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上好思政课

时间:2022-04-20 10:07:00

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上好思政课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要双赢,心理战术是制胜的法宝。心理战术是按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引导一些学生改变其恶劣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1知己知彼,出奇制胜

开学初,我对所任教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主要将其分两大类:学习型和厌学型。一个班的厌学学生尽管是少数,但破坏力相当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许将会严重影响以后的正常课堂教学秩序,也会传染更多的厌学情绪。因此,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一些学生认为思品课教学“枯燥无趣”、“学而无用”,他们趁机鼓噪,故意捣乱。学生越是制造矛盾,作为教师越要保持冷静的心理素质。首先,了解“双差”学生的思想状态,多数“双差”学生是因为听课没兴趣而被困在教室,他们压抑、厌烦,寻找机会制造矛盾,发泄情绪。因此,对待这种“双差”学生,我做好充分准备,精心备课,整理材料,把当年一些热门、大家都关心的、特别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一些话题,如“整治低俗网络文化”、“维和部队”等,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作一个简单、全面、综合的介绍,引发学生学习九年级思品课的兴趣。

我不仅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博学多才的良好的教师形象,而且调动学生对国情教育的好奇,转移“双差”学生的注意力,减少矛盾的发生。“心理战”制胜的一关是打响第一炮,它为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争取了主动权。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应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参与活动。例:如何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如何理解“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明星改国籍是否爱国?什么是爱国行为?什么是民族精神?通过这些学生好奇且有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讨论,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众多学生中,会出现一些对学习无法提起兴趣的人,会在教学活动中故意讲话、捣乱、破坏课堂纪律、干扰他人上课。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利用班上的正气打压邪气,利用学生舆论的压力,这类学生不想被他人孤立,于是停止制造事端。渴望在同学中表现自己、认同自己的中学生心理特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2投其所好,投桃报李

在教学活动中,“双差”学生的课堂表现反反复复,时好时坏,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他们的个性比较突出,表现欲较强,但由于长期定位为“差生”,被孤立又缺少关注,他们多数自暴自弃,无心向学,但又想引人注目,特别是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他们的行为表现反反复复。根据这种心理需要,我经常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学习状况,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平时多让他们帮助老师、帮助班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堂上,我关注“双差”学生的表现,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树立他们的良好形象,让他们重新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重要一员,确立他们的集体责任感。这就是心理学常研究的需要律。需要与人的心理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激起人活动的“内驱力”,等于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机。了解这类学生的当前所需,投其所好,他们不能不改变态度,投桃报李。

亡羊补牢,尚未晚矣在教育过程中,“双差”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意志不坚定,学习成绩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在课堂上,他们经常发呆成了一种习惯。我曾经教过一个班,其中有几个学生上课不愿动脑听课、不愿动手笔记,对学习毫无兴趣,但有点小聪明,喜欢搞小动作。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首先制作精美的课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并鼓励他们亡羊补牢,尚未晚矣;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从低要求低目标开始,由易到难,由死记硬背到理解记忆。例:根据父母家人的收入情况联系所学的理论观点:为什么父母家人会有多种职业和收入来源?正因为我国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为公民施展才干提供了极大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空间,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理解记忆,他们感到国情内容不再枯燥,不再事不关己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等切身利益问题都与国家的制度、政策、路线、战略措施息息相关。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双差”学生的笔记本也写满了一大本,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看书、背书和笔记。他们开始懂得阅读书本,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理解分析实际内容,能正确地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