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0:49:49

马尾松范文篇1

论文摘要就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造林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达到增加育苗生产者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投资风险的目的。

马尾松俗称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温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以天然林为主,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广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自治区)。在福建,马尾松遍布全省,闽西北、闽中中山地貌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200m,是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用途广,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大田培育的苗木生长期延长,经苗木调查发现,在古田县普遍存在马尾松苗木高生长过快,即使是单位面积密度较小的苗木,高径生长比例依然失调,一些苗木高度大于40cm,高径比大于90,主根长,侧根偏少,而且出现苗木分枝和二次抽稍严重的现象,对苗木出圃和造林成活率产生不良影响,给育苗生产者、造林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快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且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的成败。针对马尾松大田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质量,培育高径比例合理、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增加育苗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的投资风险,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值得专业技术人员和育苗生产者深思。

2.1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整地做床是育苗生产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实抓好。长期以来,整地时都是做成宽1m、高20~25cm的苗床,床间步道45~50cm,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就是把苗床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苗床,床间步道35~40cm。利用该法育苗可使圃地利用率提高12%~30%,总产苗量提高12%~30%,经折算利用该法育苗马尾松可增值20%左右。

2.2适度延迟播种时间,缩短苗木生长期

马尾松育苗播种时间一般在2~3月间进行,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暧,苗木的生长期延长,而且由于现有都是使用良种育苗,苗木生长较快。因此,要区分不同种源区域的种子,适时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可在3~5月间进行,使用省内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育苗,可在3~4月间播种,使用广西等气候较热地区生产的种子育苗,播种时间适当延迟,可在4~5月间育苗。

2.3节省除草用工,降低育苗成本

在大田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的投工投劳最大,所占的成本比重最高,采取措施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①在水田和熟土育苗。苗床作好后,床面上一定要铺一层厚约2cm的干细黄心土,但一些生产者只是象征性地铺一层很薄的黄心土,不能有效抑制杂草萌生,造成圃地中耕除草的投工投劳大、育苗成本高,这种耕作法必须彻底予以纠正。②使用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80%以上。使用美国产23.5%果尔乳剂进行除草在马尾松育苗圃地安全方便,除草效果好,果尔剂量以0.065~0.080mL/m2为宜,可在苗前作土壤处理。③继续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除草原则。

2.4各种措施并举,控制苗木高生长

2.4.1整地时适当降低苗床高度。苗床太高,主根生长过长,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相应增大,特别是在9~10月小阳春季节,高生长迅速,甚至出现2次抽稍现象。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既提高了马尾松育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适度抑制苗高生长。

2.4.2扫落苗木的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合格苗标准后,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未干之前,用竹扫帚将苗木上的露水扫落,连续7~10d,从个别育苗户生产的实用结果来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2.4.3控制施肥量。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变暧后苗木生长期的延长,马尾松育苗基本没有进行追肥。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可能地少追肥或不追肥。

2.4.4强行间苗。在马尾松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间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亩定株数为按平方米定株数,一般不超过318株/m2,8月底之前要按平方米定好苗,使苗木各生长期都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确保苗木粗壮。苗木过密时,必须及时地间去不良幼苗,保留生长良好的壮苗,而且留下的苗木要分布均匀,间苗可结合除草同时进行。

2.4.5推行容器育苗。容器苗根系发达,苗木高径比适度,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可育苗的时间长,苗高容易控制。因此,优良马尾松要全面实行容器育苗,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增加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比重。

3结语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以上几个生产环节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其他生产环节按常规操作,就可以培育出高径比例合理的优质壮苗,提高苗木的产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种苗生产的质量监督,以及加强与育苗生产者的联系沟通,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举办育苗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育苗生产者建立了解掌握林业科技的平台。

参考文献

马尾松范文篇2

关键词:马尾松;育苗;存在问题;对策

马尾松俗称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温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以天然林为主,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广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自治区)。在福建,马尾松遍布全省,闽西北、闽中中山地貌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200m,是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用途广,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大田培育的苗木生长期延长,经苗木调查发现,在古田县普遍存在马尾松苗木高生长过快,即使是单位面积密度较小的苗木,高径生长比例依然失调,一些苗木高度大于40cm,高径比大于90,主根长,侧根偏少,而且出现苗木分枝和二次抽稍严重的现象,对苗木出圃和造林成活率产生不良影响,给育苗生产者、造林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快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且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的成败。针对马尾松大田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质量,培育高径比例合理、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增加育苗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的投资风险,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值得专业技术人员和育苗生产者深思。

2.1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整地做床是育苗生产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实抓好。长期以来,整地时都是做成宽1m、高20~25cm的苗床,床间步道45~50cm,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就是把苗床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苗床,床间步道35~40cm。利用该法育苗可使圃地利用率提高12%~30%,总产苗量提高12%~30%,经折算利用该法育苗马尾松可增值20%左右。

2.2适度延迟播种时间,缩短苗木生长期

马尾松育苗播种时间一般在2~3月间进行,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暧,苗木的生长期延长,而且由于现有都是使用良种育苗,苗木生长较快。因此,要区分不同种源区域的种子,适时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可在3~5月间进行,使用省内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育苗,可在3~4月间播种,使用广西等气候较热地区生产的种子育苗,播种时间适当延迟,可在4~5月间育苗。

2.3节省除草用工,降低育苗成本

在大田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的投工投劳最大,所占的成本比重最高,采取措施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①在水田和熟土育苗。苗床作好后,床面上一定要铺一层厚约2cm的干细黄心土,但一些生产者只是象征性地铺一层很薄的黄心土,不能有效抑制杂草萌生,造成圃地中耕除草的投工投劳大、育苗成本高,这种耕作法必须彻底予以纠正。②使用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80%以上。使用美国产23.5%果尔乳剂进行除草在马尾松育苗圃地安全方便,除草效果好,果尔剂量以0.065~0.080mL/m2为宜,可在苗前作土壤处理。③继续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除草原则。

2.4各种措施并举,控制苗木高生长

2.4.1整地时适当降低苗床高度。苗床太高,主根生长过长,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相应增大,特别是在9~10月小阳春季节,高生长迅速,甚至出现2次抽稍现象。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既提高了马尾松育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适度抑制苗高生长。

2.4.2扫落苗木的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合格苗标准后,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未干之前,用竹扫帚将苗木上的露水扫落,连续7~10d,从个别育苗户生产的实用结果来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2.4.3控制施肥量。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变暧后苗木生长期的延长,马尾松育苗基本没有进行追肥。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可能地少追肥或不追肥。

2.4.4强行间苗。在马尾松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间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亩定株数为按平方米定株数,一般不超过318株/m2,8月底之前要按平方米定好苗,使苗木各生长期都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确保苗木粗壮。苗木过密时,必须及时地间去不良幼苗,保留生长良好的壮苗,而且留下的苗木要分布均匀,间苗可结合除草同时进行。

2.4.5推行容器育苗。容器苗根系发达,苗木高径比适度,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可育苗的时间长,苗高容易控制。因此,优良马尾松要全面实行容器育苗,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增加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比重。

3结语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以上几个生产环节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其他生产环节按常规操作,就可以培育出高径比例合理的优质壮苗,提高苗木的产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种苗生产的质量监督,以及加强与育苗生产者的联系沟通,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举办育苗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育苗生产者建立了解掌握林业科技的平台。

参考文献

马尾松范文篇3

关键词:马尾松;育苗;存在问题;对策

马尾松俗称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温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以天然林为主,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广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自治区)。在福建,马尾松遍布全省,闽西北、闽中中山地貌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200m,是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用途广,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大田培育的苗木生长期延长,经苗木调查发现,在古田县普遍存在马尾松苗木高生长过快,即使是单位面积密度较小的苗木,高径生长比例依然失调,一些苗木高度大于40cm,高径比大于90,主根长,侧根偏少,而且出现苗木分枝和二次抽稍严重的现象,对苗木出圃和造林成活率产生不良影响,给育苗生产者、造林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快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且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的成败。针对马尾松大田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质量,培育高径比例合理、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增加育苗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的投资风险,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值得专业技术人员和育苗生产者深思。

2.1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整地做床是育苗生产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实抓好。长期以来,整地时都是做成宽1m、高20~25cm的苗床,床间步道45~50cm,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就是把苗床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苗床,床间步道35~40cm。利用该法育苗可使圃地利用率提高12%~30%,总产苗量提高12%~30%,经折算利用该法育苗马尾松可增值20%左右。

2.2适度延迟播种时间,缩短苗木生长期

马尾松育苗播种时间一般在2~3月间进行,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暧,苗木的生长期延长,而且由于现有都是使用良种育苗,苗木生长较快。因此,要区分不同种源区域的种子,适时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可在3~5月间进行,使用省内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育苗,可在3~4月间播种,使用广西等气候较热地区生产的种子育苗,播种时间适当延迟,可在4~5月间育苗。

2.3节省除草用工,降低育苗成本

在大田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的投工投劳最大,所占的成本比重最高,采取措施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①在水田和熟土育苗。苗床作好后,床面上一定要铺一层厚约2cm的干细黄心土,但一些生产者只是象征性地铺一层很薄的黄心土,不能有效抑制杂草萌生,造成圃地中耕除草的投工投劳大、育苗成本高,这种耕作法必须彻底予以纠正。②使用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80%以上。使用美国产23.5%果尔乳剂进行除草在马尾松育苗圃地安全方便,除草效果好,果尔剂量以0.065~0.080mL/m2为宜,可在苗前作土壤处理。③继续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除草原则。

2.4各种措施并举,控制苗木高生长

2.4.1整地时适当降低苗床高度。苗床太高,主根生长过长,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相应增大,特别是在9~10月小阳春季节,高生长迅速,甚至出现2次抽稍现象。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既提高了马尾松育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适度抑制苗高生长。

2.4.2扫落苗木的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合格苗标准后,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未干之前,用竹扫帚将苗木上的露水扫落,连续7~10d,从个别育苗户生产的实用结果来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2.4.3控制施肥量。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变暧后苗木生长期的延长,马尾松育苗基本没有进行追肥。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可能地少追肥或不追肥。

2.4.4强行间苗。在马尾松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间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亩定株数为按平方米定株数,一般不超过318株/m2,8月底之前要按平方米定好苗,使苗木各生长期都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确保苗木粗壮。苗木过密时,必须及时地间去不良幼苗,保留生长良好的壮苗,而且留下的苗木要分布均匀,间苗可结合除草同时进行。

2.4.5推行容器育苗。容器苗根系发达,苗木高径比适度,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可育苗的时间长,苗高容易控制。因此,优良马尾松要全面实行容器育苗,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增加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比重。

3结语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以上几个生产环节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其他生产环节按常规操作,就可以培育出高径比例合理的优质壮苗,提高苗木的产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种苗生产的质量监督,以及加强与育苗生产者的联系沟通,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举办育苗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育苗生产者建立了解掌握林业科技的平台。

参考文献

马尾松范文篇4

关键词:马尾松;育苗;存在问题;对策

马尾松俗称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温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以天然林为主,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广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自治区)。在福建,马尾松遍布全省,闽西北、闽中中山地貌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200m,是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用途广,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大田培育的苗木生长期延长,经苗木调查发现,在古田县普遍存在马尾松苗木高生长过快,即使是单位面积密度较小的苗木,高径生长比例依然失调,一些苗木高度大于40cm,高径比大于90,主根长,侧根偏少,而且出现苗木分枝和二次抽稍严重的现象,对苗木出圃和造林成活率产生不良影响,给育苗生产者、造林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快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且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的成败。针对马尾松大田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质量,培育高径比例合理、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增加育苗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的投资风险,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值得专业技术人员和育苗生产者深思。

2.1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整地做床是育苗生产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实抓好。长期以来,整地时都是做成宽1m、高20~25cm的苗床,床间步道45~50cm,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就是把苗床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苗床,床间步道35~40cm。利用该法育苗可使圃地利用率提高12%~30%,总产苗量提高12%~30%,经折算利用该法育苗马尾松可增值20%左右。

2.2适度延迟播种时间,缩短苗木生长期

马尾松育苗播种时间一般在2~3月间进行,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暧,苗木的生长期延长,而且由于现有都是使用良种育苗,苗木生长较快。因此,要区分不同种源区域的种子,适时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可在3~5月间进行,使用省内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育苗,可在3~4月间播种,使用广西等气候较热地区生产的种子育苗,播种时间适当延迟,可在4~5月间育苗。

2.3节省除草用工,降低育苗成本

在大田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的投工投劳最大,所占的成本比重最高,采取措施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①在水田和熟土育苗。苗床作好后,床面上一定要铺一层厚约2cm的干细黄心土,但一些生产者只是象征性地铺一层很薄的黄心土,不能有效抑制杂草萌生,造成圃地中耕除草的投工投劳大、育苗成本高,这种耕作法必须彻底予以纠正。②使用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80%以上。使用美国产23.5%果尔乳剂进行除草在马尾松育苗圃地安全方便,除草效果好,果尔剂量以0.065~0.080mL/m2为宜,可在苗前作土壤处理。③继续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除草原则。

2.4各种措施并举,控制苗木高生长

2.4.1整地时适当降低苗床高度。苗床太高,主根生长过长,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相应增大,特别是在9~10月小阳春季节,高生长迅速,甚至出现2次抽稍现象。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既提高了马尾松育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适度抑制苗高生长。

2.4.2扫落苗木的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合格苗标准后,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未干之前,用竹扫帚将苗木上的露水扫落,连续7~10d,从个别育苗户生产的实用结果来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2.4.3控制施肥量。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变暧后苗木生长期的延长,马尾松育苗基本没有进行追肥。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可能地少追肥或不追肥。

2.4.4强行间苗。在马尾松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间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亩定株数为按平方米定株数,一般不超过318株/m2,8月底之前要按平方米定好苗,使苗木各生长期都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确保苗木粗壮。苗木过密时,必须及时地间去不良幼苗,保留生长良好的壮苗,而且留下的苗木要分布均匀,间苗可结合除草同时进行。

2.4.5推行容器育苗。容器苗根系发达,苗木高径比适度,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可育苗的时间长,苗高容易控制。因此,优良马尾松要全面实行容器育苗,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增加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比重。

3结语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以上几个生产环节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其他生产环节按常规操作,就可以培育出高径比例合理的优质壮苗,提高苗木的产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种苗生产的质量监督,以及加强与育苗生产者的联系沟通,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举办育苗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育苗生产者建立了解掌握林业科技的平台。

参考文献

马尾松范文篇5

研究萧氏松茎象危害前后三种松树(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松脂流量变化发现,在松树受害植株和未受害植株间松脂总流量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马尾松松脂流量变化最大,对受害株和未受害株松脂流量t-测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湿地松和火炬松松脂总流量在受害植株和未受害植株间没有显著差异。对其三种松树松脂流量随时序动态变化的分析显示,松脂流量在一年中以5月到6月之间为松脂流量高峰期,此后逐渐下降,到3月中旬以后松脂流量又开始上升。就松脂流量时序动态而言,萧氏松茎象危害对马尾松松脂流量影响最大,对其它两个松树影响不明显。研究也发现,不同松树树种在松脂流量及其时序动态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马尾松流脂量较高。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材料

直径为1cm的刻度试管(30ml)30支,收集松脂外溢的T型铁片30个,20mm的圆筒形锥孔器5把,计时表2块。

1.2试验地点

2002年6月在江西省崇义县,选取萧氏松茎象危害较重(虫株率25%-70%)的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中幼林,林龄12—14年的每一树种有虫株(1-3条)及无虫株各3株,共计18株。试验株间彼此独立,完全随机取样。

1.3研究方法

用20mm的圆筒形锥孔器在试验株胸径部位锥一个20mm的圆孔,深达木质部。随后试验株锥孔的方向按东南西北四向循环设置。固定T型铁片和试管,使溢出的松脂能完全通过铁片导入试管。24h后准点查看各试验株试管,记录松脂流量,并用木塞堵塞本次试验孔口,保护树木。以后每隔30d依本法重复试验,共计11次,观测时间为1年。

1.4.数据分析

对不同松树受萧氏松茎象危害前后松脂流量的差异,采用SPSS进行t-测验,比较萧氏松茎象危害对不同松树松脂总流量的影响。采用Excel对不同树种在受害与否情况下,松脂总流量和松脂流量动态绘制柱形图和动态曲线图。

2.结果

2.1萧氏松茎象危害对不同松树松脂总流量的影响。

从图1中结果可以看出,有虫危害和无虫危害时,不同松树在松脂总流量均存在差异。

为进一步明确萧氏松茎象危害对松树松脂流量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松树在被害和无被害时松脂流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图1。湿地松和火炬松在松树被害和无被害情况下,松脂总流量没有显著差异(t=-0.717,t0.05=4.303;t=0.336,t0.05=4.303)。而马尾松在被害和无被害时,松脂总流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14.380,t0.05=4.303)。

2.2不同松树间松脂总流量比较

对三种松树—湿地松、马尾松和火炬松—松脂总流量比较可以看出,马尾松无论在被害还是没有被害时松脂流量均高于其它两种松树。图1中比较也发现,总松脂流量以马尾松在受害前后变化明显,表现在被害后松脂流量迅速上升;而湿地松和火炬松松脂总流量在受害前后变化不大,湿地松表现为略下降,火炬松表现为略上升,但它们上升和下降幅度均小于马尾松所呈现的变化幅度。

2.3萧氏松茎象危害对不同松树松脂流量时序变化的影响

不同松树松脂流量在不同时期的时序变化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松树松脂流量随时间推进均呈现由高-低-高动态变化。三个松树树种松脂流量5月到10月之间为松脂流量高峰期,从10月以后松脂流量进入逐渐下降的时期,到3月中旬以后松脂流量又开始上升,逼近高峰期松脂流量。松脂流量的时序动态变化反映了,松树自身生理代谢随气候变化由旺盛,经历一个休眠阶段,而后又逐步进入下一个代谢盛期的渐次变化过程。

比较不同松树在受萧氏松茎象危害后松脂流量动态变化,可以看出马尾松在被害后松脂流量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松脂流量高峰期,受害株的松脂流量要明显高出没有被害的松树植株。而湿地松和火炬松在受害前后松脂流量动态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过程。

比较也发现,马尾松松脂流量在整个调查时期内均要高于其他两个松树,说明松脂流量因松树树种的不同其动态也呈现差异。

3.讨论

从有虫株与无虫株比较可以看出,国外松与本地松存在差异。树脂流量与萧氏松茎象危害无明显相关性。但本地松马尾松受害后松脂流量显著高于无虫株,这一结果与在野外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萧氏松茎象是明显危害健康松树的害虫,且喜欢危害多树脂松树〔2〕。通常钻蛀性害虫危害衰弱树,如危害这样的健康树会被树脂淹死(pitchout)。萧氏松茎象危害的一重要特征是,在其蛀入孔处会有大量松脂流出,与木屑、土壤混在一起形成一棕色-黑色树脂块,大致1到数厘米;而且它的卵、幼虫至蛹均被树脂包裹起来。这也说明了萧氏松茎象本身具有很强克服树木物理及化学防御体系的能力。对于萧氏松茎象这种明显克服树木防御体系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认为树脂挥发物对该象虫具明显引诱与刺激作用。这一点与其同属象虫类似〔7〕。

目前,湿地松是萧氏松茎象主要危害树种,马尾松与火炬松则是少量受害。从图1可以看出,湿地松受害植株松脂流量比不受害植株低,尽管t-测验未达显著水平。我们推测由于萧氏松茎象是本地害虫,与本土树种—马尾松在长期协同进化已基本适应,故其克服能树脂这一物理与化学防御体系能力。同时,本土松树种也不太易受到萧氏松茎象严重蛀害。相反,国外引进种(如湿地松)则较易受到萧氏松茎象的危害。

此外,对不同松树松脂流量动态的分析可以看出,松树松脂流量是与萧氏松茎象发育阶段相吻合的。萧氏松茎象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危害高峰期〔2〕,此时,受害松树产生诱导防御,大量流出松脂(图2)。到8月中旬萧氏松茎象陆续化蛹,松树松脂流量也随危害减弱而逐渐下降。因松树树种不同(无论健康还是受害)其松脂流量动态存在差异,这主要和树木自身特性有关。

参考文献

[1]张润志.林业科学,1997,33(6):541-545.

[2]李宗顺,刘玉生,彭金福,沈光普,廖小平,赵修协.林业科学研究,1998,11(2):198-202.

[3]SmithR.H.USDAForestService,GeneralTechnicalReportPSW-GTR-177,2000

[4]DickeM.J.PlantPhysiol.,1994,143:465-472.

[5]PaineT.D.,RaffaK.F.andHarrington.Annu.Rev.Entomol,1997,42:179-206.

马尾松范文篇6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马尾松毛虫;相关性;马尾松

马尾松林分物种多样性影响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马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存在负相关[1],本文从马尾松群落植物多样性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与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应用材料与调查方法

在信丰县马尾松毛虫常发区、偶发区和自控区的马尾松林分中,各采取典型抽样方法,选择无(0)、轻度(+)、中度(++)和重度(+++)等常年马尾松毛虫为害类型的林分为调查区域,每区域块面积不少于100hm2。设样地(20M×20M)重复三次,共12块样地。在每块样地内对乔木进行每木检尺,以统计种类和数量,同时目测林分郁闭度(P);在每块样地的相邻两边和对角线采用样线法测定灌木层的相对优势度(rd1)和草本层的相对优势度(rd2)。同时,查询统计上述各样地区域5年的马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y)。

1.2研究方法

用Shannon-Wienner指数(HP)计测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用其它乡土树种比例参数(K)计测人工增加的物种多样性。

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2],分析各有关因子的相关关系(表1)

表1有关因子的相关因子

HP

K

P

rd1

rd2

y

0.23

0.4

43

27.1

1.14

0.45

0.7

15.4

50.2

0.41

0.9

23.2

17

0.06

0.7

15.4

32.7

10

0.43

0.11

0.7

8.3

28.7

10

0.5

22.8

29.8

10

0.03

0.4

13.4

21.3

20

0.12

0.4

17.5

23.4

20

0.6

22.9

18.1

20

0.4

6.8

15.3

45

0.2

4.4

26.7

45

0.4

15.7

22.1

45

2结果与分析

2.1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

根据已知数据得到回归公式为:

Y=76.9154+7.8300×X(1)-14.5696×X(2)-46.1217×X(3)-0.7723×X(4)-0.7618×X(5)

筛选因子门限值Fa=0.0500;复相关系数:R=0.9192

剩余标准差:SE=9.3113

2.2主成分法分析结果

内积矩阵

Sij

X01

X02

X03

X04

X05

X06

X01

1.0000

0.6173

0.3747

-0.1635

0.8199

-0.3839

X02

0.6173

1.0000

0.6148

0.3383

0.4605

-0.6982

X03

0.3747

0.6148

1.0000

0.1463

0.2085

-0.6938

X04

-0.1635

0.3383

0.1463

1.0000

-0.0037

-0.5950

X05

0.8199

0.4605

0.2085

-0.0037

1.0000

-0.4494

X06

-0.3839

-0.6982

-0.6938

-0.5950

-0.4494

1.0000

特征值表:

λi

特征值

信息百分比(%)

累计率(%)

λ01

3.2268

53.78

53.78

λ02

1.4842

24.74

78.52

λ03

0.7579

12.63

91.15

λ04

0.3396

5.66

96.81

λ05

0.1131

1.88

98.69

λ06

0.0783

1.31

100.00

特征向量:

1

Ci(01)

Ci(02)

Ci(03)

Ci(04)

Ci(05)

Ci(06)

X01

0.4157

-0.5027

0.0778

-0.1628

-0.5699

-0.4659

X02

0.4891

0.0623

-0.0848

-0.7678

0.3488

0.1966

X03

0.4049

0.1571

-0.7119

0.2977

-0.3092

0.3471

X04

0.1987

0.6550

0.5222

-0.0539

-0.4790

0.1624

X05

0.3892

-0.4340

0.4539

0.3840

0.1954

0.5181

X06

-0.4828

-0.3183

-0.0349

-0.3809

-0.4363

0.5736

主成分:

Z(1)=0.4157X(1)+0.4891X(2)+0.4049X(3)+0.1987X(4)+0.3892X(5)-0.4828X(6)

Z(2)=-0.5027X(1)+0.0623X(2)+0.1571X(3)+0.6550X(4)-0.4340X(5)-0.3183X(6)

Z(3)=0.0778X(1)-0.0848X(2)-0.7119X(3)+0.5222X(4)+0.4539X(5)-0.0349X(6)

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第一主成分的特征量以其它树种的比例X(2)最大,说明其对第一主成分影响最大;其次是马尾松毛虫的年发生率X(6),其负值说明混交的树种比例大,明显减少马尾松毛虫的年发生率。

第二主成分的特征量以灌木层的相对优势度X(4)最大,其次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X(1)和草本层的相对优势度X(5)。

第三主成分的的特征量以林分郁闭度X(3)最大,其次是灌木层的相对优势度X(4)和草本层的相对优势度X(5)。

3结论

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树种组成结构、林分郁闭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对优势度等有显著的的相关性,同时可以按逐步回归方程进行预测。保持或改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深刻地影响松毛虫群落和种群的变化,进而有效地抑制松毛虫的大发生[3]。通过补植乡土阔叶树和封山育林等生态营林措施,其阔叶林的面积、植被盖度和种类、天敌数量和种类将显著增加,能有效改变松林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的抗虫能力。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实现松毛虫等病虫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罗永松.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松毛虫相关关系的调查[J].森林病虫通讯.1997,2:34-35.

马尾松范文篇7

关键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马尾松毛虫;相关关系

马尾松毛虫是赣南最主要的森林害虫。为探讨生物多样性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影响,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分析马尾松林分中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马尾松毛虫年发生率的关系,研究两者的相关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调查林分基本情况

调查林分为信丰、南康、会昌、于都等4个县(市)的马尾松林,面积为16732hm2,均属马尾松毛虫常发区,平均林龄15年,郁闭度0.5~0.7,树高4.0~6.4m,胸径8.0~12.0cm。乔木层为马尾松“单优群落”,灌木层物种系指未达乔木层高度的植物,如补植的木荷、枫香等,以及封山育林形成的杂灌,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植物为主。灌木层物种确定按此层高度相差不超过平均高的20%的标准划定。

二、调查方法

1松毛虫发生情况调查1991~1994年每年调查该林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恢复取食期),第1代,第2代的实际发生面积,统计年均发生率。

2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调查调查时间为1994年8月,林分以集中连片的马尾松林为单元。选择林分灌木层物种的表现面积(能够包括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和表现出来该群落一般结构的最小面积)为样地。每样地0.25hm2,按对角线机械抽取5个小样方(样方面积为2m×2m),调查统计每样地物种总数目及其比例,然后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根据下列公式确定:

S为所有物种数目;P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在样品(同一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i=1,2,3……。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地名

松林面积

(hm2)

发生面积

(hm2)

年均发生率

(%)

物种多样性指数

信丰谷山

南康朱坊

南康龙回

于都三门

会昌白鹅

会昌西江

400,0

4666

3333

1333

1400

2000

400

310

213

74.6

151.3

264

2.50

1.66

3.60

1.40

2.70

3.30

1.46

1.73

1.93

1.50

1.16

0.94

从表1可见,预报量即马尾松毛虫年均发生率(yi)与预报因子即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xi)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用相关系数法分析xi和yi之间线性相关紧密程度,相关系数(r)为-0.868,说明yi与xi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关模型:

yi=a+bxi

a、b为待定系数,按最小二乘法求出a、b值分别为4.824-1.808,于是得出回归方程:

y=4.824-1.808x(r=-0.868)

经方差分析(F检验),线性相关关系显著。

四、结论与讨论

1由相关模型y=4.824-1.808x可知,若要保持调查林分马尾松毛虫在不成灾水平(无发生面积),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应大于或等于2.67,从赣南现有马尾松林分来看,马尾松毛虫常、偶发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很难达到,即马尾松毛虫发生不可避免。

2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了群落发展阶段和稳定程度,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多且每种类的个体数量比较均匀分布时,就使各物种随着群落趋于稳定且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抵御马尾松毛虫危害的能力就更强。由此说明,马尾松毛虫常灾区应人为加强或弥补林分的自控力量,如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以促进森林生态平衡。

3本研究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仅以丘陵地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估马尾松毛虫的年均发生率,对于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形地势的林分未做抽样分析,同时对于乔木层、草本层以及昆虫多样性指数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的综合影响也未全面探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马尾松范文篇8

1传统功能主治

1)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等。2)健脾理气。用于牛、羊瘤胃臌气,脾虚食少。3)活血止痛。内服或外用治疗跌打损伤、冻疮等。4)杀虫止痒。煎洗治疗疥癣,瘙痒难忍。

2化学成分

马尾松针叶含贝壳杉萘甲酸-19-单甲酯、覆瓦南美杉醇酸,福瓦南美杉醛酸、左旋马尾松树脂醇,以及谷氨酸、丙氨酸等18种氨基酸,挥发油主要含α-蒎烯、β-蒎、3-蒈烯、月桂酸、乙烯龙脑酯、α-及β-胡萝卜素。黑叶松含聚异戊烯醇等。油松针叶含叶绿素、维生素、蛋白质、脂类,针叶挥发油主要含α-蒎烯、β-蒎烯、乙酸龙脑脂等。云南松针叶含挥发油,主要由α-蒎烯、β-蒎烯等26种成分组成,还含锌、铜、锰、铁、钴、钼、硒、铬、铅等40多种微量元素。

3现代药理研究

松针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松针粉和水煎剂,可促进雏鸡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协同疫苗增强特异性免疫。饲料中添加3%松针粉,能促进肉鸡免疫细胞的增殖,使胸腺和腔上囊中的细胞密度增大。马尾松乙醇和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宋内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马尾松水与乙醇提取物有抗I型单纯疱疹病毒、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作用。对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慢性气管炎等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小动物十二指肠、回肠和驴的空肠与小结肠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有镇静,镇痛,止泻,止痢作用;有显著降低总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还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

4在现代畜禽水产养殖中的用途

1)提高奶牛产奶量。长期在奶牛日粮中按10%的比例添加松针粉。2)提高公猪配种能力,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产仔数、活仔数。长期在公猪、母猪日粮中按3%的比例添加松针粉。3)促进仔猪增重,减少发病。给40日龄大×长×金(金华)仔猪,每头每天添加20g松针粉,均匀混入日粮中喂给,连喂60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增重提高22%,发病率减少82%。4)促进育肥猪增重,降低料肉比。按4%比例,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松针粉,连喂60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增重提高13.2%,料肉比降低11.84%。5)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饲料成本,加深鸡蛋颜色。长期在蛋鸡日粮中,按5%比例添加松针粉。6)提高肉仔鸡增重和饲料报酬。在肉鸡饲料中,按5%比例添加松针粉,连喂60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每只增重提高10.3%,饲料报酬提高11.9%,成活率提高6.3%。7)提高种鹅产蛋率、受精率和饲料报酬。按10%的比例,在种鹅日粮中添加松针粉,连喂120d。8)提高鹌鹑产蛋率及饲料报酬。在产蛋鹌鹑的配合饲料中,按3%的比例添加松针粉,连喂40d。9)提高网箱养鱼产量。长期在鱼饲料中,按4%的比例添加松针粉。10)防治仔猪白痢。松针捣碎,按2倍量加水,煎汁喂哺乳母猪,从产后第1天开始,每天早晚各服2000~3000mL,连喂10~15d。11)防治鸡缺硒症。预防量按5%,治疗量按10%的比例,在鸡饲料中添加松针粉,均匀混合喂给。长期添加用于预防。用于治疗,按10%比例连喂20~30d后,须减至5%。12)治疗牛、猪急性胃肠炎。新鲜松针,成年牛用1000g,猪(体重50kg)用250g,捣烂取汁灌服。2剂/d,连服2~3d。13)治疗牛、羊、猪闹羊花中毒。新鲜松针,牛用1~1.5kg,羊用300~500g,猪用400~600g,煎汁灌服,每2h服用1次,好转后5h服1次,至痊愈。

作者:刘大蓉 单位: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1]王锦鸿,陈仁寿.临床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436-437.

[2]陈正伦.兽医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73-174.

[3]刘旭银,胡朝锦.动物中草药新用途[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67-68.

[4]马生礼.松针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兽医学杂志,2015,59(2):16-17.

马尾松范文篇9

1松毛虫灾害的发生现状

松毛虫遍布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被松毛虫危害的松林每年200万h耐以上,使林木生产量损失180万~360万m“,薪林收人损失数亿元〔’•2〕。松毛虫重要暴发成灾种有8种,我国分布有6种(表1),分别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赤松毛虫(D.spectabilis)、云南松毛虫(D.houi)、落叶松毛虫(D.suPerans)和思茅松毛虫(D.kikueh-ii)[,2,5一7〕。其中,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主要在我国南方危害成灾,其余3种则主要在北方危害成灾。松毛虫成灾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和周期性暴发两个方面。以上6种松毛虫暴发种中,马尾松毛虫因危害面积大,暴发周期短,成灾最严重,其次为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川。马尾松毛虫一般3~5年暴发一次,油松毛虫、赤松毛虫6一10年暴发一次,落叶松毛虫10~20年暴发一次[l,2,,7〕。福建省近50年来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表明,平均3.69年出现一次发生高峰,且年均发生面积逐年上升,近20年来马尾松毛虫平均每年发生面积近8万hmZ,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00万元以上。近些年来,在福建省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松毛虫综合防治的大力开展下,暴发面积稳中有降,但总体上松毛虫发生面积仍占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的50%以上,仍是当地的头号林业害虫[l0〕。

2松毛虫的灾变机制研究

近些年来,松毛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种群暴发、崩溃机制、性信息素鉴定合成与应用,“松树一松毛虫一寄生蜂”化学通讯系统、监测与预测预报技术、生态控制等领域。

2.1影响松毛虫种群暴发与崩溃的关键因子分析

影响松毛虫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主要为气候、天敌和立地类型及林分结构等。气候因子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光、风及其综合作用等,它们有各自的作用方式,但在自然界却是在相互作用的综合状态下发生。温度是影响松毛虫种群变动最重要的气候因子。首先,温度直接影响松毛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与种群生活史对策,如南方马尾松毛虫每年可发生多达4一5代,而北方落叶松毛虫每年只发生1代甚至2年1代[lj。北方种群通常在9月份甚至8月底开始进人滞育发育状态,而南方(如海南)种群则可能全年发生而不滞育。因此,南方气温偏高有利于松毛虫发生,使其暴发成灾周期短、突发性强。另外,松毛虫在高温干旱年份多代分化率高,猖撅暴发可能性大。如马尾松毛虫2、3代分布区若遇7一8月份高温干旱,其3代的分化比率会明显高于往年[20一22],导致秋季大发生。其次,温度变动严重干扰松毛虫越冬代的存活。暖冬利于松毛虫越冬代的安全存活,预示来年春季暴发可能性高[l,‘叼,而越冬前期的骤然低温及长期的越冬低温对越冬种群是致命的。因为未经低温驯化的种群耐寒能力较差,而且即使低温驯化后的种群,在长期的低温暴露中死亡个体数也会伴随低温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23,川。另外,温度对湿度、光周等表现出干扰效应。高温干扰松毛虫的短光周效应,使诱导滞育率明显下降;低温则促进短光周效应,使临界光周值显著升高[22,25一27习。比如,北方油松毛虫种群临界光周值为14.5h[25〕,南方马尾松毛虫为13巧h[25,29,3‘,3,习,而南方热带马尾松毛虫种群几乎全年发生,基本不滞育,所以潜在暴发性较高。松毛虫暴发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松树和松林[v,33j。首先,松林的组分、结构与松毛虫暴发密切相关。取食纯林松针的马尾松毛虫幼虫在生长发育速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食物的利用率、转化率和消耗率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取食混交林的种群,其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后者〔川,因而松毛虫(如马尾松毛虫)在干燥型纯种松林及10年生左右的幼林中容易暴发成灾[l3,而在混交林尤其是由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中较少暴发[l,,34〕。其次,松树的质量与抗性干扰松毛虫种群的暴发。马尾松毛虫取食老叶成活率明显高于新叶,这与老叶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更高有关哪」。湿地松针叶内牙旅烯含量明显高于马尾松针,对马尾松毛虫表现出明显抗性作用郎皿,使取食湿地松等的马尾松毛虫种群趋势指数明显下降嘟,37]。另外,松树受到松毛虫危害后会产生诱导化学防御,使针叶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抗性,干扰松毛虫种群的发生[s8,’幻,这尤其以中度受害林抗性最强[’0〕。取食受害松针后马尾松毛虫解毒酶活性提高,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减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阳〕。因此,松毛虫暴发成灾后的种群快速崩溃可能与松树受害后的诱导抗性有关。

2.2松毛虫暴发机制分析

一般而言,害虫暴发与下列5个方面的变化有关:l)有利的环境;2)更多的高产卵量基因型;3)更多抗天敌基因型;4)适应型和协同型的增加;5)种群迁人和短期的环境及遗传波动[’2〕。就松毛虫而言,其种群暴发成灾机制主要有两类,一是种群的内在机制或遗传特性川,即该种群是否具备暴发种群的特征,如种群的基数大、种群的适合度高、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等;另一类则是外在机制,即外在条件是否具有正向作用,如气候适宜、食料丰富、天敌少或失控等。松毛虫暴发种多数具有寄主范围较广(表1)、产卵量较高等特点叫,即与种群暴发的内在机制作用有关。成灾最严重的马尾松毛虫寄主范围相对较狭窄,且产卵量也不高,其暴发成灾更多与南方存在大面积的纯林及高温干燥气候等有关,即暴发的外在机制作用更明显川。马尾松毛虫暴发成灾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相结合的特点,暴发成灾原因除了具备暴发种的遗传特性之外,大面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为其暴发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纯林食料丰富,其他植被稀少,生物群落简单,天敌少,林中温度、湿度对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有利[lv〕,种群容易大发生。许多报道也显示,松毛虫暴发首先发生在纯林,之后向周边扩展。此外,松毛虫的暴发成灾还需要高温干旱或由环境噪音引起的混沌动态作为启动因子。松毛虫在暴发的上升期受到正密度相关作用的驱使,而在下降期和潜伏期主要是因为受到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和天敌所引起的负密度相关作用川。

3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3.1监测与预测、预报技术

准确监测到松毛虫早期灾害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能有力地将松毛虫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松毛虫虫情、灾情传统监测技术有线路踏查、标注地调查、灯诱等,根据空间分布类型和运用相应抽样方法,积累灾情第一手资料并分析发生规律[’4〕。随着我国松毛虫性信息素组分鉴定、结构分析、比例确定及生物或人工合成研究的深人开展[’5一47〕,松毛虫性信息素的田间试验及诱芯的技术开发得到了长足发展[’8,‘。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无毒、无污染、使用方便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咖〕,正成为我国监测松毛虫发生的重要方法。另外,我国应用卫星(如陆地卫星TM和气象卫星NOAA/AVHRR等)技术的发展与精度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技术较好地应对了林区面积大、人员少的监测难题,使测报结果更加科学、可靠[43)。我国害虫预测预报工作已从经验预测阶段,经实验预测阶段和统计预测阶段,而逐渐过渡到信息预测阶段[sl〕。松毛虫预测预报目前主要以统计预测预报和信息预测预报为主。统计预测方法有回归分析、马尔可夫链、灰色系统分析等;信息预测方法有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决策专家系统等。另外,在非线性科学取得重大发展的背景下,将传统的动力理论、统计理论与混沌理论和一些新的数学计算技术相结合,正形成一些新的害虫预测预报途径,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松毛虫发生量、发生面积的测报研究等[52〕。

3.2防治与控制技术

在松毛虫的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多以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的开发、使用为主,如灭幼脉类特异性杀虫剂、阿维菌素抗生素类药等,一些新型环保生物制剂,如森得保、绿得保、苦•烟乳油、徕•烟乳油等已广泛运用。现在人们更注重使用混合药剂,如灭幼脉类和阿维菌素混剂、绿得保(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复合粉剂)、苦参烟碱和阿维菌素混合防治落叶松毛虫效果比单一用药更好等。当前,真菌杀虫剂仍以白僵菌(Beaureriabassiana)为主,每年防治松毛虫面积达50万hmZ呻〕,而绿僵菌(Metarhiz£umanisoplia。)与白僵菌搭配使用也初见成效。世界产量.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aeilzu:thuringiensis,Bt剂)在我国的工业化生产已达一定规模,在松毛虫防治中较为有效。松毛虫病毒杀虫剂的研究与利用大都集中在CPV方面,对CPV的形态及核酸分类、组织病理、免疫学、复制方式、提纯及加工工艺、安全试验及林间防治等方面研究较多,我国每年利用CPV防治松毛虫总面积在6.67万hmZ以上[“]。在我国,松毛虫的综合防治已逐步提高到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协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为准则,以环境及森林资源保护为目标,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来处理松毛虫防治策略,逐渐走向生态控制[5l〕。近期,对“松树一松毛虫一天敌”三级营养结构系统的化学通讯关系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有利于深人了解松树的上行控制作用与天敌的下行控制作用[54〕在化学通讯层面对松毛虫种群发生与消长的作用机制,为松毛虫生态调控提供新思路,比如可以通过人工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启动松林化学通讯防御系统,增强松林的免疫能力等。通过封山育林改善松林生态环境,提高天敌种类和数量,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4松毛虫灾害研究展望

马尾松范文篇10

关键词:信丰;森林群落;近自然度;近自然经营

德国利用近自然经营体系中的近自然度评定森林近自然状态程度,在于表达没有人为干扰的条件下森林群落从最不稳定性的外来树种或人工林造林群落向原生顶极群落演替的过程。森林经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借助自然力并辅以人工力量,恢复和重建健康森林。在这样的健康森林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共存对森林的影响不会威胁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的目标[1]。为评判森林近自然经营或森林健康经营过程中自然力和人工力量的作用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主要群落的近自然度[2]等级,来评估森林经营的现状和提出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和规划的检查和控制。

1信丰县自然地理概况

信丰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居贡水支流—桃江中游,地理位置为东径114°34′—115°19′,北纬24°59′—25°33′,境内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有林地面积为18.41万公顷。该区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该区草本层主要植被有铁芒萁、芒(Miscanthussinensis)、蕨类等;乔灌木层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青刚栎、木荷、栲树、枫香、米槠、苦槠、黄端木、山苍子、香樟、若竹、白茅、绒楠等。主要的演替天然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龄多在25a—60a之间,主林层20—30m。人工林多为中幼林,主要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8.33万公顷,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5.66万公顷,湿地松林(PinuselliottiiEngelm.)1.01万公顷。平均林龄在20a—35a,树高8-20m。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地区与调查内容。根据信丰县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的分布现状,选取该县谷山山脉马尾松、大桥镇湿地松、金盆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各500—1000公顷。调查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3],分别按主要树种和病虫害不同危害程度设立20米×20米的样方,每块样地逐一进行乔木层每木检尺,胸径级以10cm为1个径级类推。记录和统计乔木层的胸径、物种多样性、阔叶树比例、林分郁闭度等。同时,用样线法计测同灌木层幼树的相对优势度。

2.2研究方法

2.2.1近自然度的等级划分标准。参照德国近自然度的划分等级,分为7个等级:Ⅰ级顶极群落类型;Ⅱ级由顶极种和先锋树种组成的的过渡性群落类型;Ⅲ级先锋群落类型;Ⅳ处于Ⅰ级、Ⅱ级的森林群落但有非乡土树种的类型;Ⅴ级含有非乡土树种组成的先锋群落类型;Ⅵ级由乡土树种组成但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Ⅶ级引进树种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

2.2.2近自然度等级评价参数

物种多样性评价参数共4个指标。用乔、灌木丰富度指数(R)计测物种的多度,用Simpson指数(D)计测生态优势度,用Shannon-Wienner指数(HP)计测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用Hurlbert(1971)种间相遇机率(PIE)计测群落的均匀性。

顶极适应值评价参数(CI)。各林分中出现的树种依照其生物特性和参照专家评分法分为先锋种、次先锋种、过渡种、次顶极种、顶极种等种组,分别付以顶极适应值:1、3、5、7、9[4]。整个群落的顶极适应值(CI)就等于各种组所占的重要值百分率(Vi),乘以各自的顶极适应值(Ai)再累加即CI=∑ViAi,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300。

此外,选取林分郁闭度(P)、灌木和幼树相对优势度(RD)、胸径级(d)等评价参数。

3结果与分析

3.1各演替种组中主要树种分析见表1。

表1各演替种组中主要树种

种组

树种

先锋种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木荷(Schimasuperb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桉树(Eucalyptusspp.)。

次先锋种

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Roxb.)BurttetHill)、杜鹃(Rhododendronsimsii)、苦楝(Meliaazedarach.)。

过渡种

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uth.)、青冈栎(Cyclobalanoposisglauca)、山乌桕(Sapiumsebiferum(L.)Roxb.)。

次顶极种

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Lindl.)Schott.)、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观光木(TsongiodendronodrumChun.)、楠木(PhoebezhennanS.LeeetF.N.Wei.)、紫树(NyssasinensisOliver.)。

顶极种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木莲(ManglletiafordianaOliv.)、漆树(RhusvernicifluaStokes.)、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lFranch)、桦木(BetulaplatyphyllaSuk.)、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Tutch.)、栲树(Castanopsisfargesii)、木姜子(Neolitseasericea.)、华杜英(Elaeocarpuschinensis)、乌眉栲(kawakamii)、冬青(IlexmacrocarpaOliv.)。

由表1可知,在各演替种组的主要树种中,先锋种有6种,次先锋种有3种,过渡种4种,次顶极种5种,顶极种有11种,构成森林群落物种演替序列。其中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等为主形成次顶极常绿阔叶林。

3.2各近自然度等级参数分析见表2。

表2近自然度参数分析

群落名称

序号

R

HP

D

PIE

K

P

d

CI

RD

马尾松

1

13

0.95

0.53

0.53

0.29

0.7

3

1.00

27.2

2

11

0.27

0.12

0.12

0.06

0.6

2

1.11

15.5

3

14

0.21

0.09

0.09

0.05

0.5

2

1.14

18.5

4

6

0.00

0.3

2

1.00

8.9

湿地松

1

14

0.88

0.48

0.48

0.07

0.5

4

1.31

18.4

2

8

0.51

0.26

0.26

0.00

0.4

2

1.00

2.8

3

13

0.00

0.5

2

1.00

9.7

4

24

1.09

0.57

0.57

0.09

0.6

3

1.22

12.8

常绿阔叶林

1

31

1.60

0.72

0.72

1.00

0.6

4

5.87

52.8

2

34

1.66

0.79

0.79

1.00

0.6

4

5.81

44.7

3

34

1.49

0.69

0.69

1.00

0.6

4

6.07

44.1

4

30

2.59

0.92

0.92

1.00

0.8

6

7.28

34.9

从表2反映物种多样性参数来看,常绿阔叶林的乔、灌木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ner指数(HP)、种间相遇机率(PIE)等均大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此外,灌木和幼树相对优势度(RD)也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

常绿阔叶林的阔叶树比例(K)达到最大值1.0,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阔叶树比例仅在0-0.29范围。常绿阔叶林的林分郁闭度(P)相对较大,同时胸径级数(d)也达到4级,说明林分的结构趋向合理。

从其顶极适应值(CI)来看,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CI值在1-1.31之间,常绿阔叶林的CI值在5.81-7.28之间,常绿阔叶林1、2号样地虽然通过了次生林改造,但其CI值也远高出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

4结论与讨论

4.1该研究地区典型林分的近自然度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顶极适应值(CI)在1-1.14之间的人工马尾松中幼林,处于Ⅴ级和Ⅵ级阶段,为有条件的近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二是顶极适应值(CI)为1-1.31之间的人工湿地松中龄林,处于Ⅶ级阶段,是引进树种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为远离自然的植物群落;三是顶极适应值(CI)为5.81-7.28之间的干扰天然林,处于Ⅱ级阶段,为接近近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从上述植物群落的直接排序可以看出,林分结构越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健康,与立地就越适应,结构也就越合理。

4.2各森林群落近自然经营对策。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完整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因此,对待不同近自然度的林分,应当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遵照生态学的原理来恢复和管理。主要包括因地适树、提高阔叶树的比重、实行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等。同时要珍惜立地潜力、尊重自然力,使地区群落主要的本源树种得到明显表现。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的关系相接近,使林分能进行接近生态的自发生产,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5]。(1)马尾松群落。因其群落主要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要实行常年禁封,任其自然演替。对某些已处于工艺成熟的非生态公益林,因其效益低下,仅*自然力很难向天然林方向转变,宜采用逐步改造和补植乡土阔叶树,以提高物种多样性,加速人工促进演替进程。(2)湿地松群落。因其群落主要属于引入树种成林,且多数处于干材阶段和工艺成熟阶段,可通过人工近自然化改造和利用,实行改造和补植乡土阔叶树,以提高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林分结构,促进树种间的关系和谐和增强群落稳定性。(3)常绿阔叶林群落。因其群落主要属于接近近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主要实行常年禁封,加速实现顶极群落。或实行以单株林木为对象的目标树抚育管理体系——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具体内容是对所有林木分类为目标树、干扰树、生态保护树和其他树木等4种类型,永久性标记出林分的特征个体—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管理。择伐利用是以培育大径级林木为目的,对其持续地抚育管理,并按需要不断择伐干扰树及其他林木,直到目标树达到目标直径并有了足够的第二代下层更新幼树时即可择伐利用。

参考文献

[1]赵良平,叶建仁等.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可持续控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6(1)5—9.

[2]郝云庆,王金锡等.崇州林场不同林分近自然度分析与经营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5.

[3]陶玲等.进化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