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活动目标设计与延伸拓展

时间:2022-09-01 09:36:32

幼儿教学活动目标设计与延伸拓展

摘要:幼师职业知识和能力集中体现在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上,而把握教学目标和延伸拓展是该能力的必要因素。设计幼儿教学活动目标的能力集中表现在把握教学目标的主要功用与基本原则两个层次上;幼儿活动延伸拓展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主题、角色、步骤、环境与时空等方面。

关键词:教学活动设计:幼师职业:准入标准

尽管我国还没有制订专门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前教育教学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规文件中关于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内容,已经对幼师职业准入标准的基本内容做出了明确的指向,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品德与人文素养、身心条件与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1]。”相较而言,前二者基本上已经定位,改变的难度很大,而且需要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关于第一方面的“品德”与第二方面的“心理”素质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观察与检验。而第三方面“保教知识与能力”相对容易测量,它是整个准入标准的专业性内容。因此,第三方面得到了幼儿监护人、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更多关注。同时,也是广大幼教研究者和管理者的主体性工作对象。由于专业标准是幼师职业准入标准的背景和基础,因此,学术界和幼教行业往往只关注到专业标准。而专业标准则聚焦于资格考核,在我国现行的幼师职业资格考试中,保教知识与能力这个考试项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婴幼儿成长与教养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幼儿一日生活指导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幼教机构环境创设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等。在这些内容中,“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知识与能力”[2]更为引人注目,所以,课题组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经验,以及社会调查的情况对本主题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

1设计幼儿教学活动目标的知识与能力

教学活动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育思想理念的具体化与外显,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合适,不仅可能影响所有教学活动环节的开展,而且基本上预设了最终的教学活动效果。具体某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整个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细化与分解,具有相对独立性。1.1教学目标的主要功用。1.1.1引导功能。教学活动目标使教学活动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和程序性,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目标定向开始。教学活动启动的原因、动力大小、方向调整、以及结果预期,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引导,甚至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受到教学活动目标指导和支配;换言之,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目标而展开。因此,如果教学活动目标科学、合适、精准,就会引导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甚至可能是负效应的。所以说,一个准幼师至少要明白,并且力图在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中贯彻这样一个理念:设计理念科学、难度合适、指向精准的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否则,整个教学活动困难迷失方向。1.1.2激励作用。教学活动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产生一种激发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实现的意念和力量,其中一个常规性的思路是教学者力图引导学习者理解并接受这个教学活动目标是整个专业或课程目标的一个细胞。也是实现学习者人生目标的一个细胞,即很多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可以汇聚成学习者人生目标必要因素。于是,学习者就会把教学活动目标看作人生目标去实现,从而可以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成就。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准幼师需要及时把握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意志强度、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班级中差距明显的个体状况,才可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目标的激励作用;同时,根据班级集体个体差异提供“最近发展区”[3],使幼儿能够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让准幼师拥有教学成就感,激发其自我效能感。1.1.3介质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系统内外部各个要素的统领。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及准幼师和学习者等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学目标来统领、维持并最终实现的。譬如,选用某个案例、某种教具或者某种技术手段,都是因为他们能够有效地实现既定的教学活动目标。所以说,有了教学活动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活动系统并使教学活动过程有效而顺畅地进行。因此,准幼师在幼儿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否则就无法实现目标,整个教学活动也会变得杂乱无章,而且容易导致安全问题。1.1.4检测作用。教学活动目标作为预设的教学活动结果,当然是测量、检查、衡量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效果如何的尺度或标准。教学活动目标作为专业或课程教学目的的具体规定或细化描述,自然需要对教学活动结果予以构想和预定。教育机构、学习者、准幼师、社会各界以及教育研究机构都需要用教学活动目标来检测教学活动结果。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活动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描述笼统,缺少标准或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没有兼顾,尤其是忽略学习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已然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通病。更不用说忽略了对学习者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因此,准幼师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随时用教学活动(阶段性)结果匹配教学活动目标,或者用教学活动目标来衡量教学活动(阶段性)结果,从而检测出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与效度。对于熟练型幼师来说,还需要生成新的教学活动目标。

2设计教学活动目标的基本原则

2.1以时代性教育目的为背景。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当前我国幼教领域最具有时代性的教育目的描述有两个:第一个是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4]。明确地提出了幼儿教育中的四个主要目标与领域,而且与以往的中小学教育目的不同的是将“体育”放在第一位、将“德育”放到了第三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道统教育的国度,这样的提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创新性,而且幼教界非常认可这样的提法。第二个是2016版的《幼儿园工作规程》[5],虽然也提到要全面教育幼儿,使其和谐发展,但是在全面发展的项目顺序上回到了从前。这是值得思考的提法与表述,文章从优先权限的角度来说,“德育”确实值得优先考虑,但是在内容比例上不应该占据主要位置。事实上,对幼儿来说“体育”的内容比例与优先权限都应该大于其它任何目的、目标。2.2以学习状况变化为标杆。学习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中心,也就是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就是把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或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提高到一个新的状态或水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技能层次以及人生追求等)直接相关,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强烈而深刻。因此,精准地设计教学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是真实地把握学习者的实际状态,根据学习者原有水准与层次适当提高教学活动目标的难度和高度。因此,准幼师需要具备观测、衡量和评价幼儿不同学习状态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根据不同个体差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的能力。2.3以学习者的反馈为主要评价。一个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适、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反馈良好,那么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肯定科学、合适和有效,学习者反馈的良好度就是教学活动目标的科学度、合适度、有效度。如果实施的过程和结果与预先的设计差异很大,那就要返回到最初的目标,反思教学活动目标的科学度、合适度和有效度,并提出改进方案。所以,教学活动目标设计能力的提高模式是: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准幼师首先要明白这个模式,其次才可能遵循这个模式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活动目标设计能力,尽可能实现良性循环。2.4以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区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准幼师经验不足难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教学活动目标设计往往只能够适合某些学习者,而不可能适合所有学习者。于是,导致了学习者之间的两极分化。根据整个班级所有学习者的真实状况,制订满足所有学习者的教学目标才是真正科学、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活动目标。准幼师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可以进行学习者分析与调研,譬如使用问卷调查、谈话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学习状态。因材施教就是以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区分,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准幼师来说,以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区分就是对于不同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只用一个方法,譬如对于女孩更多地使用鼓励法,而对于男孩子则较多地使用适当限制疏通法。2.5语言具体而简洁。教学活动目标的设定需要尽可能使用易衡量、可评价的外显行为动词来表达,如“回忆、朗诵、背诵、复述、计算、归纳、组织”等,尽可能少用“知道、明白、了解、领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性动词,因为这些词语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同时,尽可能使用完整的短语句表达,譬如,“能够计算10以内的加法”。所以,表达教学活动目标的时候需要用词具体而简洁,具体就是每个词语所指向的对象能够让读者非常直接地获取,简洁则指语句方面的简单而清洁,即没有冗余的字词。总之,科学、合适、精准地设计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与头等大事。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准幼师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也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准幼师要特别重视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以及相关学科的内容与要求来确定教学活动目标的基本内容,同时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具体学习状态,兼顾班级幼儿的个体差异,综合所有教学反馈来修改、补充、完善教学活动目标。

3幼儿教学活动延伸拓展的意识和能力

所谓幼儿教学活动的延伸拓展就是根据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替换,一般而言,主要是如下四个要素拓展模式:主题领域拓展、角色背景拓展、过程规则拓展以及时空环境拓展。下面分别介绍:3.1主题领域拓展。幼儿教学活动的主题领域拓展是指用相关的主题或领域来替换现有的主题或领域。譬如,一个以手指活动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替换为以脚趾活动为主,一个以眼睛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可以考虑替换为以耳朵为主,但是,一定要注意主题目标与过程的适用。领域则是指的《指南》指出的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即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譬如以手指活动的健康活动可以转换成社会、语言、艺术或科学活动。对于准幼师来说,需要活动前仔细思考是否可以替换,关键是看两个主题之间的相似度或者说本质上的相通。3.2角色背景拓展。幼儿教学活动的角色背景拓展是指用幼儿熟悉的角色或背景来替换现有的角色或背景。譬如,用哥哥、弟弟来替换熊大、熊二。用爸爸、妈妈来替换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用幼儿自己来替换大头儿子,等等。背景方面则可以将海洋拓展到森林,从蓝天延伸到宇宙,或者是故事背景的拓展。对于准幼师来说,需要活动前仔细思考这两个角色形象之间是否具备熟悉度和相似度,关键是看角色之间的关系相似度或延展性。3.3时空环境拓展。幼儿教学活动的时空环境拓展,就是用幼儿熟悉的环境来替换现有的环境。譬如,用广场来替换幼儿园户外场地,用家庭卧室替换幼儿园的活动室,用木片替代锅铲,等等。对于准幼师来说,需要在活动前仔细思考替代者之间是否具备功能相似或相近,关键看两个时空环境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之间的相似度或结构模式。3.4过程规则拓展。幼儿教学活动的过程规则拓展就是在设计幼儿教学活动方案时,根据过程步骤以及相关因素,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以备选择。譬如,当小组内成员关系出现矛盾时,随时调整分组。大部分幼儿不能顺利通过某个步骤时,则降低难度。大部分幼儿觉得某个步骤太简单时,适当提高难度。以及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调整步骤的顺序等等。因为幼儿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游戏教学,因此准幼师需要让幼儿明白、掌握规则,关键是把握松紧度,不能限制幼儿的表现。

4结语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纵向上涉及到幼儿活动的前前后后,横向上涉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实现层次来看,涉及到思想理念、原则标准以及执行实施。对于一个准幼师来说,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来激发、引导幼儿,同时要克服自身的劣势与缺陷造成的困难。一个人是否具备准幼师所需要的幼儿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我们一般是从四方面来衡量与评价:设计幼儿教学活动目标的能力;选择幼儿教学活动内容的能力;构想幼儿教学活动步骤的能力;幼儿教学活动延伸拓展的能力。这是幼师职业准入标准中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主要内容。本文只研究设计幼儿教学活动目标的能力和幼儿教学活动延伸拓展的能力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郭铁成,双立珍,李小球.国内外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及其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2):175-180.

[2]王舒.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家长工作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67.

[3]钟启泉.最近发展区: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11-20,34.

[4]郭锦娜.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华夏教师,2016(5):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7.

作者:谢建罗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