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重点确定与取舍

时间:2022-03-11 02:49:08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确定与取舍

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酿》,文章通过写小学生“东东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酿》,文章通过写小学生“东东”在课堂上纠正老师的一个错误发音所引发的事,表现了东东勇敢、正直以及语文刘老师知错能改的美好品质。这篇文章可学之点很多。比如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插叙”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与变化;两个人物各具的美好动人的品质等等。我们该如何确定与取舍教学重点呢? 

有一位教授此课的教师是这样思考的:对于“插叙”这种写作手法,可在本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但只需点到为止,因为此种写作手法在下一课《十年后的礼物》中,有更显著的体现;而对于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本课有较明显的体现,但是相对来讲,文章对“东东”和“老师”这两个人物正面描写的表现更丰满、更细腻、更值得挖掘,而且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了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而刚刚升入五年级,这篇文章作为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很好的范例,恰好能够深化学生对塑造人物的方法的认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这位老师就把教学重点落在了——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深入感受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能正确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基于此,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的贯穿全课的主问题——“自主探究: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东东和老师的句子。说说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这个主问题,就是紧紧地围绕着教学重点设计的。

在这个问题中,包含几个层次,首先,画出描写东东和老师的句子,这里教师没有明确是什么样的描写,那么学生自然会关注到文本中对于人物的各种描写,而找寻语言时角度就不会受限;第二,说说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这里是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人物形象与品质,实际上是对人物的一种感性认知;最后,当学生对于人物的形象与品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评价以后,教师再追问“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要如何表达我的看法?我怎样说、怎样表述才能说服别人?于是,他们的分析就会回归文本,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而那些依据当然就藏在字里行间、藏在各处描写中。

所以,就在学生寻找描写人物的语句——感性认识人物形象——理性剖析写作手法的过程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很好呈现与突破。最后,教师再通过精炼的总结,让学生明白,原来作者就是通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塑造出灵动、丰满、贴近现实的人物形象的。至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落实。再说教学难点的落实。根据学段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但是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塑造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却是非常难的。那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可以落脚在: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作者刻画出的人物的形象,并有意愿拿起笔用这样的方法去刻画人物。

实际上,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紧密联系的。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已经引导学生认真感悟、理解了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那接下来,自然就应该着意引导学生内化输入、尝试输出。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这样的语言范式之后,尝试去写一写自己的人物。当然,如果一篇文章的感悟还稍显单薄,我们还可以精心挑选一篇与本文主题一致、写法重叠又有区别的拓展性的文章,让学生去感悟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在两篇文章的学习与感悟之后,学生再要去写类似的文章时,语言参照就会更多,也就会更有自信了,这也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作者:张瑞雪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