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监测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7 02:26:00

马尾松毛虫监测管理论文

摘要:利用马尾松毛虫常规测报防治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组建马尾松毛虫监测预警体系,为预防控灾提供决策。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预警;监测技术;体系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下称松毛虫)是松林危害最大的食叶害虫,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历史性的松树害虫。近年来,随着经济与人口的迅猛增长,天然林面积锐减,人工林面积增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致松毛虫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国内外专家已对松毛虫的监测预报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对于松毛虫预警技术的研究未见报道[1-3]。松毛虫预警测报技术是指对松毛虫危害导致的灾情状况的测度,预报灾情状况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结合江西省赣州市松毛虫常规测报防治等相关历史数据,从中筛选了一些调查简便的相关因子组成警情、警源和警兆,经预警分析,组建了松毛虫预警体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的要素

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的要素包括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

1.2松毛虫预警要素的分析过程

图1松毛虫预警要素的分析过程

Figure1TheanalysiscourseofthekeyelementalarmofpredictingDendrolimuspunctatu

1.2.1确定警情

通过分析筛选对松毛虫发生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或量化指标,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和二、三代分化率等。

1.2.2寻找警源

寻找产生警情的根源,主要有防治方法不当如化学防治比重太高,或生物防治比重太低等。

1.2.3分析警兆

分析寻找警兆与警情、警源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1.2.4预警分析

综合由警情、警源分析得出的警兆,组建松毛虫相关的测报模型。

1.2.5预报警度

根据预警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本地实际划分的警度标准,分析松毛虫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做出警度预报,供决策部门采取相应调控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松毛虫预警指标要素的确立

根据预警原理和赣州市松毛虫常规测报防治数据,结合松毛虫的测报调查实际,设计出赣州市马尾松毛虫预警指标要素。如表1所示。

表1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毛虫预警指标要素

Table1ThekeyelementalarmofpredictingDendrolimuspunctatusofGanzhouCity,Jiangxi

指标

要素

警情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和二、三代分化率

警源

化学防治率、生物防治率

警兆

虫口密度、发生率

警度

轻度、中度、重度、巨警

2.2松毛虫预警分析

2.2.1二、三代分化比例与发生率的关系

通过对1997-2003年江西省于都县部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的调查,统计了第一代4龄幼虫的虫口密度、第二代卵高峰历期、郁闭度、第二代松针保存率、二、三代分化比例及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等因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江西省于都县部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调查结果

Table2Theinvestigationresultofthenation-levelcentersofpredictingDendrolimuspunctatus

ofYuduCounty,Jiangxi

时间

第一代4龄幼虫虫口密度(条/株)X(1)

第二代卵高峰历期(d)

X(2)

郁闭度X(3)

第二代松针保存率(%)X(4)

二、三代分化比例(%)

Y

翌年全市越冬后的发生率

(%)

1997年

15

5

0.4

0.9

71.81

0.35

1998年

11

9

0.43

0.54

58.15

0.2

1999年

15

6

0.43

0.95

78.57

1

2000年

11.25

10

0.45

0.9

88.39

2.2

2001年

20

7

0.45

0.95

75

0.5

2002年

7.5

8

0.45

0.95

33.33

0.15

2003年

15

11

0.5

0.98

87.18

1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得回归公式:

Y=228.9287+4.9838×X(1)+16.9424×X(2)-995.4415×X(3)+91.5330×X(4)(R=0.9017)

从回归方程式中可以看出:二、三代分化比例(Y)与第一代4龄幼虫的虫口密度(X1)、第二代卵高峰历期(X2)和第二代松针保存率(X4)成正比,与郁闭度(X3)成反比。

进一步分析二、三代分化比例与翌年全市越冬后松毛虫发生率的关系(图2)。通过对二、三代分化比例与翌年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的比较可以看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比例高低直接与翌年越冬后种群数量有关。二、三代分化比例越高,翌年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也越大;反之,二、三代分化比例越小,翌年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也越小。

图2二、三代分化比例与翌年全市越冬后松毛虫发生率的关系

Figure2Therelationofthesecond、thirdgenerationssplitupproportionandnextyearthe

incidenceoftheafterwinterDendrolimuspunctatusinthewholecity

2.2.2化学防治率和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的关系

对1995-2003年赣州市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化学防治率即化学防治面积占防治总面积的比例、生物防治率即生物防治面积占防治总面积的比例、发生率即发生面积占松林面积的比例等(表3)。

表3赣州市马尾松毛虫发生与防治情况

Table3ThesituationoftakingplaceandcuringofDendrolimuspunctatusofGanzhouCity

,时间

化学防治率(%)(X1)

生物防治率(%)(X2)

发生率(%)(Y)

1994年

20.6

62.9

2.09

1995年

13.9

71.5

1.02

1996年

7.6

87.8

0.18

1997年

27.3

67.5

0.47

1998年

6.5

66.7

0.06

1999年

5

93.5

0.23

2000年

36.2

63.8

0.93

2001年

7.5

87.4

1.33

2002年

4.3

79.5

0.03

2003年

6.8

93.1

0.20

根据表3的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得出:

直接通径系数:P(1)=0.2767,P(2)=-0.2313;

间接通径系数:P(1-2-y)=0.1640,P(2-1-y)=-0.1962。

直接通径系数表明:化学防治率与发生率呈正效应,化学防治率(X1)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可直接使发生率(Y)增加0.2767个标准单位;而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呈负效应,生物防治率(X2)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可直接使发生率(Y)减少0.2313个标准单位。

间接通径系数表明:由化学防治率(X1)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直接使发生率(Y)增加0.2767个标准单位,较通过生物防治率后使发生率(Y)增加0.1640个标准单位要大;由生物防治率(X2)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直接使发生率(Y)减少0.2313个标准单位,较通过化学防治率后使发生率(Y)减少0.1962个标准单位要大。结果表明,要使发生率下降,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生物防治比例,减少化学防治比例。

分析化学防治率、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的之间关系(图3)。从图3可以看出:当化学防治率较大时,常引起次年发生率增加;而生物防治率较大时,可控制后续几年发生率的平稳。

图3化学防治率、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的关系

Figure3Therelationoftherateofcurechemistry,biologicalandtheincidence

2.2.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盖度与虫口密度的关系

通过对2000—2003年江西省于都县小溪乡流源等14个样地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年均虫口密度进行调查。根据Shannone-Wiener公式计算了样地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H’),即H’=-,在公式中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Pi为第i个物种占各物种总数的比例,s为物种数[4]。调查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江西省于都县植被盖度、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年均虫口密度调查分析结果

Table4Thediagnosesresultsofthevegetationiscovereddegree、thebiodiversitiesindicesofthebushlayersandtheaverageannualworm’sdensityofYuduCounty,Jiangxi

地名

植被盖度

X(1)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X(2)

年均虫口密度(条/株)

Y

小溪乡流源

0.9

2.8078

靖石乡任头

0.88

2.8302

利村乡上坪

0.9

2.6434

禾丰镇麻园

0.91

2.6823

铁山垅镇河迳

0.75

2.3884

0.5

葛坳乡牛颈

0.73

2.4661

1.6

小溪乡藤桥

0.73

2.2542

2.5

银坑镇樟树

0.78

2.1249

0.8

利村乡里仁

0.68

1.6275

3.4

梓山镇河坑

0.58

1.4831

4.5

贡江镇白口

0.47

1.3371

5.3

葛坳镇三门

0.4

1.0661

12.4

葛坳镇鲤鱼

0.5

1.2856

10.5

葛坳镇步前

0.53

1.1392

11.6

根据表4的数据得到回归公式为:

Y=18.1171-9.8296×X(1)-3.7246×X(2)(R=0.9094)。

根据回归方程式可以看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盖度与年平均虫口密度都是成反比。由于松林内灌木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所以可以根据调查当年松林的灌木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来分析翌年的发生情况。

2.3松毛虫的预警体系的确立

综合分析二、三代分化率,发生率、防治率、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盖度等分析结果,得到适合于赣州市马尾松毛虫测报工作的预警体系(表5)。

表5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毛虫预警体系

Table5ThesystemofpredictingandmonitoringofDendrolimuspunctatusofGanzhouCity,Jiangxi

警度

警情

(二、三代分化比例,灌木多样性,植被盖度)

警源

(化学防治率和生物防治率)

警兆

(翌年全市越冬代后的发生率或虫口密度)

分化比例<30%

灌木多样性>2.21

植被盖度>0.77

化学防治率<7.5%

生物防治率>87.8%

发生率<0.1%

虫口密度<1条/株

30%≤分化比例<75%

2.21≥灌木多样性>1.46

0.77≥植被盖度>0.58

7.5%≤化学防治率<11.4%

87.8%≥生物防治率>78.4%

0.1%≤发生率<0.5%

1条/,株≤虫口密度<5条/株

75%≤分化比例<78%

1.46≥灌木多样性>1.29,<,P>

0.58≥植被盖度>0.5

11.4%≤化学防治率<28.4%

78.4%≥生物防治率>63.4%

0.5%≤发生率<1%

5条/株≤虫口密度<10条/株

巨警

分化比例≥78%

灌木多样性≤1.29

植被盖度≤0.5

化学防治率≥28.4%

生物防治率≤63.4%

发生率≥1%

虫口密度≥10条/株

3结论与讨论

3.1建立一个由调查较简便的因子直接或间接组成警情和警源的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如对第一代4龄幼虫的虫口密度、第二代卵高峰历期、郁闭度、第二代松针保存率、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和植被盖度等因子的调查监测就可以分析并预报辖区的松毛虫警度,这正是森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3.2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具有不同的地域适应性,应用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实践中可对松毛虫中心测报点及系统测报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此不断校正松毛虫的预警指标体系,使建立出来的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更能满足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罗永松.快速预测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发生量方法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4(6):10-11.

[2]孙薇,胡加共.马尾松毛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8,18(5):44-49.

[3]林志伟.马尾松毛虫危害预报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3):17-20.

[4]任立宗,等.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及时空结构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8,1(4):39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