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导师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探索

时间:2022-02-08 03:49:42

全员导师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探索

【摘要】农业高校特色学科为培养德才兼备、满足行业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对学生采取阶段式培养。立足现实,面向全体本科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育职能,成为学生的德育成长导师、专业教育导师、实习实践导师,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专业教育、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个别化、差异化指导。落实人员、资金、制度,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或就业岗位,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生态系统。

【关键词】全员导师制;培养模式;“三全育人”;就业创业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后,围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高校应该认真领会,坚定执行。农业高校特色学科应优先实行全员导师制,围绕培养德才兼备、满足行业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标,不断推进育人理念、教育方式创新,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系统化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全员育人合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一、创新教育机制,探索培养模式

(一)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启动全员育人。围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农业高校特色学科学院要积极推进教育新理念,开展教育机制新实践,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面向本科生推行全员导师制。(二)全员以爱育人、以德塑人,德育贯穿始终。全员导师制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包括学生全员、教学全员、教辅全员、管理全员。农业高校特色学科具有团队开展研究的有利条件,推进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机制,探索全员导师制的优化机制,要求每个教师在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时要身兼三职,即学生德育(成长)导师、学生专业(学业)导师、学生实习(实践)导师,坚持以专业素质培养为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贯穿全过程。(三)持续精准服务,靶向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在本科教育阶段由特定教师对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个别化、差异化指导,从入学伊始到毕业离校期间均有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大学生活适应、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实践、身心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升学(出国)等方面进行指导教育。依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把大学四年按照循序渐进、全程施教的原则划分成三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和素质要求。

二、深化全员教育,助力学生发展

农业类高校科研任务重,容易忽略思想政治引领,因此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学科特色,全员推进课程思政,弘扬正能量,奏强主旋律,共同营造坚持“四个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良好氛围。(一)健全组织机构。全员导师制领导小组以书记、院长为组长,以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院团委、院办公室、科研平台办公室、各系主任为副组长和成员,负责全员导师制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和量化考核体系,确保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实施有章可循,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二)明确导师职责。所有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均应承担导师工作。导师应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热爱学生;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以及学分制的有关要求和规定;熟悉所指导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较强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三)划分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为1、2、3学期,各班级配备的班主任为入门导师。本阶段以导心为主,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认清自我、准确定位。第1学期属于懵懂期,学生刚入校时懵懵懂懂,需适当为他们灌输规划概念,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一天一进宿舍、一周一班会、一月一党课,同时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向辅导员了解情况,全面掌握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性格特点和家庭状况,对症下药、准确引导。第2、3学期属于渐变期,学生慢慢了解大学生活,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以系为单位与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互动活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导师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和职业规划,并在第2学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增强学生规划意识,使他们认清自我、准确定位。第二阶段为4、5学期,为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本阶段以导学为主,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挖掘创新潜力。每4~5名(视招生情况适当调整)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各召开一次指导学生的座谈会,进行学习讲评,平时采取分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发挥特色学科优势,要求学生至少申报一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项目、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实践能力,为孵化创业项目打下基础。第三阶段为6、7、8学期,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老师。本阶段以导研、导就业为主,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增强竞职能力。实习导师根据专业需求及行业发展,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实验。学生需完成1项科研课题研究、撰写1篇毕业论文,论文有一定的淘汰率,严把人才质量出口关。通过人员、资金、制度三落实,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或就业岗位,全员保驾护航。

三、健全考核制度,构建德育体系

农业高校特色学科科研任务重,人才培养偏应用型,因此更需要突出师德意识,用教风带学风,用学风带考风,规范教师队伍,严格考核制度。(一)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制约,抓好制度学习,注重反馈整改。一周一党政联席会、一周一专题学习、一周一教工会议、一周一学生干部会议,充分通过导师自评互评、学生民意测评、举报投诉专栏等监督管理平台,发挥全员民主监督作用,领导组织机构要对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导师及时谈话、调整或解聘,对因失职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其责任。(二)健全阶段性考核机制。完善日常动态考核、年度绩效考核、阶段目标考核。根据不同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工作实绩”主要是按照硬性和显性指标进行考核,突出以下几个指标:工作职责的履行、指导活动的数量和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获奖与违纪情况、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学生、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对定量考核的指标,明确各项分值;对无法直接量化的指标,采取区间打分的方式,根据工作量给出区间分数,按完成任务的数量或质量再赋以分值。组织领导机构成员按阶段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并做出阶段性的评价。(三)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行“权、责、利”相结合,做到有奖有罚。设立考核等级,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五级。考核结果作为导师奖惩、职称晋升的依据。评聘副高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者需担任导师且考核良好以上,对不合格的导师应停止聘任,且不能参与评聘副高级以上职称。全员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精益求精,学生的培养质量才会有较大提升。农业高校特色学科一般会配备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依托行业搭建重点实验室,承担行业重要课题,与行业联系紧密,便于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创业就业平台,并投入相应的教育经费。农业各校特色学科要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产业振兴路线,从而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婉娜.“全员导师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64-265.

[2]曾昆,潘志明,周福才,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6,(01):7-11.

[3]岳宗福.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践路程、模式比较与经验反思[J].扬州大学学报,2018,(04):54-59.

[4]仰丙灿.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下导师角色问题及反思[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03):150-152.

[5]徐幼宣.全员导师全程引航春风化雨立德树人[N].中国教育报,2018.

[6]吴春凤.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36-237.

[7]巴素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教学及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4,(02):108.

[8]姬鹏桦.英国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启示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07):57-60.

作者:徐涤寒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