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持人职业素养探讨

时间:2022-06-09 09:25:24

新时代主持人职业素养探讨

【摘要】新时代主持人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自我职业素养,结合工作实践,从国庆联欢活动解说方面体现出了情感进入对于播音的重要性,从春晚零点倒计时方面体现出了心态以及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最后的即兴主持方面体现出了日常积淀以及临场角色身份变换的重要性。

【关键词】配音解说;主持心态;即兴主持

一、以国庆联欢活动解说为例,主持人须不断增强脑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联欢活动意义重大,而当晚的联欢活动解说工作也非常重要。在这种举国欢庆、万众瞩目的场合,怎样把这场国庆联欢活动解说得出色?主持人应该怎样解说才能烘托出来如此隆重的现场气氛?笔者将分别从前期准备策划、解说风格的转变以及要抓住情绪变化三方面予以说明。

(一)前期准备充分,上场随机应变

对主持人在节目前的备稿工作,最简单的就是主持人要对自己所主持的节目或者活动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了解节目的定位、主题、环节、进程,甚至是节目的受众群体、节目嘉宾的选择等内容。主持人在对节目前期准备了解充分对主持人是否能迅速地配合当下所主持的活动或节目至关重要,对该活动是否在主持人的带动下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也是至关重要的。2019年10月1日国庆联欢活动的解说任务是在活动开始前三天才接到通知的。接到通知后,我就开始了多方准备:熟悉稿件、配合现场画面、各环节对接,以确保解说的顺利完成。其实在报道、主持中的完美展示背后沉淀着无数次的准备、排练和汗水,这也体现出主持人在幕后需要下苦功夫,不仅要多练习,还需要不停地理解和感悟稿子中的内容,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稿思想,更好地表达文稿感情。艺术不仅仅来源于灵感,还需要勤奋和汗水的浇灌。在每一遍的练习中不是翻来覆去地重复文稿,而是要把感情和思想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总的来讲,播音主持的每一项实践工作都离不开与“脑力”的结合。

(二)解说风格转变展现大国风范

任何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都要依托话语进行表达,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话语特点和话语效果。传统媒体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在话语内容上政治性较强,但话语表达方式过于单调,官方话语、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较多,不利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新媒体具有自发性和自主性,多使用网络语言,生动性较强,但无视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在权威性和理性上有较大的欠缺。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媒体话语传播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与时俱进。2019年国庆联欢活动的解说风格,从联欢活动的时间、整体背景以及参与群众、观众的心理来看,国庆联欢活动宜采用诉说、深情的方式来和大家讲述新中国这70年的发展进步。因此,解说风格从慷慨激昂的宣读转变为展现中国自信的娓娓道来。基调以及语气的变化带来的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这就相当于把文章的核心情感和内在语句换了一种方式来表达。

二、以春晚零点倒计时的心态为例,主持人须不断增强笔力

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首播至今已经有38年的时间了,在这38年的每个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都陪着全国人民一起度过。在如此重大的盛会中,如何把主持人的角色扮演好?面对如此重大的部级活动,主持人如何面对现场的突发情况?笔者将从前期的应对策略以及现场的心理暗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前期备好应急策略,临场才能临危不乱

任何大型晚会的主持现场都会有突发情况发生,而这些情况很多时候都无法预料。春晚一般在最后一个语言类节目结束的时候,导演组才会给出确定的倒计时时间,春晚的零点倒计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民间有说“如果倒计时的钟声没敲好,那这一整年就没有一个好的开头”,所以敲好这个倒计时钟很重要,主持人不能有丝毫懈怠。2018年的春晚,接近零点时,导演组估算时间后发现准备的最长的3分钟版本的主持词竟不够支撑到倒计时开始。主持人团队接到指令后迅速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开始组织语言,引导现场观众的情绪、掌声,为倒计时储备时间,笔者一边听着耳机里导演组的指令,一边组织接下来的语言,整个人完全投入了进去。当倒计时分秒不差敲钟时,笔者才松了一口气,大家下场互相击掌传递这胜利的喜悦。总的来说,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之前,要有预防突发事件的准备,这样临场才能临危不乱。

(二)心理暗示有助于台上发挥

大型晚会活动现场的主持人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很多场合的容错率非常低,比如像春晚这样的直播现场,非常考验主持人的心态。如果主持人有一个好的心态与心理素质,在现场就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对现场发生的一切有一个准确把握,才能积极应对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反观在春晚现场的主持中,春晚零点倒计时上场前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给主持人很大的信心,但这要以充分的准备为前提。在主持春晚倒计时时,笔者不断对自己暗暗说:“冷静,你一定能把握好!”虽然中间有意外发生,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回头看会发现前期准备工作是最重要的,不仅要把导演给的词准备好,还要自己准备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所以,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多动笔,多去写,才能在大型的晚会主持中应对自如。

三、以现场即兴主持为例,主持人须不断增强眼力

主持人在活动主持现场总会出现很多变数,有些临时突发的情况是始料未及的,主持人应如何随机应变与即兴发挥?笔者分别从前期积累准备、话语体系需要创新方面来论述。

(一)“宁穿破不穿错”,行稳才能致远

都说演员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主持人也是如此。面对纷繁复杂的节目形态以及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才能有现场精彩的发挥。但在很多场合,现场的情况有时候会超出主持人的知识储备范围,这种情况“不出错”比呈现效果“精彩”更重要。如果只是追求现场的精彩,而失去了准确性,是对节目和观众的不负责任。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述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四力中的“眼力”来甄别,挑出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意思。笔者和很多导演交流沟通过,问他们多长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他们的回答是,需要7年,而且每年要经历上百场直播活动的历练。也正是因为一场场的积累才有了长久的储备。磨砺出真知,任何看似顺利的主持都是通过岁月的积累磨炼出来的。

(二)随时代进步而发展,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变化

在过去信息缺乏的时代,传统主流媒体拥有先天的信息优势,是社会的主要信息源,代表着官方意志,传统主流媒体传播话语方式是严肃的、单一的。有学者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方式的创新不足,导致在处理具体社会事务时说服力不够,削弱了其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场背景下,我们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受众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每次节目的群众观感、当下的流行热词以及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再结合自身的积累,建立双向式话语体系,用受众喜欢听爱听的声音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构建适合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体系。只有群众喜欢听、乐于看才容易被接受,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任鲁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