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师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时间:2022-03-26 11:14:36

实习教师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摘要:课堂问题行为会干扰课堂的正常秩序,对实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诸多消极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研究106名实习教师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种类、处理方式、管理效果、原因五个方面,发现了实习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实习教师课堂上易频繁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大多数实习教师的处理方式不恰当、处理效果不佳及实习学校和师范院校对实习教师的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分析出实习教师课堂上小学生容易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威信、管理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不足,并针对现状从实习教师和师范院校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实习教师;课堂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特点、判定标准、类型、成因、矫正策略等内容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缺乏对实际课堂管理问题和实习教师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关注与探讨,而且在中国知网上并没有发现关于实习教师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因此,以实习教师的角度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新颖性。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对于实习教师是一个相对较为困难的能力。实习教师有效地处理好课堂问题行为,有助于保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提高实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本研究中课堂问题行为是指班级中的学生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不同程度地妨碍和干扰正常的课堂活动或影响教学效率[1]。判断课堂问题的标准包括是否破坏课堂秩序,是否违反班级规定,以及是否危及他人的安全(祝玉晶,2014)。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三类:影响自我的轻度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周围的中度课堂问题行为、影响整个课堂秩序的严重课堂问题行为(陆科琴,201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云南师范大学2017、2018级教育学专业的实习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06人。以此来调查实习教师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研究者在展开此次研究的时候,主要查阅了与“教育实习”“课堂管理”“课堂问题行为”相关的专著、译著和查阅了中国知网上的多篇相关文献。并从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分类、原因及对策研究四个方面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认为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三类:影响自我的轻度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周围的中度课堂问题行为、影响整个课堂秩序的严重课堂问题行为。2.调查法。研究者针对实习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观念、种类、原因及应对措施和师范学校、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实习工作指导情况这五个方面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后期收集整理资料,并分析得出结论。同时采用自编的访谈提纲对20名实习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在实习教师课堂上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及处理后的效果,还有了解实习教师在实践中应对课堂问题行为一些有成效的策略。3.观察法。研究者采用自编的课堂观察表对16名实习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观察。观察表主要由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种类、频次、实习教师应对的措施及管理效果四部分组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认识不够。本研究认为,实习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含义、影响和解决方法由下页表1可知: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影响、解决方法非常了解的实习教师非常少,但不了解解决方法的实习教师高达72.6%,说明实习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解决方法了解程度并不够。(二)实习教师课堂上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频次较多。经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问卷中实习教师课堂上小学生发生率较高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走神、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或看课外书;随意说话;上课打瞌睡、睡觉;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嘲笑其他同学。(三)实习教师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不当。本研究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影响自我的轻度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周围的中度课堂问题行为、影响整个课堂秩序的严重课堂问题行为。由问卷结果得出:出现影响自我的轻度课堂问题行为(如走神、睡觉、看与教学无关的书籍等),实习教师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口头或身体语言暗示进行提醒和叫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影响周围的中度问题行为(如嘲笑他人、随便说话等),实习教师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口头或身体语言暗示进行提醒、点名批评、叫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影响整个课堂秩序的重度课堂问题行为(如学生打闹、打架情节较严重的现象),实习教师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交给班主任解决,点名批评和课后进行个别谈话。(四)实习教师处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效果不佳。为获得实习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更真实的管理效果,研究者采用观察记录表对3名实习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了观察,由观察结果可知:在处理影响自我的轻度课堂问题行为时用眼神示意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马上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在处理影响周围的中度课堂问题行为时用眼神示意和点名批评的方式会让学生有负面情绪,但让学生回答问题和幽默的语言提醒这两种方式能及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处理影响整个课堂秩序的重度课堂问题行为时,用立即找班主任解决和点名批评的方式不能及时处理学生打闹、打架的课堂问题行为,反而使事态会更严重,但让学生暂离课堂、及时问清事情原委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综上可得知,在面对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时,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管理效果却不佳,不能及时纠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五)实习教师课堂上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原因较多。由表3反映出实习教师的课堂上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原因中,主要是教师缺乏威信、经验及管理能力差。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实习教师对自己课堂上小学生容易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些原因:研究者:实习教师的课堂上更容易发生课堂问题行为,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Z老师:因为我们真正管理课堂的机会太少了,一学期下来我们就没有上过几堂课。还有我们刚刚接触这些孩子,不知道怎样能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课堂。L老师:我觉得是班主任不肯放权给我,一直都是在她的权威下去管理课堂。班主任不在的时候他们根本不听我的话,课堂像菜市场一样。还有实习学校根本就没有把我们当老师看,每次通知什么都是实习生除外,给我们安排的课全是美术、信息技术。H老师:我觉得是因为在大学上的课堂管理知识这些课都太注重理论,没有和实际结合,我们也根本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管理学生,向班主任请教,用班主任的方法去管理学生,但是并不能达到班主任管理的效果。综上所述,实习教师认为,在他们的课堂上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实习教师没有威信、课堂管理能力差、缺乏管理经验。还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觉得枯燥、缺乏课堂问题行为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以及实习学校不重视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到位等原因。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从实习教师本身和师范院校两个方面对实习教师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建议,认为实习教师应提高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能力,师范院校应注重实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实习指导。(一)实习教师应提高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能力。1.加强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学习。一方面,实习教师多查阅有关专业书籍,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原因、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实习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加强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学习,通过教学实践反复在课堂中训练,以加深理论的学习。还可以从有经验的老教师那里学习如何观察和应对课堂问题行为。2.在学生面前要树立威信。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实习教师缺乏威信,但实习教师的威信关系着课堂纪律的保持,关系着是否受学生尊敬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取得成果。首先,实习教师第一次接触学生,要保持端正的态度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其次,实习教师应明确课堂常规。最后,实习教师应多锻炼授课技巧,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3.依据课堂问题行为的不同程度选择最优的处理方式。在处理影响自我的轻度课堂问题行为时,实习教师宜采用非语言的提醒应对策略。具体策略有:眼神示意、微笑、走到学生身边、简单的身体接触提醒或短暂的沉默(陈绍兰,2015)。在处理影响周围的中度课堂问题行为时,实习教师应采用语言的应对策略。实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问题,让他解答以终止先前的问题行为,但所提的问题不要让学生认为是教师因为他的问题行为而故意为难他的,给学生充分的面子。实习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高教师音量和幽默的语言两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将无精打采、走神的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在处理影响整个课堂秩序的重度课堂问题行为时,实习教师应及时处理。往往发生如学生口角冲突、打架等影响整个课堂秩序的重度课堂问题行为时,实习教师第一反应是立即找班主任解决,但是这样会使事态更严重。实习教师应尽量采用及时找学生问清事情原委、让学生暂离课堂的处理方式先处理,再找班主任解决。4.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每一个课堂问题行为的背后都会有它发生的原因。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防止状况再次发生。因此,实习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熟识每一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资质、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因势利导。5.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实习教师若想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熟悉管理方法的使用,就要养成反思课堂管理的习惯,这是非常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实习教师及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加以改正,反思对课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实习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作为自己教学的“镜子”来反思教学[3]。(二)师范院校应注重实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实习指导。只凭实习教师自身提高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的实习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了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实习工作的指导情况,从未组织活动来指导实习教师实习工作的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高达60%以上,实习学校对指导实习教师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实习教师非常希望在实习期间得到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的指导,然而,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的工作指导却不到位。因此,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应加强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指导。1.师范院校应注重实习过程的评价。大多数师范院校只要求指导教师在实习教师完成教育实践后对其表现进行一个总结性评价,忽略了对实习过程的评价,这不利于及时发现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学者林晖认为,教育实习的评价要运用发展性评价[4]。实习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育实习过程中,紧密结合实习生的实践活动,更多地关注实习生能力的发展变化。因此,研究者认为师范院校应重视对实习过程的评价,可以对实习教师实习过程中的教案、课堂管理案例、班主任实习日志等加以要求和评比,促使实习教师注重实习过程,更好地发现自己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2.师范院校应调整实习前师范生的课程开设顺序。从调查对象的课程开设顺序来看,《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这五门课程是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但是调查对象是在大三下学期去实习,这样的课程开设顺序是不合理的。因此,研究者建议师范院校应该把有关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课堂管理、教学设计等可以对实习教师实习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的课程调整到实习前开设,并且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实习教师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便实习时能更好地应对课堂问题行为。3.加强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指导。(1)师范院校应提前与实习学校沟通好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研究者认为,师范院校应意识到对实习教师工作指导的重要性,并提前与实习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沟通好对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一方面,师范院校对实习学校的要求应细致到实习教师的日常工作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具体指导工作,并多给予实习教师参加教研的机会。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应要求实习教师的每组代表每周向学校的实习工作负责人反馈实习学校的情况,落实实习学校的指导工作。(2)师范院校应每周组织实习教师召开实结会在美国,每个实习生都会分配给一个大学指导教师作为提供信息的人,以帮助实习生取得成功的经验(罗耀,2005)。美国的师范院校规定实习生每周回学校一次,组织2—3小时实习讨论会,总结一周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指导。研究者认为师范院校可以向美国学习,每周组织实习教师召开实结会,进行实习反馈与指导。针对课堂问题行为方面,师范院校的教师可以组织实习教师讨论一些课堂管理上的共性问题,并运用学过的课堂管理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习中遇到的课堂问题行为,从而加深实习教师对课堂管理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教育理论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林珠海.浅析实习教师威信的树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2):18—19.

[3]杨君.小学生常见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7—24.

[4]林晖.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5—68.

作者:刘倩然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