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源“思政精准化”教育管理研究

时间:2022-12-23 10:51:16

多生源“思政精准化”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在全国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情况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在对高职院校不同生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十大育人体系”思路指导下,针对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各自特点,分别从管理精准化、教育精准化、服务精准化三方面进行“思政精准化”教育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职扩招;多生源;思政精准化;教育管理

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源类型,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结合当前在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生源学生的特点,对“思政精准化”教育管理进行研究。

1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普高生[1]、三校生、“3+2”学生、扩招的退伍军人生源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生源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生源不同,在思想状态、学业基础、行为习惯、发展期望四个方面存在差异。普高生在思想状态方面,由于经历高中教育,形成比较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处于整体学生中思想道德水平相对较高层级;在学业基础方面,他们具有较为清晰的学习目标,整体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在学业基础方面高于其他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他们相对具备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够适应目前教学管理模式,并能进行自主学习;在发展期望方面,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有比较成熟的规划,主要分为就业、专升本、创业等几个方面,并能在实践中为之付出努力。三校生由于没有接受高中系统教育,而中职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在学业基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潜质,在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对较为薄弱,英语整体水平不高;在行为习惯方面,缺少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自律性不够;在发展期望方面,他们对自身发展期望方面有想法,但有时不够客观,缺乏对个人发展成熟合理的规划。“3+2”学生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培养,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引导不够;在学业基础方面,由于直接升班,他们不用参加考试,没有升学压力,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与三校生还存在差距,并且学习动机缺乏,上进心不够;在行为习惯方面,未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较差;在发展期望方面,对自身的发展规划不足,大多数学生只想拿到大专毕业证。退伍军人生源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生源学生,大多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社会气息较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倾向。退伍军人生源学生由于受到部队的教育,政治意识和集体意识比较强;在学业基础方面,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学历水平不同,整体学生的学业基础不高,个别学生理解能力、接收新事物能力不强,整体对专业技能学习有一定的渴望,比较关注职业资格证的考取,但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动力不足,有很大的畏难情绪,大部分扩招学生存在混文凭的心理;在行为习惯方面,由于社会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跨度较大等特点,社会习气较浓,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同时进入学校后,教学管理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线上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跟踪是难点;在发展期望方面,由于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目标比较明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拿全日制大专文凭;一类是学习专业技能,多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这些提高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竞争力。

2当前高职多生源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多生源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有待完善。[2]面对高职扩招后生源结构多样化的变化,学校的各级管理者都能充分意识到生源多样化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能不断地调整工作思路和理念,但由于多生源并存的时间较短,而且招生模式还有新的变化,所以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多生源教育管理模式。因此,在对多生源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还常常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模式,以统一的管理方法来应对多样化的生源学生,无法做到“分层定制、精准教育”[3]。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存在互相不理解,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2.2多生源学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有待健全。由于生源结构的多样化,传统单一的学生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不同类型生源学生复杂、多样的诉求。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是沿用原有的单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或者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微调。而就目前的多生源学生现状,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必须根据生源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健全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调整相应的工作方法。2.3多生源学生的教育管理队伍有待补充完善。由于学生教育管理涉及面广,工作繁琐。目前学生管理任务主要在学生工作者身上,而学生工作者集教育管理工作于一身,从事务性工作到思想教育,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管理,事无巨细、必须亲力亲为,疲于应付,而面对学生生源多样化、复杂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教育管理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不能因材施教,对不同生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解决不到位,各种问题隐患尚未解决。所以面对生源多样化的局面,必须补充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形成系统的专兼结合的校内校外教育管理队伍。

3实施分类别的“思政精准化”教育

在“十大育人体系”思路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特点,从管理精准化、教育精准化、服务精准化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4]。3.1普高生的精准化教育。一是在“管理精准化”方面,依托管理育人、组织育人体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等自我管理组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更加趋向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完善学生的自我管理机制。二是在“教育精准化”方面,依托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体系,利用第二课堂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着重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知行统一,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扬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提高学生制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能力。三是在“服务精准化”方面,依托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体系,侧重对学生进行发展类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解决学生发展类的困惑;对优秀的贫困学生加大资助服务力度;完善学生就业支持体系、校园各类服务体系的建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诉求,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3.2三校生的精准化教育。一是在“管理精准化”方面,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从宿舍管理、上课出勤、课堂表现、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约束规范其言行。充分利用组织育人的功能,加强宿舍、班级管理,引导树立良好的寝风、班风,在组织中规范、教育、引导良好行为的养成。二是在“教育精准化”方面,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教育载体,提高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英语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和理解。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思维和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加强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三是在“服务精准化”方面,完善各类服务体系,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其职业发展和就业选择等方面,利用班导师队伍和职场导师队伍加强引导教育[5],帮助其建立成熟合理的职业规划。充分了解家庭背景,做好贫困学生资助服务工作。3.3“3+2”学生的精准化教育。一是在“管理精准化”方面,积极调动原有班级的学生干部,发挥其集体意识、班级凝聚力强的特点,引导树立良好的班风,同时加强适应性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加大教育力度,时刻规范其言行。二是在“教育精准化”方面,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教育载体,加强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端正其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引发其思考,帮助其认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特别加强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三是在“服务精准化”方面,比照三校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进行。3.4退伍军人生源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生源学生的精准化教育。一是在“管理精准化”方面,建立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班级组织建设,利用新媒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加强爱校荣校教育,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重点加强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二是在“教育精准化”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和到校集中上课时间,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我国优秀文化。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提高其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端正其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指导其考取各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三是在“服务精准化”方面,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关注贫困学生,加强资助服务。综上所述,通过对四种类型生源的分析,结合当前教育管理的现状,在“十大育人体系”思路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特点,从管理精准化、教育精准化、服务精准化三方面提出“思政精准化”教育管理的措施,以关注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玉芝.高职多生源现状及学生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6(12):149+151.

[2]杭彩云.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2019(9):134-135.

[3]李传伟,王祖莉.基于生源多样化的高职“三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天津,2019(9):47-51

[4]郭瑞鹏,李良.精准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6):87-92.

[5]贺海鹏,王爱民,张怀文.全程导师制精准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6):122-124.

作者:李录平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