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1-15 08:56:45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发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音乐的有利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然而,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有效渗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音乐,渗透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方向,而健康的心理素质则应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根基。消除小学生认知和情感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素质,优化他们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教育教学的职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讲究教学情景创设,净化学生自我心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歌曲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音乐学习,用音乐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当教学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场景:“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常常看到你们的父母喜欢看战争的电视剧或电影?其实,在看这些电视或电影时,不难发现我们国家曾经历过什么灾难。在战争年代,人们流离失所,甚至被无休止地屠杀,我们今天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革命烈士是怎样英勇作战,用宝贵的生命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战?”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战争年代的斗争视频和新中国开国大典录像,为学生营造一种崇高而宏伟的氛围,然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简洁的歌词、鲜明的意象、高亢的旋律和洪亮的节奏,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极大的丰富。此外,当老师教学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黄鹂鸟的声音”。在播放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听这首歌,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柔和的音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美的享受中进入音乐世界,从而达到了用音乐净化学生心理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个别差异,消弭学生心理焦虑

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音乐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具体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因材施教。例如,在学习《在祖国的怀抱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在学生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理解方面,可以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针对学生自身音乐学习条件的不同,如声音条件的局限性、无法把握节奏、失控等问题,教师应建立一个易于实现的小目标,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逐步摆脱焦虑和紧张,集中精力学习,认真总结学习经验,找出不良情绪的根源,在轻松的心理和氛围中消除焦虑,通过音乐的冲击来激发内心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注重音乐类型不同,渗透学生健康教育

为学生能接触不同风格音乐,为能有效强化心理健康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内容、风格和类型有区别乃至迥异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多元的生命力元素得到丰富。例如,教师可以将欢快活泼的《小螺号》与优雅抒情的《茉莉花》,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金瓶似的小山》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歌曲《小螺号》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在《茉莉花》中,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歌的特点。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金瓶似的小山》这两首歌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和生活的热爱。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课前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学生面前以生动的形式呈现音乐,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致和音乐学习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适合该年龄段学习的音乐,这对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利。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课堂氛围营造得轻松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就可以显现,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操得到陶冶,学生心理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只有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力、创造力以及心理健康等途径,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提升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音乐时空,2016(8).

[2]马彩霞.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1(35).

作者:顾子婧 单位:江苏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