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2-25 10:20:25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一、当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大量学生进行了观察、了解和分析,并了解了班主任的反映和评价。现在,我以我所任教的初一1、2班为例,简要说明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动脑思考的习惯。半数以上的学生听讲注意力只能持续25分钟左右;上课坚持不做小动作的学生仅有30%;提问时不认真思考、随意性发言答问的学生占1/3。二是课后作业质量较低。初中语文课后作业大致包括作文、日记、书面作业、练习册等。我曾对一次作业进行了检查比对,结果全班45人中,只有12人全对,其他或多或少都有错误。其中,有18人在题目抄写中就出现了错误,有5人没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甚至有的学生还要教师连连催促才能勉强完成,且正确率较低。三是学习效果难以实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学习效果。从几次单元检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有欠缺,学生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以这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例,9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5%,60分—90分的占50%,其余45%的学生为不及格。

(二)产生的原因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教育有缺失。初一1、2班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社会群体的文化相对落后,学生周围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外部环境,相对县城明显不足。二是个人家庭教育有缺失。很多学生的父母不是外出务工就业就是工作繁重,使得这些学生与祖辈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三是既往小学教育有缺失。学生所在小学有些教师在观念上存在偏差,应试教育多于素质教育,分数高于一切,只重视成绩,不重视习惯培养。

二、强化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一)分阶段确定目标我们应按照语文教学过程分阶段设定目标。如在“课前”阶段: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预习,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思考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体会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在“课内”阶段:训练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在“课后”阶段:要求学生作业整洁、无差错,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在“课外”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周组织“名作品读课”,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性格、认知结构的健康有益的读物,培养他们健康阅读、不断积累的习惯。

(二)分类别严格训练一是训练养成持续注意的习惯。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们在讲课时要用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指挥,反复训练,提高他们的有意注意力。二是训练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我们应采取突击提问的办法,请学生重复刚才教师或是同学的话,也可以请学生对刚才的发言做简单的点评,或归纳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三是训练养成口语表达的习惯。我们应引导学生克服当众说话时的怯懦心理,做到声音响亮,表达清晰。平时,我们要在班级内利用班会、课外活动、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多提供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训练养成良好书写的习惯。我们应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书面作业,做到一丝不苟,书写认真,字迹清楚,整洁大方,组词、造句、答题、作文等准确、符合要求,句子通顺,叙述清楚。五是训练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我们应经常性地开展作业展评,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相互检查问题,逐步使学生养成主动检查、善于分析、自觉订正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激发兴趣的教法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一方面,教法要突出新颖性、趣味性。对于每一堂课中的导入、板书、讲解、作业,我们都要深入思考,认真设计,力争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另一方面,我们要广泛组织课外活动。例如,定期开展一些课外读写、主题社会调查、手抄报展览、经典篇目诵读等活动,可有效消除疲劳,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

(四)凝聚养成教育的合力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配合。因此,我们应制定一系列有助于家校沟通的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教师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分析学生在校情况。我们还应设立“家长开放日”,欢迎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走进校园亲自体验,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与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通过以上措施,可使来自农村的广大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实施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加强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作者:闫丽珍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