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学机制与路径初探

时间:2022-03-06 11:44:53

工商管理教学机制与路径初探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起引导驱动作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析社会发展对专业的现实需求,确定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再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最终才能完成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一)总体目标教育不能急功尽力,应重视内涵式发展。实践教学应本着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的理念,培养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适应实践工作,且能及时吸收和消化本领域最新管理方法与手段,完成自我后续知识的更新,最终还希望学生能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具备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构建子目标群,并实现知识运用、知识更新、知识创造三个层次:1.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自由运用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与客观实际进行结合,突破模型、方法的适用或假设条件,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完成综合驾驭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专业知识自我更新,增强适应能力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设置,加强前沿管理理论与方法引导,使学生对外在管理环境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力,适时运用新的理论与方法指导自己实践,完成知识的自我更新,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3.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被动地接受理论与方法,更应激发其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其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通过实践教学的设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设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按照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先进做法,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遵守专业教育规律,设计能强化基础、突出能力、强调创新、兼顾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1.以“学生为本”原则。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目的是毕业后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去参加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且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高等教育就应考虑学生与家长们的需求,在培养目标指引下,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综合考虑市场实际需求、技术拓展趋势、学生职业预期,设置出支持针对性、强调先进性、凸显创新性且角度多变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自觉形成知识和技能差异化。2.系统性原则。即强调整体优化。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实践教学体系中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另一方面要将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执行程序、教学管理手段、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反应纳入设计之中,突出计划与执行的配套性。(1)在实践教学安排上,推进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大一是公共基础实验实践训练阶段、大二是专业基础实验实践训练阶段、大三是综合能力训练阶段、大四是专题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训练阶段。(2)在实践教学内容上,确保实践教学的层次化。从基础技能训练到专业素质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最后进行研究能力训练。(3)在实践教学形式上,体现实践教学的能力化。做到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从限制型向自主型转变、从验证型向设计型转变、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3.开放性原则。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学校与工商企业建立密切的、广泛的、多层次的长期合作,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支持条件。(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时可以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以课程实习和交叉课程为主,校外实习以见习和顶岗专业实习为主,学业内与毕业后的创业是实践教学的提升部分。

本文作者:张春颖乔梅黄晓红工作单位: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