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思政及党建工作研究

时间:2022-09-20 10:29:08

高校微思政及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微思政及党建工作已成为高校素质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互联网+”时代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及党建工作带来诸多挑战。本文基于高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特点,提出具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微思政;高校党建;工作策略

20世纪计算机诞生至今的几十年里,计算机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在美国建立,意味着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影响范围之广,几乎覆盖社会群友领域,高校思政教育及党建工作也深受其影响,近年来,我国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政党信息化目标。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及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高校微思政及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高校微思政的发展历程。思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五十年代建国初期,北京大学等高校率先提出培育“又红又专”社会人才的高校教育目标。时期,我国部分高校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将理论优势运用到实际政治活动中,并成为政治问题探讨辩论主阵地。改革开放初期,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我国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出现偏差,大量高校学生偏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因此,我国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加重视,提出将思政教育工作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紧密联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普及,高校思政教育逐渐向互联网转移,进而产生“微思政”新型教育模式。(二)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使其。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明确要求高校党组织发挥出思政教育核心作用,加强对校园思政工作人员的领导。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三代国家领导团队尤为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先后《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通知》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明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及方向,为高校党建工作进程提供坚实的领导后盾。近年来,党建主体由国家政府部门逐渐向高校学生发展,将学生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置于重要位置。

二、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微思政及党建工作发展策略

(一)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微思政发展策略。思政教育是社会群体以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正确道德观念的教育行为。微思政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是思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微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问题,一方面,在高校微思政实际应用中,平台管理者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基于微思政教学特殊化性质,管理人员应为微思政中的各位信息,制定科学、合理、清晰的标准。从理论角度审视,微思政是全新的思政教育发展形态。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掌握教育核心,为微思政教育模式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传统思政教育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形成枯燥无味的学习坏境。高校可通过合理运用微思政,建立微信公众号,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二)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策略。高校党建应合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对党员及预备党员的精确管理。将互联网技术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功能发挥于高校党建工作中。一方面,可建立党员数据信息库,将党组织及党员个人信息准确录入数据库当中,实行个性化管理。促进党组织及时了解内部成员思想活动、学习进程等具体情况,并通过不同情况对党组织人员进行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建立互联网虚拟空间,促使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党建活动中。思政教育人员可以党建为主题,利用网络空间,模拟召开班会、研讨会、辩论大赛等活动。在扩大党建号召力同时,吸引更多学生投身于党建工作当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依靠网络技术开展高校微思政及党建工作符合社会发展形势,互联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中是时展必然趋势。因此,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及党建工作应除旧推新,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育及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开创高校发展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朱宏胜,张玉.“微思政”在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比较优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119-120.

[2]陈红梅,李加亮,涂苏琴.微信平台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01):96-100+95.

作者:王久鹏 单位:丽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