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25 09:20:45

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论文

一、问题提出

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28日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我国内地总人口1395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全国农民工总数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比上年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比上年增长0.9%。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从2014年到2018年农民工无论是总人数还是外出农民工数量、本地农民工数量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农民工的就业人数逐年下降(见表2)。分析其中原因,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无关系。2015年3月5日,“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由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15》。这是中国政府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做出的提升中国制造业质量和水平的重大举措,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增强创新技能和人力资本。制造业现代化对工人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文化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的人自然会被淘汰。同时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城中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加之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等原因也使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综合原因造成就业人数不断下降。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农民工一般指户口在农村但不务农、在城市或乡镇打工的这一类人。这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他们虽然户口不在城市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员。“文化低”“能吃苦”是他们身上的标签。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是2010年国务院颁布并开始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有很大不同,他们虽然户口在农村,但是对农村和土地的依赖感以及眷恋性不强,更向往城市生活。他们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有一部分是随父母在城市打工上学,所以他们对城市更熟悉,更容易接受城市生活。虽然相比较父辈他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户籍、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家庭教育、职业技能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制约下,想要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为城市所接纳还很困难。(二)继续教育概念。继续教育一般指结束了九年义务制教育或全日制在校学习后,在工作中所接受的教育。继续教育按照举办的主体分为社会机构继续教育、职业学校继续教育和政府主办继续教育。政府主办继续教育往往是通过社区或者是当地企业来实现。按照继续教育内容,可以分为技能型继续教育、人文素养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也从原本单一的面对面课堂教育发展为信息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移动学习。对于继续教育的接受者来说,更重要的往往是继续教育的理念和接受程度、参与程度。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城市居民已经习惯于不断进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那么作为新市民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有这样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接受各种继续教育呢?(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过农业或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接受农业或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5.5%,比上年下降0.1%。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调查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教育的比重在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工缺乏主动性,找不到学习的入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一是自身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农民工的城市化不仅表现在城市有工作或者是买房落户,更多的是自身不断完善提高的意识,这种自我提升意识会影响到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可和接受度。但实际上有很多农民工仅满足于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对于城市化的认识仅停留在和城市人一样使用智能手机购物、去大型购物中心看电影,很少有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想法。例如去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岗位竞争力,自主报考一些学历提升的考试提升自己的学历,或者自觉接受一些办公软件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一部分农民工虽然想参加继续教育,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培训机构,缺乏经济承担能力,甚至害怕被骗。有的不知道自己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培训,进行哪个方向的培训,这都需要专业人士和部门的指导。2.政府举措不到位。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主办方、组织方应该是政府,政府只有大力宣传并出台相应政策,企业、机构、学校才会有相应措施。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政府需要帮扶的群体多,所以目前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政策规定政府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或学历方面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从供给方来说还是以社会机构为主,职业学校虽然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但大多是和企业合作,由企业统一派送员工接受培训,这也是从管理角度来考虑,个人报名很少。相对于农民工对职业学校的较高信任度,社会培训机构很难让农民工放下警惕心,市场不规范时的种种骗局案例让人记忆犹新。目前的状况是政府“有心无力”,社会机构“有心无信”,如果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问题就会简单很多。3.社会对农民工接受度不高农民工一直被认为是“乡下人”“没文化”“素质差”的代名词,虽然近年来城市对农民工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逐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也以不同于父辈的形象出现在城市,但从实际来看并未真正接受农民工。有的农民工通过自己努力参加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是企业或周围人却不认为是有一定含金量的文凭,往往低看,不兑现升职或加薪的承诺。加之农民工由于自身人文素养的缺乏、生活习惯的差异,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被市民认为是没有品位、没有素质的一类人。这些都是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后需要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工:缺乏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不管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他们的父辈,很少有职业规划的概念,也几乎没有人去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所以继续教育的成果很难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到城市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没有精力去考虑个人的职业规划、继续教育,只是疲于奔命地工作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城市越大,生活方式越快捷,生活成本越高,生存的压力越大。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大城市的立足率远远小于中小城市。城市中机遇多、风险也大,“一夜暴富”的宣传比比皆是,农民工很难辨别其中的真伪,反而会产生投机心理,形成“读书无用”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学士的年薪比副学士平均高40%,高中学历比高中以下学历高20%;在我国,虽然这一趋势还不明显,但是高学历人群在收入水平、个人素养、知识更新、生活方式、孩子教育等方面开始明显高于高中以下学历人群。应通过各种方式使新生代农民工意识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科学技术才能改变生活。(二)供给层面:市场不规范,缺乏可行性政府指导。从2000年起,政府不断推出政策强调关注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但是如何操作、由谁来主办、培训经费、培训指导等都是急需明确的问题。首先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应该是分层次、分阶段来进行的。进入城市后如何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融入城市,这是农民工需要进行的第一个继续教育;找到工作后为熟悉岗位进行的岗前培训属于第二次继续教育;熟悉现有工作岗位想要晋升岗位或者提高工作待遇从事技能性更高的工作是第三次继续教育;职业技能较熟练后想要从工人或技工变为管理人员需要学历上的提升,这是第四次继续教育。每一次继续教育都需要有政府层面或政府指导的公益机构进行指引,这也是对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但是目前能让农民工信任的指导机构非常少。

四、对策及建议

(一)搭建政府主导的农民工就业教育平台。农民工由于其自身认知和知识面的局限性,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对于就业的方向和需求不是很清楚,找工作的方法大多集中在老乡介绍、路边人才市场等待、个体中介方面,规范的指导和可靠的就业信息网络非常少。政府应该作为主导承担起搭建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农民工四方的综合服务平台。政府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指导农民工就业方向,获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审核招聘信息的企业资格,认证培训机构资格;指导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平台上就业、职业资格、学历提升等方面的信息,供农民工参考;搭建农民工实名认证注册平台,使其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自己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反应在平台上,使平台起到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而政府、企业、继续教育机构也可以通过农民工反应的信息调整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和培训内容。在这个平台上,政府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扮演协调、整合、监控的角色。政府的主导不仅表现在对平台的建设和监控上,更应该体现在对继续教育的分层次指引上。农民工的分层次继续教育分职业技能教育、学历提升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分入职前继续教育、入职后技能提升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教育则主要满足想要从工人岗晋升到管理岗需要学历的农民工,侧重于大专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生活技能方面的培训则主要是生活习惯、人文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讲座和活动,这方面应由政府主导社区来举办。(二)创设适合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自我国2001年高校扩招、大力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后,农村学生可以上高中的基本都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一门专业并提升学历,毕业后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因此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初中学历,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面对这样的群体进行继续教育,不仅内容要进行细分,继续教育的方式也要切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对网络的热衷程度远远高于他们的父辈,很多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网络,主要是借助于手机,信息化手段对于他们既熟悉又陌生。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要结合他们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手段,以激发兴趣、引导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移动端学习为主要授课方式,伴同课堂实操教育。农民工虽然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看新闻看视频,但是如何灵活使用手机获取就业和培训信息,以及避免诈骗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除了移动端的继续教育方式,面对面的授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获取技能的方式。面对面技能培训在培训时间上要符合农民工工作特点,培训地点最好有固定场所。(三)完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内容及课程体系应该结合实际统一规范,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和选择性。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利用社区大学进行继续教育,如德国、美国,只要想学习就可以在社区大学注册入学,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然后按照要求修满学分拿到合格证明。我国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也应该根据职业技能培训、人文历史素养培训、学历提升培训来设置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侧重实践操作,能动手操作的不用理论讲解,循序渐进地安排课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农民工的上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提升培训则可以讲解一部分理论,因为这时工人已经具有实践工作经验,再讲解理论能让他们和实践对应起来加深理解。人文历史素养的继续教育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课程的安排上应以有趣、有益为主,多举办一些讲座、讨论,让大家把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说出来,让专业人士或专家进行引导并介绍一些历史人文故事。学历提升的课程则要依托院校来完成,可以由政府主导,企业委托,对工人进行订单式培养,这样既利于管理又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任务,有利于推进现代化进程,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也有利于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完成城市化进程。虽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不乐观,但是只要多方努力,政府牵头,市场规范,多层次、多角度的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会建立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课题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6)

[2]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

[3]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

[4]李彦颖,张学英.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的调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06)

[5]谷琳.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给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8(16)

作者:马伟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