方式和内容。信贷部门走访外贸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方式,主动开展银行业务。

(二)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管理职能以加强风险管理为目标。金融企业应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企业授信标准,重点扶植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企业,并作为重点客户。银行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专门处置信用审批和贸易融资业务。提高人员素质,国际贸易风险很大,银行业应该以防范贷款风险为主要目标,做好融资信誉的评估,保证不出现呆账和坏账,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

(三)满足外经贸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银行企业应大力开展出口信贷业务,为国家出口贸易提供积极的帮助。金融企业可以采用票据贴现、打包贷款、押汇、对外担保等方式提供贷款,特别应该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放松抵押担保限制,对于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可以作为质押贷款的条件。创新质押形式,对一些具有一定信誉度的企业,可以发展股权质押、存货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银行还可以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工作,提供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的便利;放松和放宽非信用证项下融资的条件。灵活信贷政策,对于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大力支持,即便暂时出现困难,但是未来一个时期内,通过评估依然有美好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需求保证。避免盲目压缩授信、收回贷款的行为,因为这样虽然保住了银行的资金,但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银行对授信额度不足或尚未完成授信企业的信用证的融资活动应该给予大力支持,或者可以进行专设的绿色通道服务,保证给企业提供最大的支持。对优质外经贸企业,甚至可以根据订单情况进行贷款。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开展了许多项业务,业务主要以进口TT融资、进口开证、进口押汇、福费廷、出口保理、订单融资、出口发票融资等做为主要对外业务内容。开发了结算、融资、理财等金融功能,金融企业对外服务模式呈现“服务超市”模式,全程为客户提供国际贸易的所有业务服务功能,比如结算、融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等更重服务业务的组合,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