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30 10:59:13

疫情之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由于疫情的蔓延,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对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造成冲击。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在校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立足于云南师范大学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结合疫情对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影响与互联网+就业的趋势,提出解决当前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办法,以期拓宽当前经济形势下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路径。

【关键词】疫情;经管类大学生;大学生就业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研究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淘汰了一些工作岗位,疫情的到来使得经管类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更加困难,经管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更加严峻。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经管类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点和就业态度,通过和学院负责就业的辅导员老师访谈了解当前学校经管类毕业生就业情况,把握疫情之下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机遇与挑战,让经管类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结合“互联网+”使经管类毕业生开拓就业新思路、适应疫情下的就业新形势。(二)调查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校学生以及2020届经管类毕业生,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设有经济学、财政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九个本科专业,学院共有本科生2000余人,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共下发调查问卷423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02份,无效调查问卷21份,问卷有效率为95%,其中收到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数为大一同学119份,大二同学145份,大三同学138份。此外本项目还实地采访了学院老师以及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等,获得2020届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的一手数据和资料,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三)研究数据处理。本项目对研究资料进行处理的第一步是数据的汇集(包括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学校经管类毕业生就业数据)、挑选(去掉无效调查问卷)和归类。第二步是将相对数据进行解析并得出结论,数据处理与结论表述做到求真务实,重点突出。第三步是在结论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为疫情之下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的参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经管类大学生在疫情之下面临的就业挑战。1.疫情导致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渠道减少。据了解,截至2020年5月1日,经管学院取消了原有的提供给招聘单位和毕业生进行相互了解的招聘会,仅仅通过网络招聘等方式为学院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而相比于往年,已经有不少企业前来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招聘并且为经管类大学生提供了许多的优质岗位。这侧面反映了疫情下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减少以及就业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在比较学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率发现,近三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初次就业率都在80%以上,年终就业率都在90%以上,在2018年就业率达到97.15%,总体而言,就业情况良好,但是疫情发生以来,截至五月初,目前就业情况不容乐观,473名毕业生目前只有138名同学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率不足30%,说明今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社会企业对经管类大学生的需求减少,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就业是指大学生运用互联网提高自己就业质量、了解社会岗位需求、促进自己高质量就业的一种就业方式。[1]在疫情较为严重之时,妥善运用“互联网+”进行就业有利于经管类大学生提前做好疫情结束后进行就业的相关准备,有利于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质量保证。从调查数据来看,经管类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进行互联网+就业意识不强。首先,65.42%的经管类专业的同学表示不了解当前社会对经管专业人才的供需情况,了解社会对经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实现个人就业效益最大化,当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较高时,经管类大学生应当择优就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低时,经管类大学生可以选择暂缓就业,通过升学、边实习边求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努力让自己“升值”,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自己对于企业更有价值。在此疫情期间,社会各界的就业岗位较少,对经管类大学生的需求较少,经管类大学生应当为自己的未来进行再规划,通过升学深造等方式暂缓就业,避免激烈的就业竞争。此外,被调查的同学有80.10%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情况感到焦虑,在我们对数据分年级进行汇总的过程中发现,大一同学对未来就业情况焦虑的占被调查大一同学的73.95%,大二的同学是87.59%,大三的同学是77.54%。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问题进行调查时,大一同学中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的占34.45%,大二同学中占26.90%,大三同学中占35.51%。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大二年级同学对未来就业问题感到焦虑的情况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可能的解释是经管类大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时正经历一段“迷茫期”,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未知和怀疑心理。在大学生迷茫期中,一方面需要学院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划大学生的职业方向;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主动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进行思考,对自己充满信心,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最后,不熟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互联网的结合应用的占被调查同学82.09%,表明经管类大学生对经管财会的前沿动态掌握情况有所不足,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便捷,经管类大学生应当积极了解所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就业环境。疫情为经管类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大学生在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经管财会的前沿知识,为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提供助力。在疫情之下,大学生最主要能获取信息和进行求职的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经管类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互联网+就业”的意识,没有做好在疫情期间竞争就业上岗的准备,没有跳脱传统的就业路径与方式,缺乏学科与互联网结合运用的技能,缺少对未来人生职业的规划,为经管类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造成阻碍。3.疫情之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中专业相关度不高。就业意愿专业相关度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毕业生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是评价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一致性的评价指标。[2]随着疫情的到来,许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困难,这严重影响了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中有25.62%的同学比较偏向高校教师、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编制内的稳定职业,没有明确的职业选择和规划的同学占25.62%,仅有41.04%的同学明确表示自己未来将会从事财会、金融、投资、保险等与经管类专业对口的职业,就业专业相关度较低使经管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无法施展,也为经管类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带来较大挑战。4.经管类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就业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在对402名经管类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防范意识降低,其中只有198名同学认为自己需要就业风险防范相关问题的指导,被调查同学的49.25%。然而当前网络求职诈骗事件频发,尤其是在金融等经管类专业对口行业,但是经管类大学生并没有对未来就业中存在的风险有足够的重视与警惕,缺乏就业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疫情的发生,大学生求职就业心切,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急于就职的心理,使得大学生更加容易上当受骗。(二)疫情期间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机遇。1.疫情期间“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互联网不仅带动了新技术的发展,而且为经济发展构建了新业态,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各个行业,产业互联网的格局越发明显。在疫情期间,学生难以外出,通过网上学习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同样通过互联网依托互联网进行,通过网络求职招聘,网络面试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核心互联网招聘公司日均岗位数1.6万个,并且数量持续增长,为各类人才创造了上千万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信息获取越发便捷,疫情使得学生、教师、政府部门明白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必然要依托互联网,这必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时代助力。2.疫情期间互联网技术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互联网、人工智能给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带来许多挑战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就业机遇。[3]疫情期间,企业一改传单招聘广告、宣传栏、就业讲座等传统的就业信息提供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求职APP、就业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快速便捷方式,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取招聘信息并投放简历进行求职,在获取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疫情为经管类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提升自己的过渡时机。在疫情的影响下,使得这届毕业生不像往届毕业生一方面需要东奔西跑四处参加招聘会求职面试,另一方面又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学校毕业的相关事宜,在公司与学校之间不停地忙碌,难以停下脚步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方向进行规划和思考,充满迷茫。疫情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休憩和思考的时期,经管类毕业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安心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另外可以了解社会和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想好自己的职业的发展方向,努力通关疫情期间读书学习提升自己,把握住最后的系统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

三、关于拓宽疫情期间经管类大学生互联网+就业路径的思考与建议

(一)疫情之下政府应当强化政策落实、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保障。1.搭建“互联网+求职”平台,拓宽大学生就业择业路径。疫情之下,难以开展大型现场招聘会,政府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努力构建各个专业的人才数据库,搭建“互联网+求职”平台,为疫情期间事企单位与大学生创造双向了解和选择的条件;“互联网+求职”平台的搭建,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路径的开拓,更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使经管类大学生了解当前企业对本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情况。实现大学生就业线上线下相结合,政府在举办线下应届毕业生求职招聘会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求职”平台开展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加深企业与大学生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企业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更有利于拓宽大学生就业路径。[4]2.加大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持续不断的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投资。除此之外,鼓励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不同层次和维度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依托孵化平台建立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估体系,结合吸引就业、社会责任等对创新创业项目予以奖励,以此缓解经管类人才的就业压力。3.鼓励大学生西部地区和农村基层进行就业。经管类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薪资低,福利差。因此应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多劳多得同工同酬制度,对基层就业人员工资福利制度进行完善,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基层进行就业,逐步转变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思维,鼓励经管类大学生投身农村,投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就业意愿。西部地区和农村基层是经济发展的一片蓝海,对经管专业人才有较多的需求,经管类人才在农村基层稀缺,有许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所以经管类人才在农村基层大有可为,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4.鼓励灵活就业互联网时代是自由职业者的黄金时代,部分经管类大学生比较偏向于自由就业,从事一些小本生意、网络、自由作家等工作,经济与管理学院20毕业生中有31.28%的同学在毕业之后从事自由职业,在全球疫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自由职业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选择。但是这部分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场所不固定,在出现被侵权等问题时,自身权益难以维护。政府鼓励灵活就业的同时,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对这部分自由职业者进行引导,提供就业相关场所和平台,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对他们的权益进行保护。(二)疫情之下学校应当加强就业指导。1.学校提供经管类大学生实践平台,增强专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当前社会、企业对精通财会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当前经管类大学生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学校在打造创业园的同时应当创建“就业园”,使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结合,为大学生提供互联网+就业的实践平台,提高经管类大学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将专业与互联网时代的经管人才需求相匹配,以此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养。2.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风险防范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差,而现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大学生就业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诈骗手法多样,诈骗手段隐蔽,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不小的挑战。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就业风险剧表演等方式,为大学生上毕业前的最后一课,让大学生掌握了解就业中存在的诈骗手段,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上当受骗。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活动,提高学生“互联网+就业”意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活动,提高学生“互联网+”就业意识。[5]不同年级学生对就业指导方式的接受情况较为不同。对大一同学而言,举办模拟招聘会比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方式更容易接受,在所调查大一同学中占比65.55%、69.75%。大二同学则认为,他们更需要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占被调查大二学生的67.59%。而大三同学对于举办模拟招聘会比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就业指导方式参与度较低,只占48.55%、60.87%。举办就业方面的讲座论坛这种就业指导方式对大一、大二、大三同学的吸引力较差,在三个年级同学中分别占50.42%、43.45%、42.75%。从调查数据来看,当前经管类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就业指导方式是社会实践,占比90.05%,大三同学中该比例更是高达92.03%,他们更倾向于从实践中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意识。根据调查数据以及针对各年级学生的接受程度,对大一同学应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比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提高大一同学的就业意识;对大二年级的同学,更应侧重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提高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三同学应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以及社会实践等,以培养同学就业的专业技能,此外,适当减少讲座论坛等枯燥就业指导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三)疫情之下学生自身要改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路径与方法。1.大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作为处于求职就业第一线的经管类大学生,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适应互联网时代求职就业新模式和新环境。求职就业人生路,风险防范第一步,经管类大学生在迈出校门开始求职就业之前,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就业风险,当前互联网时代,网络求职陷阱层出不穷,经管类大学生必须要擦亮自己眼睛,认真阅读签订的相关劳动文件合同,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经管类大学生应当深刻认识自己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认真对待专业课程,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假期发挥能动性,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此外,经管类大学生必须利用自己获取信息的便捷性,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当前互联网时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及前沿技能,与时俱进,才能不会被互联网时代所淘汰。2.转变就业观念,服务农村基层。经管类大学生普遍选择舒适稳定的职业,选择发达城市进行就业,加剧了大城市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问题;相反,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经管类人才稀缺,造成了经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经管类大学生应当积极改变舒适就业的观念,积极投身农村基层经济发展的蓝海,扎根土地,服务农民,实现自己学科专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荣生.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218-220.

[2]柴林.“专业相关度”引领下高职院校“职业认同”教育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2):96-102.

[3]郑锦华.浅析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454.

[4]肖承瑶.2019“春暖皖江”公益招聘会:线上线下结合求职、招人效率皆提升[N].万家热线.2019-03-27(001).

[5]杨振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66-68.

作者:申传磊 李纬 何国英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