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在感恩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5 09:12:09

语文教育在感恩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日趋完善。在语文教学中,将感恩教育贯彻其中,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基于目前的社会背景,传统的感恩教育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探讨感恩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在课文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本文对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渗透策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实现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促进初中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阶段,独生子女众多,家里长辈全都围绕孩子一个人,对其宠爱有加,很多孩子对于感恩十分陌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渗透刻不容缓。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真实体会他人的关爱,帮助学生主动将感恩情感转化为行为,充分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阅读在感恩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课文作品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社会性教育的教学效率,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开展,作为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品阅读的方式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冶的道德教育和“唤醒人性冶的人性教育,在初中阶段能够有效弥补社会感恩缺失的问题。由于初中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水平有限,传统说教式教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体会不到父母亲人以及老师的关爱,内心中的感恩因素难以被激发。而通过作品阅读,能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还原,在作品中体会感恩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教育目标。

二、语文教育在感恩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1.科学、合理确定教学主题

在具体操作中,科学、合理确定教学主题对于提升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是导致不会感恩的主要因素,学生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与朋友之间,彼此相互不理解,是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体现。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主题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邻居王阿姨不在家,但是她家小宝宝生病了,没人照顾,可以设计王阿姨的角色让学生担任,帮助照顾小宝宝,体会妈妈的辛劳,理解母亲的付出和伟大。同时,也可以设置教师的角色学生扮演,生活情景是这样的:学生园中,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后失声痛哭,让扮演教师学生上前安慰,并最终让跌倒的小朋友破涕为笑,当然,如果在苦劝无果后,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教师的不易,理解自己教师的艰辛,激发感恩意识。

2.注重感恩教育的过程体验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中,单纯靠技巧来激发其感恩意识,并不代表感恩教育的成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课文内容,通过在教学中设置多个主题,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感恩体验,有效避免感恩的枯燥乏味和流于形式。为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多样化主题融入教学,并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为了满足多样化主题需求,以“假日旅游冶为例,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导游、游客、景区售货员等,从而体验不同的角色趣味。为了有效扩展故事情节,给予学生一个丰富的游戏体验,在实践操作中,设置“做老师的一天冶游戏,让班级中一位学生扮演教师,以小朋友摔倒为案例,“教师冶可以这样设计:有位小朋友摔倒了,哪位同学来帮助老师一下?然后让另一位同学登场帮忙,促进“全民参与冶。此外,还要通过教学渗透方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构成互动,全面增强感恩体验。比如,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促进其相互合作,实现互动,促进感恩情节的发展,在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尽量还原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情境状态。

3.贴近生活

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之后,感恩教育也并不能终止。虽然教学是教学,但是,将其中的感恩情感传递给学生,并转化为其实际行动才是最为关键的。为此,需要通过贴近生活的多样化促进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感恩因素越是贴近生活,就越容易实现教育目标,实现感恩情感与感恩行为的转化。为此,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感恩场景设置,在母亲节和父亲节,融入现代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促进情感的外化,也可以向学生布置为爸爸妈妈捶背、做家务等小任务,将感恩教育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三、结语

通过语文作品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并付诸实践。同时,语文课文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选择合理的主题丰富过程,力图生活化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提升。

作者:李付春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白沙中学

参考文献:

[1]郑玉园.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28):188.

[2]周亚华.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以苏州学生为例[D].苏州大学,2014.

[3]柴祢怡.初中学生感恩教育渗透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7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