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投资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35:53

林业投资论文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指出了我省十多年来林业贷款投资体制已显露的弊端。面对我省已完成十年造林规划和基本消灭宜林荒山后出现的新课题,以及今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遭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我省林业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论述了探索新的林业贷款投资体制,使我省的林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的林业生产和其它行业一样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大规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以来,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应该肯定,这些贷款对我省的林业生产和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的投资体制和管理模式是富有成效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投资体系和管理模式已暴露出明显的弊端:①承贷方均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体,淡化了承贷主体的风险意识。既为贷款即非无偿援助,尽管利率低、周期长但仍要还本付息。因此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用项目取得的收益还本付息扩大再生产。而以基层林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承贷方不是经济实体,是不可能承担还贷重任的。同时,所有贷款项目均由基层财政提供担保,使贷款的主体有了“国家”的保护伞,失去了还款的忧患意识。②管理模式中缺少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监督机制,只重造林,不重管护,只重规模,不重效益,使得还款措施形同“虚拟”。尽管每期项目在实施之前,也都进行了较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措施并不配套,致使如何以项目取得的实际收益还贷这一实质性的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所以,每当我们向项目区的领导同志提起这一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总是:“我们只负责贷款,到还款时我们还在不在林业局都难说”。言外之意,还款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那么还贷任务该由谁、怎样来完成呢?

关于以什么样的贷款、投资体制和管理模式来高标准地完成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并使之取得预期的收益振兴我省林业经济,在我省是一个争论了十多年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处于“争议”阶段。与我省同为世行贷款项目省份的四川,在项目启动初期就进行了多种投资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如:将项目资金贷给企业,由企业按照项目的总体要求营造速生丰产林,承贷和偿还项目款。位于四川宜宾地区的枝洋林业开发公司,是一个只有50多名职工的林业企业,在承贷了世行项目的造林资金后,按项目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精心施工,高标准地完成了杉木速生丰产林的营造任务。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较好地处理了投资方、土地所有者、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公司作为投资方以资金入股并负责规划设计、造林树种选择、日常管理、监督、考核、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和产品的销售等工作。土地所有者以土地入股,参与投资方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则根据管护的面积、株数、树木生产量以及与此相关的奖惩指标按年领取劳动报酬,较好地解决了林木生长周期长与管护人员要求眼前利益的矛盾,极大地调动了管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即从项目林的轮伐、间伐收入中获利100余万元,实现了20%以上的资金回报率。公司由于从造林经营中取得了收益,又进一步激发了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热情,不仅使轮伐迹地及时得到恢复而且还逐步扩大了造林面积,真正实现了造林、采伐、更新的良性循环。这一尝试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①承贷主体明确。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利用信贷资金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用取得的收益偿还贷款是独立的经营行为。②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行为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有效。任何企业的经营行为都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为目标,任何经营环节出现的管理偏差都可能导致经营的失败。因此,任何企业都没有理由不注重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通过广大林业职工的努力,我省已基本完成十年造林规划和消灭宜林荒山的任务,如何利用好有限的造林资金,使我省的林业生产再上新的台阶,摆脱我省林业经济的危困局面,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遭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我省的林业发展可能带来新的机遇。我省黄河故道地区现存的数十万亩宜林荒地和数百万亩的低产林地有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用材林和特种用材林基地。如何争取到这些建设资金并使之产生较高的效益也涉及到建立什么样的贷款投资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问题。是沿用过去的体制和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探索新的体制和模式,还是求稳、等待或是继续“争议”。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2

1991年,我校开始给计划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基本建设经济学”课程,该课在许多高等财经院校被作为专业必修课,它是以国民经济固定资产建设为对象,研究基本建设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后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来的“基本建设经济学”演变为“投资经济学”,原设有基本建设经济专业的高校也将该专业改为投资经济专业。投资经济学,亦称投资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经济学科,以投资领域为研究客体,探求投资运动规律及其管理原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投资体制的建立与改革、投资筹集与资金融通、投资从分配到回收的运动过程、投资决策、投资经济效益及投资宏观调控。1993年,我校也将“基本建设经济学”课程变更为“投资经济学”课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为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1994年我国在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等领域都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对长期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济理论、人们的观念、利益关系等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条件下,我国投资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投资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随之拓宽,不仅研究宏观投资和微观投资,还研究金融间接投资和国际投资。

这些年来,我校紧跟投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完善。第一,选择最新和最适宜的教材,并根据需要补充相关内容,介绍林业投资领域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在掌握投资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林业投资领域的动态;第二,注重案例教学,在学习微观投资部分时,以讲解和分析案例为主,而且注重选取林业项目案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技能;第三,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通过做习题、写论文和开展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当然,这门课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投资经济学”在林业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林业行业极具特色,一般投资理论和方法难以涵盖,尤其是今天面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严峻挑战,林业投资领域出现了很多亚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具有林业特色的林业投资经济学;其次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落后局面,严重地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儿年来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对林业投资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

二、林业投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教学体系的结构

课程体系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案构成的一个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原则,结合教材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协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和学的效果既不是单纯看教师“教”得如何,也不是单纯看学生“学”得如何,而主要是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思想认识、知识积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决不是在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能反映出来的,而是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可见,一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是否完整对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林业投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内容

林业投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是由教师、林业投资经济学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及学生构成的一个系统,其结构与一般投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结构相同,只不过给其具体内容赋于林业特色。通过林业投资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既掌握一般的投资理论和知识,又懂得林业投资领域的特殊规律;既使其就业面拓宽,又使其能从事较专门的工作。目前,林业投资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己基本完成,计划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投资经济学理论,第二部分为林业投资经济专题研究,第三部分为林业投资经济案例。另外,为配合讨论和做练习,我们又选编了一些相应的论题和习题。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手段,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如在林业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一章的教学中,就可采用新近由我院完成的“林业技术经济案例教学法研究”中的《林业技术经济研究多媒体教学软件》。

(三)林业投资经济学及课程教学体系的特点

1.领先性。国内还没有院校开设林业投资经济学课程,故无论从教材,还是从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案来说都具有创新的意义。此外,适应林业投资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说也都具有领先性。

2.系统性。林业投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重视各构成部分的建设,特别强调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教师借助于教材、大纲、教学方案及适宜教学方法的选择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满足与最全面的发展。

3.范围大。林业投资经济学是关于投资规律和投资行为、投资方式的学科,涉及空间范围广阔,既有政府关于全国范围生态体系建设乃至跨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林业投资问题,也包括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问题。由此,林业投资主体多元、受益多向、涉及面广,构成了林业投资经济学的一大特点。

4.理论广。林业投资经济学是关于林业投资运动规律的学科,由于林业集产业性、公益性和基础性为一体的特点所决定,林业投资经济学理论跨度大、难点多,其内容既包括一般投资经济理论、方法,也包括林业行业独具特色的生态林业投资问题的研究,后一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显地具有体系建设的创新性。

5.实践性。林业投资经济学是一门与经济建设活动联系十分紧密的经济学,它虽然也揭示投资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更多地研究投资主体(政府、企业、个人等)、投资方式、投资渠道、投资工具、投资决策、投资评价、投资效果等具体的投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林业投资经济学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三、林业投资经济学教学组织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在林业投资经济学教学体系中,组织教学内容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林业投资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经济类和非经济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有所侧重。对于经济类专业,除了总的教学内容较丰富外,教学的重点内容放在林业投资经济专题和林业投资经济案例方面;而对非经济类专业,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的重点内容宜放在一般投资经济理论原理和方法上。一般而言,林业投资经济学已向着实用性、实践性方向转变,投资工具、投资方式、投资决策是教学重点。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环节的综合组织

林业投资经济学今后的教学,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改革趋势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之外,根据林业投资经济学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组织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我们认为,林业投资经济学教学应充实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一,增加作业量。通过作业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课堂讲授的一般工具和方法。其二,加强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辩论、讲演在林业投资经济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要求学生有较为充分的课外阅读、资料收集、发言提纲的准备,要有总结。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相关内容能够能动地、切实地掌握,并使学生之间思想观点得到厂‘泛交流,相互启迪,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其三,撰写学术小论文。根据教学需要和进程情况,林业投资经济学教学中宜安排一两次学术小论文,针对目前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以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论文写作的能力。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和强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是一种综合的训练,反映了目前和今后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2.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

根据林业投资经济学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在其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在讲授证券市场和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的内容时,可采取“模拟股市”法,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模拟股票交易的实际过程,学生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进行具体操作,并取得各自的“收益”。另外,在教学中,除了随时列举事例外,还应采用案例教学法系统地讲授有关实例,特别是投资项目、投资微观评价与决策方面,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考核与评定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3

一、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报考,扩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报考的人数,尤其是高素质考生的报考人数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质量。

学校的知名度除了取决于学校的历史积淀外,还取决于学校现实的办学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林业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业大学虽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大学,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所以林学为主导的单科性大学,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近几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进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扩大,招生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为163人,2003年高达900人。仅1999年至2003年间的招生人数就扩大了5倍。以前报考我校的生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本校和其他农林院校的毕业生。近年来,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全国其他综合大学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扩大,招生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

严把培养质量,是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招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各个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研究生生源竞争激烈,如果在报名条件、入学考试、录取及其后学习、考核和毕业论文的要求上比较严格,将会影响本校的生源。但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严把学生入学和培养质量关,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质的考生。些学校,只为盲目扩大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和培养标准,短时期内达到了扩大招生规模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长期下去,考生和社会最终会摈弃这些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真正能学到知识,增长能力,顺利地成为生产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质的考生报考,最终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质量,实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通过硕士生提前攻博、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资助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建立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制度、建立优秀论文激励机制、资助出版优秀博士论文等措施,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质量。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是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块试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学科和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两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博士论文,林业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国农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国大学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参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统一考试,我校硕士生的一次通过率达到62.3%,博士生达到41.6%,已进入北京市高校先进行列。

三、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

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不同,培养目的主要是为企业和教学科研单位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一名硕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养经费为9000元,3年需要2.7万元;一名博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养经费为1.1万元,3年需要3.3万元。林业科学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主要研究的对象树木和森林生长周期长,进行科学研究环境艰苦、工作量大,需要的科研经费较多。因此,林业高等院校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就必须拥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一部分导师的研究经费明显不足,使正常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无法落实。因此,我校要求研究生导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在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和各类国家科技项目的同时,加强和地方及社会上各单位的横向科研合作,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

我校研究生院除了配合导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广开各类科研项目的申请门路外,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研究生培养基金,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资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经费不足的学生。2001年资助33人,投资13万元;2002年资助53人,投资20万元;2003年资助70人,投资25万元。我校计划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资助人数每年增加20%,资助金额每年增加25%,加大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

四、对专业学位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一种新型的学位类型。与林学及相关科学硕士学位相比,农业推广硕士(林科)专业学位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应用,为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为保证招生质量,我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按照国务院学位办下达的当年录取限额,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总成绩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对拟录取人员进行复试,复试着重考查考生从事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为了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上的优秀人才倾斜,保证符合招生条件的优秀在职人员有更多的入学机会,真正达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目的,对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或获得一定级别奖励的基层单位业务骨干,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在培养方面,针对农业推广(林科)研究生注重应用的特点,我校在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广西、山东、山西、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等地区建立了教学实习点,许多应用性和现场性强的课程均在教学实习点进行。在论文选题方面,要求农业推广(林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和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上述措施的实施,使我校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在林业生产单位和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随着学校声誉的提高,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稳步增加,近年来的招生人数一直居全国农林院校的第2位,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保证。

五、就业状况对学科招生质量的影响

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和考生的报考数量和质量是呈正比的。如果某些学科和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或就业前景看好,这些学科和专业的报考人数将会显著增加,招生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一些学科和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长期偏低或就业前景不好,这些学科和专业的报考人数将会减少,招生质量也会相应下降。

我校研究生的招生,在保证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及对国计民生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基础作用的学科专业外,在国家招生计划允许的范围内,向那些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或就业前景看好的学科和专业倾斜。例如,我校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林业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近年来的招生和就业均很好,生源质量较高。我校已有计划地提高这些专业的招生比例,将研究生的扩招名额适度地向这些学科倾斜。

六、积极有效的宣传

有的放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针对考生的各种问题,解疑释惑,对学生的报考和招生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的力度,相应的科学研究项目大量增加,林业战线上对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林业科学的高级科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林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应结合当前这一大好形势,在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中广为宣传,积极引导高素质的考生投身到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来。

1999年以来,我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国建立了10余个招生基地,派专人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数十次招生宣传,宣传地区的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招生信息或在影响面广的报纸等媒体上进行招生宣传。我校每年举办2次咨询会,深入到院系学生中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引导和促使一批素质较高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本校研究生。

七、软硬件条件的良好保障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4

学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报考,扩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报考的人数,尤其是高素质考生的报考人数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质量。

学校的知名度除了取决于学校的历史积淀外,还取决于学校现实的办学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林业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业大学虽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大学,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所以林学为主导的单科性大学,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近几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进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扩大,招生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为163人,2003年高达900人。仅1999年至2003年间的招生人数就扩大了5倍。以前报考我校的生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本校和其他农林院校的毕业生。近年来,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全国其他综合大学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扩大,招生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

严把培养质量,是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招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各个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研究生生源竞争激烈,如果在报名条件、入学考试、录取及其后学习、考核和毕业论文的要求上比较严格,将会影响本校的生源。但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严把学生入学和培养质量关,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质的考生。些学校,只为盲目扩大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和培养标准,短时期内达到了扩大招生规模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长期下去,考生和社会最终会摈弃这些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真正能学到知识,增长能力,顺利地成为生产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质的考生报考,最终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质量,实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通过硕士生提前攻博、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资助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建立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制度、建立优秀论文激励机制、资助出版优秀博士论文等措施,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质量。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是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块试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学科和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两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博士论文,林业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国农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国大学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参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统一考试,我校硕士生的一次通过率达到62.3%,博士生达到41.6%,已进入北京市高校先进行列。

三、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

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不同,培养目的主要是为企业和教学科研单位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一名硕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养经费为9000元,3年需要2.7万元;一名博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养经费为1.1万元,3年需要3.3万元。林业科学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主要研究的对象树木和森林生长周期长,进行科学研究环境艰苦、工作量大,需要的科研经费较多。因此,林业高等院校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就必须拥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一部分导师的研究经费明显不足,使正常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无法落实。因此,我校要求研究生导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在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和各类国家科技项目的同时,加强和地方及社会上各单位的横向科研合作,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

我校研究生院除了配合导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广开各类科研项目的申请门路外,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研究生培养基金,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资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经费不足的学生。2001年资助33人,投资13万元;2002年资助53人,投资20万元;2003年资助70人,投资25万元。我校计划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资助人数每年增加20%,资助金额每年增加25%,加大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

四、对专业学位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一种新型的学位类型。与林学及相关科学硕士学位相比,农业推广硕士(林科)专业学位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应用,为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为保证招生质量,我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按照国务院学位办下达的当年录取限额,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总成绩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对拟录取人员进行复试,复试着重考查考生从事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为了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上的优秀人才倾斜,保证符合招生条件的优秀在职人员有更多的入学机会,真正达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目的,对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或获得一定级别奖励的基层单位业务骨干,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在培养方面,针对农业推广(林科)研究生注重应用的特点,我校在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广西、山东、山西、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等地区建立了教学实习点,许多应用性和现场性强的课程均在教学实习点进行。在论文选题方面,要求农业推广(林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和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上述措施的实施,使我校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在林业生产单位和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随着学校声誉的提高,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稳步增加,近年来的招生人数一直居全国农林院校的第2位,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保证。

五、就业状况对学科招生质量的影响

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和考生的报考数量和质量是呈正比的。如果某些学科和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或就业前景看好,这些学科和专业的报考人数将会显著增加,招生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一些学科和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长期偏低或就业前景不好,这些学科和专业的报考人数将会减少,招生质量也会相应下降。

我校研究生的招生,在保证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及对国计民生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基础作用的学科专业外,在国家招生计划允许的范围内,向那些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或就业前景看好的学科和专业倾斜。例如,我校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林业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近年来的招生和就业均很好,生源质量较高。我校已有计划地提高这些专业的招生比例,将研究生的扩招名额适度地向这些学科倾斜。

六、积极有效的宣传

有的放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针对考生的各种问题,解疑释惑,对学生的报考和招生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的力度,相应的科学研究项目大量增加,林业战线上对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林业科学的高级科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林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应结合当前这一大好形势,在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中广为宣传,积极引导高素质的考生投身到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来。

1999年以来,我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国建立了10余个招生基地,派专人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数十次招生宣传,宣传地区的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招生信息或在影响面广的报纸等媒体上进行招生宣传。我校每年举办2次咨询会,深入到院系学生中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引导和促使一批素质较高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本校研究生。

七、软硬件条件的良好保障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5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2011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2011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2011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

位,雪枫公园荣获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2007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2011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2011年)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2011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2011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科技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6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20*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20*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20*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20*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20*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20*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20*年)**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20*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20*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科技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7

这次会议与以往的研讨会相比,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就会议内容来说,既是一次改革经验交流会,又是一次学术研讨会。改革以来,在治危兴林、结构调整、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黑龙江林区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会上有11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这些典型经验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对全省林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很有推广价值。会议提交的论文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研究的间题也比较深。有些论文能够突出大农业的主题,把林业建设视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山区脱贫致富、解决林业“两危”问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些论文不仅运用现代经济理论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还有定量分析,使所提出的论点更具有说服力,为会议增添了较浓的学术气氛。第二,就参加会议的单位来说,既有部属森工、省属森工部门,又有地方林业和科研教学部门,有如此多方面代表参加的林业改革研讨会,这在黑龙江省还是第一次,它打破了过去那种林业、森工分为两家、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的僵化局面,在一定意义上将会更加促进黑龙江省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就如何深化黑龙江省林业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是深化改革的主要课题,也是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实现体制过渡,如何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林价改革,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把企业推向市场等。

现就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1.加深对新形势下深化林业改革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大家认为,林业改革研究的阶段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79年至1985年是追踪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理论滞后于实践,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在用全新的观点去解释改革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为改革成果寻找理论依据;1086年以后为第二阶段,即理论指导实践阶段,主要是对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趋势进行超前研究,为建立适合中国林业发展的林业经济体制提供理论依据。大家普遍认为,改革是当前林业振兴和发展的主旋律,起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部分省、市的讲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围绕林业改革与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间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当前,在深化林业改革理论研究上,重点是从宏观上、战略上和解决林业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上去思考、去探索,破除林业改革“畏难论”,运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去认识林业形势,要看到林业发展的后劲和前景,增强搞好林业改革的信心和勇气;要破除.速胜论”,干当前、想长远;坚持“有阶段论”,打好“持久战”,要破除“仲手论”,把自己能办到的事尽量自己办好,走自强自立的道路。橙清模糊认识,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进程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推进治危兴林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2.加强对林业改革中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论研究。1992年黑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同时在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强化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步伐,配套推进。与会代表认为,下一步林业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改革森林经营方式,继续以“两论三划分理论’为指导,开展集约经营和双层经营相结合的试验研究,建立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工程,探索发展复合型、多元型林区经济的途径,运用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一体化经营模式”,探索解决可采森林资源危机的出路。同时,要强化林政管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全额管理、分项控制,强化管理手段。通过不断健全森林资源监督体系,开展森林资源监督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深化内部配套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这一转换的基本前提是理顺政企之间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把企业推向市场。当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最主要的是打破“大锅饭”,建立自负盈亏经营机制多打破‘铁交椅”,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干部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内部分配和建设投资约束机制,以及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特别是在劳动用工、分配和人事制度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

—搞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林业企业集团和专业性企业集团。国务院(1991)71号文件正式批准在黑龙江省组建两个企业集团,这是林业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应从林业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从林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林业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内部关系、运行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一一培育完善各类市场。当前除了研究企业如何主动进入市场、开拓市场外,更主要的是大力发育市场,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要破除重生产、轻流通的僵化保守思想,树立市场引导生产和开放搞活市场的观念;破除单一木材市场观念,树立大流通、大市场观念。

—加快甘外开放步伐。根据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进一步落实“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方针,在继续与独联体和入欧国家发展经贸的同时,积极探索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把黑龙江省林业纳入到国际经济循环轨道。—继续完善科技兴林运行机制。进一步认真贯彻科技兴林的方针,加强技术改造,推广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8

第一,创新机制,增加就业

国资造林是在一种封闭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单一,机制僵化,投资主体是国家,收益主体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民资造林是在开放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多样,机制灵活,投资者同时也是收益者,责权利高度统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责,管者有其权,投资者有其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物。市场运作模式有农户联合开发,股份制合作,公司+农户+基地,这些模式极大丰富了国家投资造林模式。以前,国资造林是国家投入苗木,给予一定补贴,农民应政策要求筹工筹劳进行造林,没有得到现金报酬,而遥遥无期的林木收益是农民不敢提前消费的。现在,民资的投入,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雇请工人烧山炼荒,开垦整地,栽植苗木,抚育管理。这些劳动既解决了一部分赋闲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使这部分人收入多起来了,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为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推波助澜。民资造林走出了一条蜕变之路。

第二,引进资金,突破瓶颈

从外地情况看,广东省54万中小企业投入资金23亿元,投资造林53.8万亩,武汉市民资投放10亿元,造林面积10万亩,山东、江西、福建等省民资也纷纷进入造林业,整体引进资金动辄上亿,造林面积以万亩计。在此不一一例举。这些资金的加入,改变了国资造林唱独角戏的格局,以有余补不足,破解了制约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民资造林是一种破围之举。

第三,形成规模,凸显效益

公司投资造林万余亩,个体老板投资造千余亩,农户投资造林数百亩者,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广东、武汉等地民资造林根据统计数字显示占总造林比重的80%,民资造林数量之大,规模之巨,声势之隆由此可见一斑。对这些民资造林的调研结果表明,无论是整地质量和栽植质量,还是管护措施都优于国资造林,早成林、早见效这是勿庸置疑的。据《武汉民资造林改变市民生活》网络报道,华盛顿椰果、加拿大海枣、五星枇杷、梨枣、蝴蝶兰等过去极少见到的稀有水果、花卉,如今江城比比皆是。民资造林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态文化需求。民资造林造就了果香十里,蝶舞花间的盛况。

2隐忧

第一,投资的趋利性

资本市场的运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而投资造林,当然也不例外,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投资者造林首选目标一定是投资见效快、资金运作周期短的经济林、药材林以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趋利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生态建设需要长期不采伐,不遭破坏的森林体系来支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只减不增的,由于民资造林的狂热,生态建设用地势必减少,形成矛盾的焦点——民资造林与生态建设争地。这种担忧决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如广东开平,民资造林正在搞圈地运动,惠州天邦农林公司承包土地面积达160万亩,都是种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造成地力破坏、林地有价无市。一种局面产生了,投资者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建设。

第二,投资的盲目性

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获取市场资讯不足,无法科学预测市场动态,盲目跟风投资,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产品滞销,可能无法获利;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林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后期投资无以为继,做成半拉子工程,无法确保投资收益;一些投资者,对林业火灾、冰灾等自然灾害认识不足,一旦遭遇,血本无归;一些投资者对林业政策法律钻研不透,把握不准,致使到期林木无法采伐,不能变现获利。这又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盲目性与收益回报之间的矛盾。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不乏前车之鉴,典型个案有“万里大造林案件”、“重庆造林大户胡长明的捐林困境”等。投资者倘若不幸碰上上述四种情形之一,不但利益无法保证,甚至投资也无法收回。另一种局面又产生了投资造林积极性将严重受挫,一些意向投资者也将望而却步。3殷盼

第一,立法规范,加强监管

首先,民资造林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日常化,营林造林规模化,经济效益巨大化;其次,民资造林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再次,随着民资造林比重增加,注入资金越来越庞大,资金运行需要专门机构监管。从民资造林上述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亟需法律调整和规范,是一种现实需要,但遍查法律典籍,无片言只语涉及民资造林,民资造林无任何法律可依、无任何法规可循,法律严重滞后。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立法,从法律上对民资造林投资利益依法保护、投资行为依法规范。建立监管体系。建立土地资源监管体系,对土地资源实施监管,促使投资者合理利用、合理开发,确保生态建设用地;建立资金运行监管体系,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管,促使资金公开运行、安全运行,确保投资者利益。

第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

一是确权稳心,尽快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明确四权,让投资者吃上定心丸。二是搭台唱戏,建立产权评估交易中心,为投资者搭建平台,保障林地依法流转,集中经营。三是按编核拨,民资造林参与经营方案编制,到采伐期后,优先下拨采伐指标。四是信贷支持,制定信贷支持政策,投资者可用自己的林业产权进行担保,申请银行贷款,解除中小投资者资金周转不灵问题,避免半拉子工程。五是税费优惠,制定税费优惠政策,对投资者减免部分税费,减征或免征林业规费。六是投保降险,保险行业设立林业险种,准予林木资源入保,规避林业火灾、冰灾、病虫灾害等损失,降低经营风险。七是生态优先,对投资营建生态林的予以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享受生态林政策,成林后拔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积极引导投资者投资生态建设。

第三,科学规划,优质服务

林业部门要提前介入,科学规划。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划定生态林建设区域,经济果木林建设区域,商品用材林建设区域,工业原料林建设区域等,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林业部门要竭力谋划,优质服务。提供规划设计服务、生产技术服务、科技推广服务、优质种苗服务,以优质服务促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投资。林业部门根据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第四,成立协会,行业自律

投资者可借鉴其他行业运行模式,成立造林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提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树立行业良好形象;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环境;贯彻行业发展规划,落实产业政策、质量标准,维护发展大局;实行信息共享,规避风险;建立奖惩机制、监管机制,依法治业,以德治业,加强行业自律。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9

第一,创新机制,增加就业

国资造林是在一种封闭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单一,机制僵化,投资主体是国家,收益主体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民资造林是在开放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多样,机制灵活,投资者同时也是收益者,责权利高度统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责,管者有其权,投资者有其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物。市场运作模式有农户联合开发,股份制合作,公司+农户+基地,这些模式极大丰富了国家投资造林模式。以前,国资造林是国家投入苗木,给予一定补贴,农民应政策要求筹工筹劳进行造林,没有得到现金报酬,而遥遥无期的林木收益是农民不敢提前消费的。现在,民资的投入,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雇请工人烧山炼荒,开垦整地,栽植苗木,抚育管理。这些劳动既解决了一部分赋闲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使这部分人收入多起来了,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为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推波助澜。民资造林走出了一条蜕变之路。

第二,引进资金,突破瓶颈

从外地情况看,广东省54万中小企业投入资金23亿元,投资造林53.8万亩,武汉市民资投放10亿元,造林面积10万亩,山东、江西、福建等省民资也纷纷进入造林业,整体引进资金动辄上亿,造林面积以万亩计。在此不一一例举。这些资金的加入,改变了国资造林唱独角戏的格局,以有余补不足,破解了制约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民资造林是一种破围之举。

第三,形成规模,凸显效益

公司投资造林万余亩,个体老板投资造千余亩,农户投资造林数百亩者,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广东、武汉等地民资造林根据统计数字显示占总造林比重的80%,民资造林数量之大,规模之巨,声势之隆由此可见一斑。对这些民资造林的调研结果表明,无论是整地质量和栽植质量,还是管护措施都优于国资造林,早成林、早见效这是勿庸置疑的。据《武汉民资造林改变市民生活》网络报道,华盛顿椰果、加拿大海枣、五星枇杷、梨枣、蝴蝶兰等过去极少见到的稀有水果、花卉,如今江城比比皆是。民资造林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态文化需求。民资造林造就了果香十里,蝶舞花间的盛况。

2隐忧

第一,投资的趋利性

资本市场的运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而投资造林,当然也不例外,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投资者造林首选目标一定是投资见效快、资金运作周期短的经济林、药材林以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趋利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生态建设需要长期不采伐,不遭破坏的森林体系来支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只减不增的,由于民资造林的狂热,生态建设用地势必减少,形成矛盾的焦点——民资造林与生态建设争地。这种担忧决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如广东开平,民资造林正在搞圈地运动,惠州天邦农林公司承包土地面积达160万亩,都是种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造成地力破坏、林地有价无市。一种局面产生了,投资者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建设。

第二,投资的盲目性

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获取市场资讯不足,无法科学预测市场动态,盲目跟风投资,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产品滞销,可能无法获利;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林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后期投资无以为继,做成半拉子工程,无法确保投资收益;一些投资者,对林业火灾、冰灾等自然灾害认识不足,一旦遭遇,血本无归;一些投资者对林业政策法律钻研不透,把握不准,致使到期林木无法采伐,不能变现获利。这又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盲目性与收益回报之间的矛盾。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不乏前车之鉴,典型个案有“万里大造林案件”、“重庆造林大户胡长明的捐林困境”等。投资者倘若不幸碰上上述四种情形之一,不但利益无法保证,甚至投资也无法收回。另一种局面又产生了投资造林积极性将严重受挫,一些意向投资者也将望而却步。

3殷盼

第一,立法规范,加强监管

首先,民资造林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日常化,营林造林规模化,经济效益巨大化;其次,民资造林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再次,随着民资造林比重增加,注入资金越来越庞大,资金运行需要专门机构监管。从民资造林上述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亟需法律调整和规范,是一种现实需要,但遍查法律典籍,无片言只语涉及民资造林,民资造林无任何法律可依、无任何法规可循,法律严重滞后。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立法,从法律上对民资造林投资利益依法保护、投资行为依法规范。建立监管体系。建立土地资源监管体系,对土地资源实施监管,促使投资者合理利用、合理开发,确保生态建设用地;建立资金运行监管体系,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管,促使资金公开运行、安全运行,确保投资者利益。

第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

一是确权稳心,尽快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明确四权,让投资者吃上定心丸。二是搭台唱戏,建立产权评估交易中心,为投资者搭建平台,保障林地依法流转,集中经营。三是按编核拨,民资造林参与经营方案编制,到采伐期后,优先下拨采伐指标。四是信贷支持,制定信贷支持政策,投资者可用自己的林业产权进行担保,申请银行贷款,解除中小投资者资金周转不灵问题,避免半拉子工程。五是税费优惠,制定税费优惠政策,对投资者减免部分税费,减征或免征林业规费。六是投保降险,保险行业设立林业险种,准予林木资源入保,规避林业火灾、冰灾、病虫灾害等损失,降低经营风险。七是生态优先,对投资营建生态林的予以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享受生态林政策,成林后拔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积极引导投资者投资生态建设。

第三,科学规划,优质服务

林业部门要提前介入,科学规划。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划定生态林建设区域,经济果木林建设区域,商品用材林建设区域,工业原料林建设区域等,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林业部门要竭力谋划,优质服务。提供规划设计服务、生产技术服务、科技推广服务、优质种苗服务,以优质服务促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投资。林业部门根据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第四,成立协会,行业自律

投资者可借鉴其他行业运行模式,成立造林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提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树立行业良好形象;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环境;贯彻行业发展规划,落实产业政策、质量标准,维护发展大局;实行信息共享,规避风险;建立奖惩机制、监管机制,依法治业,以德治业,加强行业自律。

林业投资论文范文篇10

再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了,今天我们再这里举行临江林业局迎新春茶话会。参加今天茶话会的有我们已经离任的原局级老领导、有我们的离退休职工代表、有我们各行业的工人代表、劳动模范代表、还有科技知识分子代表、干部代表。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局党委、局党政工领导向参加茶话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向全局干部、职工、家属致以节日的慰问,祝大家新春愉快!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令我们难忘的一年,也是催人奋进、值得我们回忆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局顺利实现了局领导班子交替,我们在“非典”影响、市场不畅、木材减产到位、减利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全局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努力工作,战胜了“非典”影响,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胜利,全面完成集团总公司下达的各项承营指标。可以说去年集团下达给我们的承营指标是我局历史上,特别是企业步入“两危”以后,指标最艰巨的一年。集团下达给我们局五项指标,我们全部完成:按报表数一是营业收入计划18823万元,实际完成25554万元,超过35%;二是实现净利润计划是553万元,实际完成569万元;上缴利润计划589万元,实际完成589万元;三是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计划比上年增长5%,人均达到6048元,实际增长5.45%,人均达到6074元;四是木材、刨花板产销率计划100%,实际完成100.01%;五是应收帐款期末余额计划1412万元,实际完成1224万元。年初局工作会确定的“五大工程项目、三大任务”进展比较顺利。“五大工程”首先是健今药业的gmp认证改造工程,我们通过15个月的顽强奋斗,于2006年11月2日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验收;二是福临木业防潮刨花板技术改造工程,于2006年9月2日正式破土动工,现在已完成全部设备的招投标和原料场地、厂内消防通道的改造任务,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试车,明年正式投入生产。三是吉林森工临江种苗示范中心建设工程,2006年完成近千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如期完成工程建设计划,今年将全部投入使用。四是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我们完成了区划、调查设计、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已上报集团、国家林业局,今年有望全面实施。五是轻体墙研发工作,按期进行。整个看,“五大工程”进展顺利。“三大任务”取得新成效。天保工程建设,在延边召开的全国天保工程表彰大会上,我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天保工程先进单位称号,获此殊荣全省仅有三家,其中有我们临江林业局。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我们利用国家政策共为1631名下岗职工办理了一次性安置,通过对外积极收集用工信息,集中输出劳务380人,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做得比较好。资源综合开发工作,全局全年实现产值3788万元,实现收入2060万元,从业总人数达到3847人,人均收入达到5141元。这些数字实实在在,有据可查。“三大任务”取得了新成效。企业改革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我们通过对我局现行体制、现有组织机构人员编制进行调整,改革取得的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又有新作为,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荣誉称号。面对这些成绩,所以我说,一年来,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很大成绩,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值得回忆的一年。在这里我代表局党委、局党政工领导向为我们全局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领导和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想到我们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企业行业间的差距还再拉大,特别是森工企业“资源危机、资金危困、人才匮乏”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我们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还不尽人意,不尽合理。尤其让我们寝食难安的是,我们职工的收入还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所以我们提出加快调整,加快改革,增加企业实力,“提高职工收入”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新班子上任后,我们认真分析了临江局的现状,认真研究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通过征求广大干部职工,包括一些老领导的意见后,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临江局长远发展的“三大战略”,提出了中期发展的“三大任务”,提出了今年我们要抓好的“七项工作”。“三大战略”是我们局的长远发展战略,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一条主线。“三大战略”即营林基础产业战略、林产工业主导产业战略、资源综合开发致富产业战略。

第一个战略是“营林基础产业战略”。为什么把营林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呢?去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林业的“三地位”概念,着重强调“在贯彻可持续发展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这些科学论断,为全社会进一步深化对林业的认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林业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10月份,我到北京参加了由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林业与木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国际上林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典等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进行了论文交流。这次会议使我受益匪浅,启发很大,心灵受到一次震撼。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盛炜彤研究员受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教授委托作了一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的论文发言,这篇论文发言讲得非常好,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林业的发展前景,林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林业的“三大效益”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远远大于经济效益。现在国际上正在研究“碳汇”,什么叫“碳汇”?就是森林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同时能多少释放氧气,能涵养多少水分,能防护多少风沙,进行定量研究,换算的数学模式正在研究付诸实施。盛炜彤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有一个财团到我国云南文远地区投资2亿美金购买荒山造林,就要明确投资多少钱、买了多少地、造了多少林这样一纸文书,别的什么都不要,文远当地的干部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后反映到云南省林业厅,林业厅也觉得蹊跷,又反映到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就派盛炜彤到文远地区,他一调查,就是国际上思维非常超前,现在国际上的碳汇数学模型已经研究出来了,将来林业的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几倍、几十倍,他们现在造林,10多年后成林,经过碳汇换算的经济效益要比投资几倍的翻番,经过盛炜彤一解释,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说明林业发展的机遇期已经到了,所以我说要把营林产业作为我们局的基础产业来抓,道理就在这。

第二个战略是“林产工业主导产业战略”。刚才我跟老同志交谈时说,2006年我们2.5亿的销售收入中近1.5亿是从林产工业拿来的,虽然林产工业利润很低,但是它的销售收入占全局销售收入的60%,而且林产工业安置了2006多名职工就业,你说林产工业算不算我们的主导产业?福临木业防潮薄型刨花板改造今年年底试车成功,明年它的销售收入大概是1.3亿,我们暂且不管它被集团收购了,还是归我们局,它毕竟在我们临江林区这块土地上,对带动我们相关产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的林产工业公司通过整合,明年的经济效益就会显现出来。特别是我们的木雕家具厂,大家比较清楚,木雕家具厂前三年产值200万元,亏损也在200万左右。2006年产值达到983.1万元,实现利润61.3万元。今年指标虽然没最后核实,但是全年产值要实现翻番,达到2006万元,利润要突破200万元。我们对木雕家具厂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们的目标是两年连续翻番,什么概念?就是今年产值达到2006万元,明年4000万元,到2006年要突破5000万元,利润突破800万元。这不是天方夜谈,这是研究分析了国内、国际市场走势,根据我们木雕家具厂的实力得出的结论。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把林产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把它抓好、抓强、抓大。

第三个战略就是“资源综合开发致富(富民)产业战略”。我局今年资源综合开发产值达到3700多万元,净收入实现2060万元,安置了近4000人就业,人均收入达到5141元。前几天,资源综合开发办公室给我了四份文件,我就担心他们把这些数据搞虚了,认真审阅分析了他们的考核依据后,我认为这些数据是真实可靠的。我可以跟大家讲几个数,我们种植业仅人参一项,今年起参6.1万丈,起参479吨,销售收入1015万元,安置了1100多人;养殖业销售收入560万元,安置739人就业这仅指我们的梅花鹿和林蛙两个项目;我们的采集业今年销售收入是870万,季节性安排职工1800多人;商贸饮食、运输等第三产业,完成收入1140万元,安置1600人就业。你说如果没有资源综合开发、自营家庭经济这个产业,临江局能有今天这样一个稳定的局面吗?我们全局的工资收入在5000万左右,如果没有资源综合开发这2006多万作补充,我们怎么去安置这么多职工,这么多职工怎么能吃上饭呢?所以我们把资源综合开发作为致富战略来对待,要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抓下去。

以上阐述的“三大战略”,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中期我们要抓好“三大任务”。一是天保工程,天保工程是我们林业得以休养生息、得来不易的1号工程,对实现临江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抓住这个机遇来休整自己,尽快地发展自己,天保工程期结束后,我们还靠什么,所以我们必须首要抓好天保工程。二是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这是我们做好稳定工作的前提保证必须认真抓好。三是资源综合开发。

近期也就是今年我们要抓好七项工作,我想我今天讲得就是2006年局工作会上我的工作报告,基本就这个思路。

一、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重点抓好“四大工程”,一是福临木业防潮薄型刨花板改造工程。我们要积极配合集团的配股改造,争取年末试车成功,明年投入正常生产。二是吉林森工临江种苗示范中心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国家投资了近1000万,我们配套投资了1000万,今年建设项目要全部完成,形成种苗培育的完整系统,并且扩大场树种苗的培育品系,已培育成功的快杨品种今年要上山造林。三是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我们已经完成前期所有工作,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工程。第一可以改善我们临江局的林相;第二可以增加我们的产量;如果每年我们干到400公顷的话,每公顷出50立方米木材,就可以增加2万立方米的产量,这是限额计划外的。第三可以满足刨花板原料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把这项工程抓好,今年必须实施。经过10-15年,一个每公顷150立方米蓄积的森林又出现了,而且可以实现永续利用。四是轻体墙研发工程,我们还要稳步推进。

这“四大工程”建设是我们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的重中之重,是我们临江局的后备经济增长点。

二、抓好“三大任务”,确保林区稳定。三大任务是“天保工程、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资源综合开发”,重点抓住天保工程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三、强化管理、增收节支,提高企业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大家都非常清楚。强化管理千变万化,我认为就四个字“增收节支”。我们通过去年下半年的改革调整,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在去年年中经营管理例会上,我提出增收节支1000万的目标,现在我可以跟大家说,这1000万已基本落实到位了。第一,公共事业公司撤销后,原所属单位加上从营林采运公司剥离出来的几个单位共8个单位,这8个单位都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过去这8个单位除建安公司向局缴社会统筹之外,其它的7个单位都由局承担上缴。今年我要他们两项指标,一是折旧交上来,二是社会统筹交上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核定利润指标,仅此一项同口径比增收200万元。第二,木雕家具厂从林产工业公司分离出来后,它的产值将超过2006万元,利润超过200万元,同口径比增收150万元。第三,林产工业公司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今年至少减亏200万元。第四,营林采运公司撤并了三个林场,他们加大了增收节支力度,今年同口径比增收节支100万元。第五,其他费用单位每家节约3%,同口径比节支100万元。第六通过争取国家政策增收。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前可以说我已经有几百万元收入囊中。所以说,今年我们增收1000万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但是我们要严格地抓下去,不达目的我们是不罢休的。

四、改革创新,增加企业的活力。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我们就要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在政治经济学里说的非常清楚。生产力发展了,反过来生产关系又不适应了,就得再调整、再改革、再适应,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所以说改革是绝对的,不改革是相对的,我们必须深化改革,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来增加企业发展的动力、活力。我们今年的改革重点是主辅剥离,我们8个与主业关联不大的单位已经从主业中剥离出来了,并逐渐在发展壮大。今年主辅剥离主要在大连大和木业搞试点,争取完成大和改制。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合力和凝聚力。我到木雕家具厂调研,王立民厂长说得非常好,他说抓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抓企业文化建设,我认为他抓到点子上了。海尔从建厂到现在为什么一直保持裂变式发展的态势。靠什么?靠的就是企业文化,靠经营理念,靠大家团结一致往前干。我们的临江局的企业文化是我们建局50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所以说我们必须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我们的环境建设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走在了全省森工系统的前列,应该说显成局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现在对我们的环境建设,我说就坚持“八个字”原则:“巩固硬件、提高软件”。硬件建设,今年我们就不想再有什么大动作了。主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做文章,在绿起来、净起来、靓起来做文章。

六、强化学习,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第一位的任务。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我们在年末的改革中,对19个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整,有10个基层单位的一把手进行了调整和交流,全局共调整交流干部74人。在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上有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我们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要提高素质就必须努力学习,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我们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文化素质。在这里我还要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五讲六有”原则。“五讲”即讲团结、讲事业、讲大局、讲稳定、讲发展。“五讲”当中,讲团结、讲事业、讲大局尤为重要。团结才有合力,团结才有凝聚力,能不能团结干事,标志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标志着一个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和水平。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团结、讲事业、讲大局、要以诚相待、高风亮节,胸怀坦荡。“六有”:一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的职务是什?是责任、沉甸甸的责任。敢不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素质水平,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承担领导责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否则,根本做不好工作。二就是要有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就是为党为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敢于受委屈的精神,还要有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出现干劲。三就是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必胜信心。四就是要有水平。我说的这种水平在书本上找不到具体概念,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在突发事件面前从容应对,能驾驭复杂局面的这么一种能力。五有就是要有业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业绩,我说的这种业绩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六有就是要有真抓实干的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在1月12日召开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主题就是求真务实。我们要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以实实在在的付出求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