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法制教育对象分析

时间:2022-11-30 02:53:58

列宁法制教育对象分析

【摘要】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育关系的主体围绕着一定的教育内容向受教育者(教育对象)施教。列宁法制教育思想亦是如此,法制教育对象的确认有利于我们综合分析各类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从而分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法制教育;教育对象;教育活动

列宁在俄国领导全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参与革命与社会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全民参与,还需要全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对全民进行法制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将列宁法制教育的主要对象区分为军人、工人、农民三大类。

一、军人

(一)法律法令教育。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保卫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迫切需要一支无产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在革命初期,为了镇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反抗而建立的志愿部队和民兵部队,由于人数少、装备差,又缺乏训练,无法有效地对抗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1918年1月29日颁布组建工农红海军的法令;5月29日,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志愿兵制,改为普遍义务兵役制,动员广大工人和贫苦农民参加红军。7月,全俄苏维埃第5次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义务兵制,并专门通过了关于建立群众性正规工农红军的决议。军人法制教育要同资产阶级思想坚决斗争,要在与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中为自己开辟道路。(二)创新建军理论。列宁要求各级党组织抓紧和加强对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产阶级革命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军队直接服务于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军队之间最根本的较量是意识形态上的较量。“在任何战争中,胜利归根到底是由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群众的精神状态决定的。”[1]无产阶级军队的纪律是建立在高度思想自觉基础上的“新的法律”,他认为法制教育应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中应注重启发官兵的思想觉悟,使官兵深刻认识和理解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从而自觉自愿地遵守严格的纪律。通过法制教育,使官兵切实懂得建立一支劳动人民自已的、纪律严明的军队的重要意义。法制教育应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培养红军官兵高度的政治觉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品德,坚信党和政府政策的正确和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才有助于建立起严格而自觉的法律。

二、工人

(一)坚定革命意志。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工人阶级比农民阶级拥有更强的独立意志与革命反抗精神,这些革命素养使得他们迅速成为俄国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虽然俄国社会的工人阶级在思想意识方面比农民阶级进步一些,其经济地位相比于农民阶级而言优越一些,但其革命意识不是十分的坚定与强烈,这就需要通过法制教育的方式让他们十分清醒的认识到社会资本家的虚伪性,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他们能更加积极和坚定的参加到革命的队伍中。列宁将他的政治思想理论与法律理论相融合,将法制教育作为实现政治目标任务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二)维护合法权益。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仍拥有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与法律素养受到了影响,他们自身的保守性、落后性、封闭性仍阻碍着俄国革命的进程。“当官吏和法官在向工人指出某一项法律时,工人如果说不知道,那么迎接他们的,不是官吏和法官的嘲笑,就是官吏和法官的责骂。因此,工人阶级必须懂得法律,并且尽可能的学会运用和实践法律,‘谁也没有权利拿不懂法律当挡箭牌’———这就是大俄罗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基本法律。”[2]充分保护工人阶级自身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树立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列宁通过法制教育这一途径来触碰他们心灵,从宪政、政治平等、自由博爱、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对工人阶级进行法制教育,从而消除他们的革命弱点,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社会地位,为战胜沙皇制度奠定法律基础。

三、农民

(一)参与革命斗争。列宁认为若要取得俄国社会革命的胜利,就应该努力争取阶级团结,宣传民主、自由,普及权利意识,让各个阶级,尤其是受剥削、受奴役的工农阶级主动、积极的争取自身权利的自我保护。列宁在社会斗争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法制教育对革命、对统一战线、对政权巩固的重要影响,他将法律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作为争取各个阶级团结一致的重要手段之一,使法律湮没于政治之中,成为政治的反映形式。在此之外,列宁还通过更多的途径、运用各种方式向农民阶级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以期改善与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列宁迫切希望通过法制教育促使农民阶级知法、懂法,并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二)培养独立意识。十月革命后,俄国仍是一个小农国家,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是俄国社会的主导阶级,因此,俄国社会内农民阶级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始终掌握或左右着俄国社会法治的进程。俄国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农奴制使得社会各阶级在十月革命后并未完全发展成熟,农民阶级长期处于没有自由、没有土地的状态,他们拥有较强的依附性、软弱性,他们的祸福不完全取决于国家、地方的决策机关,主要取决于地主、富民等有产阶级对其发号施令时的喜怒。通过对农民阶级进行法制教育来提升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列宁希望苏维埃政权要不断地在农村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使农民群众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思想觉悟。

作者:白思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列宁军事文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1:50.

[2]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