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土陶历史与文化创新

时间:2022-12-17 03:26:34

导语:山东农村土陶历史与文化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山东农村土陶历史与文化创新

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创新工作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之路,也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和社会科技革新发展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教育、舆论传播、学术科研等多方面的优势和功能,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基础,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趋势,全方位、多角度切实探索传承、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实施路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传承事业添砖加瓦。《乡风民俗》细致阐述了海盐民俗本土文化、历史传承及特征,突出海盐民俗文化的知识性、本土性、时代性。

该书共六章,囊括海盐地方四季节气时令、婚姻嫁娶、祭祀典庆等文化,涉及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细致翔实;文章结构科学合理,作者先简要介绍了海盐四时节气,再详细讲述海盐传统节日和近现代新兴节日,接着重点阐述了海盐当地“人生礼仪”,其中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寿诞和丧葬仪式等文化风俗,最后简略叙述了海盐地区人民的生产商贸、生活消费、社会风尚、民间信仰等内容,总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用语流畅自然,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可读性颇强。《乡风民俗》可作为地方修志著书传承、发展地方文化民俗的良好借鉴,亦可作为高校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探索教育教学之参考资料。

本文借鉴《乡风民俗》中对海盐地方文化民俗的多角度解读,并在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ZD201906263)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立意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角度,探讨山东农村土陶文化创新探索之路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开展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根本,也是建立民族自信的核心基础,紧跟时展,切实探索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可行路径和策略,是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工作。土陶文化是山东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山东地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等多重冲击,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政府和高校要充分重视农村土陶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深刻影响,科学运用现代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前沿科学技术、先进设备设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山东农村土陶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工作当中去。其一,科学融合高校学科教育。山东农村土陶文化历经数千年,蕴含着丰富、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也是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山东地区高校背靠土陶文化这一“文化大树”,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一教育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山东农村土陶文化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学科体系的融合路径,为土陶文化保护、传承提供良好载体,例如开办土陶文化艺术节、将土陶文化选入课本、土陶文化进公共课和选修课等;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土陶文化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理论知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高校科研创新的优势,有利于推动农村土陶文化创新,从而拓宽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道路。其二,政府要积极开辟文化旅游创新道路。天下风景或许千篇一律,但是地区文化各不相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往往发现,一旦某一个地区出现“网红”景区,其他地区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这就大大降低了地区旅游景点的独特性和经济效益,不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期化、常态化需求。事实证明,只有独具特色、内涵的地区文化是无法复制的。山东土陶文化源远流长,仅赏玩与生活用品类就有数百种,兼之造型可爱、图案各异、寓意深厚,实为文化旅游纪念品之上选。

此外,很多地区旅游产业硬件条件十分优秀,景区、景点魅力非凡,但是缺乏能够代表地区文化的经典旅游产品,旅游产业与游客的互动仅限于景区活动和游玩项目,没有实现与游客长期、有效互动,不利于旅游产业发展品牌化建设。因而山东政府要高度认识到创新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切实探索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土陶文化的结合点,科学规划布局,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优势,构建与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土陶文化旅游新格局。山东发展土陶文化创新旅游产业,可以规划、设计、制造与地区旅游理念以及游客喜好相符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扩大本土核心文化的影响力和范围,加深游客印象,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和土陶制造产业繁荣发展。其三,加强土陶文化“IP”化管理。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逐渐加深,当前娱乐文化产业“IP”化管理进一步成熟,“IP”化管理理念也成为跨产业、跨领域行业管理的重要参考。农村土陶文化是山东地区文化的标杆,当地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一“IP”资源,以多经济产业拥抱“IP”为核心,积极开辟土陶文化传承、创新的新道路,例如土陶文化“IP”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音乐剧及现场表演,以及城市公共建设等等,扶持地方影视娱乐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辟更多道路。

作者:卢强 单位:济宁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