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提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时间:2022-07-15 02:34:16

时空观念提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一、以时间概念为框架,构筑纵向演变图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时序性、发展的规律性,脱离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家国情怀都是一纸空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把三公九卿前面冠以“秦朝”,把三省六部制前面冠以“唐朝”,把二府三司制前面冠以“宋朝”,很少会考虑到历史的发展其实是渐进的,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有一定的发展性和继承性。笔者注重时空观念的引导,进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其实呈现出来的都是皇权和相权纷争角逐中的一种畸形发展。皇权在平衡权臣权力的同时,不断谋求权力的最大化,通过分权、弱化、职能分割等方式来一步步瓦解臣子们在一定范畴内对皇权的约束。同时,历代丞相也在不断斗争中学会妥协、学会分析利弊得失,到了明清之际,这种中央官制就不断形成了变式。在中国明朝内阁制的教学中,笔者就是从朱元璋的故事讲起的……朱元璋幼年丧亲,曾为地主放牛,25岁参加红巾军起义,经过十多年艰苦的抗元斗争,最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笔者带领学生从朱元璋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他的人物性格,自幼失去双亲,使他处处被人欺凌;流浪生活也铸就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心中的信仰,使他有目标,有强大的内心。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在没有现代的监控手段下,怎样做到对大臣的行动了如指掌,怎样让群臣俯首帖耳呢?其重点就是进行中央官制的改革——废除丞相制度,这是朱元璋第一步要做的。这时,有学生提出:当丞相制度废除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事无巨细均由皇帝亲自过目,这样行政效率、行政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心思缜密的朱元璋难道觉察不出来吗?接下来内阁制的诞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整体演变规律呈现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逐渐加强的趋势。历代中央官制之间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进而展开深化,使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一直秉承的丞相制度,皇权作为九五之尊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威,而相权却把持全国最高的行政权利,宰相虽号称“奉旨办事”,但实则不然,很多事情宰相是不与皇帝商量直接独断专行的。当某位在朝皇帝“懒政”时,变相安无事;而当在朝皇帝“勤政”时,就容易激化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秦、汉、唐、宋皆如此,尤其到了元朝,随着一统中原,很多帝王的文韬武略都力不从心,宰相专权就愈演愈烈。基于此,明太祖认为元代灭亡的原因就是政权委任于臣子,再加上“胡蓝案”导火线的催化作用,那么废除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就认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二、以空间概念为框架,构建横向思维图

在大陆的东向正展开一场权力的角逐时,大陆的西向也上演着权力的更迭。同样是内阁制,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直接对大陆的东、西两向进行横向对比,深化思考,明确两国的不同。例如,笔者采取表格对比的方式横向深化知识点。对这一历史知识要追根溯源,从东西方现行制度的角度分析,一个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上升的阶段,另一个则是不断形成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从内阁阁臣的权力来源分析,明朝阁臣基本为科举和世官两种,而英国基本上是以贵族为主。到了18世纪中期,内阁成员和首相的产生不断的呈现出民主色彩。另外,从国家整体特点来看,中国与英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制衡的机制。一个是人治,一个是机制(法治),这也说明中国古代在不断走向没落。从经济方面来看,虽然英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没有进入到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但是资本主义早在15世纪就已经萌生,并迅速发展,而中国却在封建自然经济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基于这样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以上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的时空观念下分析政治制度,避免简单的记忆、背诵历史知识或史学观点,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同时,作为历史教师,既要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又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从文科综合到选科模式,高考改革已经进入深层次阶段,我们要时刻准备、时刻思考。

参考文献:

[1]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王雪玲.论唐代的封驳制度[J].史学月刊,2015(9).

[3]郑秋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微课设计[J].高考,2018(15).

作者:苏佳楠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