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策略论文

时间:2022-10-22 10:30:00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策略论文

[关键词]课堂举手激励有效方法

一、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变“被动”举手为“主动”举手

对于课堂而言,教师最需要关注的自然是学生是否积极思维、有效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在很大程度上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关注所学的课堂知识。根据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先是一反原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做法,在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让认为自己不会回答的学生举手示意,让会的学生则无需举手,教师会在没有举手的学生中叫人回答。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问题一旦提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得认真思考,确定自己会与不会,不会出现以往那样由于侥幸而懒于思考、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至少不会太普遍。然后,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感觉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是“安全的”,都可以很体面地坐下去。让学生理解回答得对、错都是正常的。

二、控制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和数量,激励学生积极举手

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问题设计的质量不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巧妙地设计教学兴奋点。

首先,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问题设计难度过大,指向性不强,会让学生不敢作答;设计得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维价值,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又会觉得不屑于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人人能回答,同时又能够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水平的回答,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思考的层次可以不一样。

其次,要少一些提问,多一些阅读思考与合作学习。中学教学内容多,教师设计的问题太多,必然会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过程。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细致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率就会很高。时间一长,挫伤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公务员之家

三、改进举手方式,唤发学生举手的积极性

丰富的举手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举手的姿势不应该只是整齐划一的“五指并拢着举”,也可以是“高高地举起手”,这样一种肢体状态传递的是自信、有把握,而“低低地举起手”则代表的是一种犹豫、不确定。“低低地举起手”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孩子“想举手”的愿望,同时也激励他们进步。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第一次”举起手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优异表现,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由衷的颌首,都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鼓舞,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样,从“低低地举起手”慢慢发展成“高高地举起手”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举手的时候“激动而不躁动”。当然举手方式的变化还必须注意一些问题,譬如,形式要简单,并且变化不宜过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