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教学艺术素养培养

时间:2022-04-23 10:10:05

高教教学艺术素养培养

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课堂讲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其智力。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同其在人们交往中的重要性一样。语言水平在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教学语言必须把思维、交际、知识、信息和创造融为一体[3]。教学语言要有鲜明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体现准确与精炼的特点,即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免啰唆和概念循环;避免“口头语”和用词不当的“病句”,务使自己的语言通顺,语句完整。用普通话授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许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教学语言用普通话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学语言太地方化。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语言,自然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运用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应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教师要善于使用赋予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情趣。语言运用得好,会有愉悦、美感作用和批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的奥妙和思想的哲理。幽默能使教学气氛恬静而又活跃,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不把学习当做负担。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深入浅出地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教学语言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而教师的语言艺术应该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缺乏语言艺术修养的人,很难做好教师工作。

二、组织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以外,还应将科学知识以美好和富有感染力的传授方式艺术化[4]地再现给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艺活动,它是保证教师上课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反馈,观察学生听课的面部表情,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程序与教学方式。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必须注意教学节奏。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一堂课45分钟,就一个调子,没有起伏变化,平铺直叙,学生会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一堂课的开始尤其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有经验的教师在一堂课开始的5分钟之内,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讲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而且要求结尾更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乱正常的课堂纪律。采取各种手段,灵活处理,善于处理突发事件是教师教学方法机智灵活的表现,是一种组织教学的艺术。有经验的教师会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幽默诙谐等,因地制宜地采取冷处理、温处理或热处理方式加以解决[5]。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温处理,即因教师自己的失误,使教学受到不利影响,应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教师要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将偶发事件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是整个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和手段之外,还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教师不具备较好的教学组织艺术,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渊博的知识是教学艺术的基础

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丰富渊博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内容,还要了解相关学科,从不同的侧面论述所讲的内容。此外,还要尽可能地联系一些具体事例进行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师,应该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有机联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授重金属污染时,列举了导致伟大的罗马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铅污染。饮水通过铅管流进住房,污染的水损害了人的大脑和身体,特别是损害了儿童的大脑,最终削弱了整个罗马社会的实力。就这样,古代世界一个统治区域极大的社会因污染而消失了。由于联系了一些具体事件,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皆具有可塑性,教师的学识与品质,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6]。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对学生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往往具有渊博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获取社会的、人文的、科学的新鲜知识,为自己“充电”,改变老化的知识结构。教师知识渊博,文理相通,多才多艺,为学生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精博的了解,才能将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没有太大的压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追求生活的真谛,探索人生的健康之路,教育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情感能显示艺术的真挚

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学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而且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常常会在师生之间产生互相感染的效应。教师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秩序井然,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情感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教师也因而更加热爱学生,不遗余力地投身教学。教学中的情感,实质是愉悦性和功利性在教学对象中的有机结合,在师生中共同起作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学活动就能愉快地进行。反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能有效地接受知识。教师要在语言、心理和空间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正确处理、调节、引导和控制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要以真诚的爱为基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召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情与知相互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具有像文学一样的感染力,并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即“以情感人”。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是在情感的陶冶中、思想的愉悦中接受教学。这种情与理的结合,表现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五、风度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风度,即人的举止姿态,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魅力。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主要取决于人的气质、礼仪、口才、形象,是人们最直观的素质。教师的风度,既是教师经过长期的锻炼和陶冶所形成的一种受人尊敬的稳定的个性气质,又是凝结着各种美感和气度的外部流露,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因素。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的衣着、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心灵美,而且要讲风度仪表美。重视风度仪表之美,是人类文明与开化的表现,它意味着人类在认识和完善自我方面向着更高层次追求。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劳动手段和劳动者本身是融为一体的,即用本身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优雅的姿态作风体现了教师高度的文化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能增强教师的感染力。所以,风度仪表对教师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发挥和完善教学艺术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得体的衣着、举止、仪表,看来是一些平凡的生活琐事,但它体现了教师的思想作风、品德修养、情感素质,绝不是物质躯体的外表。

六、结语

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和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法,实现教学任务的各种素养的总和。教学艺术的获得,是在掌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长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体现,是教师的知识、思想、方法和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者:王子波徐轶群王志刚许健吴鸿琳工作单位: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