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研究

时间:2022-07-24 03:19:42

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研究

摘要:通过剖析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以会计专业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了解其对会计人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及教学模式的期望认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即重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最终形成会计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互动和互补的良好状态,使会计综合素质培养有效融入教学模式当中。

关键词:会计知识;会计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转为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等管理领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会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应以会计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这是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关键。目前,高校会计教育中的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探讨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有助于了解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意义在于提出建设性的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议,以弥补不足。

一、会计知识转化为会计职业能力的问题体现

(一)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课程顺序。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专业课和实践课。在当前高校会计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在学科基础课中所占比重过大且学分过高,尤其将数学等相关课程放入学科基础课,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为会计后续知识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课按照注册会计师所考核的知识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及其他诸如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实务等会计专业课程。现实中,会计理论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应加以精简,腾出学时用以提高会计实践课比例;实践课程包括会计学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假期调研与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实践课程开设较少,应该多增加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会计学生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最终会影响会计知识升华为职业能力。(二)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会计理论教学基本上采取课堂教学,教师以讲为主,侧重会计知识理论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方法,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在讲授较高层次专业课和实践操作课时,比如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会计,往往是老师讲课积极性高而学生提不起精神,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有效的理解和吸收,难以达到知识能力的升华。这主要是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提高和加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在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出现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比如会计实务,老师不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把控,只要期末结束前能够交上一份账套就行。对于过程质量的督导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尽如意。在现实教学中有一些类似《会计案例分析》课程采用的是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运用非传统的教学方式时要转变思维观念,从“以讲为主”到“引导学习”转变,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参与。综合来看,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着课堂讲授效果不佳且使用范围过大、实践教学过程把控不严的现象。前者会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无法构建坚实的知识基础。后者会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发挥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三)在考核方式方面。考核方式通常采用“考勤+作业+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着以下弊端:无法考核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无法了解学生日常作业是否作弊;考试在考前突击复习即可应付,助长学生平常学不学无所谓的心态。虽然“考勤+作业+考试”是目前最主要的考核方式,但是还要提高其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综合来看,“考勤+作业+考试”的考核方式考核理论知识方式僵化,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为了完成考试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没有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存在着监考漏洞、巡考形式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考试存有侥幸,进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最终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会计专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描述。1.为了了解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会计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同时为便于了解受访者对相关问题的态度及程度,采用李克特量表七分法计量: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2分表示不重要、3分表示比较不重要、4分表示一般重要、5分表示比较重要、6分表示重要、7分表示非常重要。本次调查问卷要求受访者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满意程度评价,以便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会计知识如何有效地转化为会计职业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议。2.本调查问卷采取线上方式投放。给会计专业大三及大四学生,期望了解会计专业学生对高校会计教育状况和会计职业能力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问卷发放时间是2017年12月1日,问卷回收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本次调查问卷在发放期间共收集326份,其中有效问卷285份,问卷有效率为87.4%。本调查使用算数平均值(以下简称“平均值”)来了解会计专业教育现状,本调查中的各要素平均值为全部受访者重视程度分值之和除以总人数。(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1.课程体系调查分析①对公共基础课重要性的调查结果: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平均值分别为5.89、5.65、3.42、3.65和3.81。由此学生对于管理学和西方经济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基础地位比较认可,能够带给学生对于后续吸收会计知识的基础储备。学生认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比较不重要,说明这三门课程对于会计基础比较不重要。②对会计理论专业课重要性调查结果:会计专业导读、经济法、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原理、税法、成本管理、内部控制、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实务、审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英语)、会计案例的平均值分别为4.73、6.39、6.85、5.26、6.68、5.06、6.77、5.75、6.19、4.81、6.08、5.41、6.25、6.15、4.69、6.27。由此可知,基础会计学被认为在会计教育中具有基础性重要地位;经济法、财务管理、税法、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会计案例被认为是重要课程,这说明学生对于会计专业课程有着较为清晰的把握;中级财务会计、统计学原理、成本管理被认为是比较重要;会计专业导读、高级财务会计和会计(英语)被认为是一般重要。会计专业导读作为学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能够给刚入学的新生一般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其对会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高级财务会计和会计(英语)被认为是一般重要,经抽样问询后了解到,受访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知识高深、晦涩难懂,短时期内涉及不到高层次会计领域;受访者认为会计(英语)内容与中文会计教材重复,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另外对于提高会计职业能力没有帮助。③对实践课重要性调查结果:会计学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假期调研与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平均值分别为5.42、5.20、5.30、5.24。由此可知学生认为会计学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假期调研与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些实践课都是比较重要,其对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但是,经过抽样问询了解到,受访者对于这些实践课程最后达到的效果不甚满意。综上分析,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大于实践课程,说明学生还是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状态,这不利于培养会计职业能力。2.教学方法调查分析。对教学方法重要性调查结果: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校外实践、讲座的平均值分别为6.55、6.65、5.23、4.99、3.96。由此可知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排在前2,均值大于6分,说明课堂讲授在教学中的特殊性和基础性,但是经过抽样问询后发现学生在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下的知识吸收效率不高,因此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成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关键;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学生认为其为重要,可能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学效果一般,无法有力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实训教学均值大于5分,说明实训教学在会计教育中对人才能力培养发挥着比较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实训教学的水平。高校一般缺乏与会计相关的讲座,学生在讲座中得不到大的收益,故觉得其重要性一般。3.考核方式调查分析。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恰当的考核方式能充分激励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核方式重要性统计结果:考勤加作业加考试、监(巡)考、报告、小论文的平均值分别为6.15、6.32、6.36、5.64。由此可知考勤加作业加考试被认为是重要的考核方式,这说明这种方式在考核人才方面仍占主要地位,考核仍以记忆为主。学生认为监(巡)考的重要程度为重要,其原因是现在学校对作弊学生的处罚不够严重。学生认为报告的考核形式重要并位于考核方式的第一位,表明学生认为提交报告的形式更能对其能力进行考核,并能减轻期末的课业负担。小论文被认为是比较重要,正逐渐成为考试外的另一重要考核方式。

三、提高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的建议

(一)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巩固加强会计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将其合并为理论专业课。精简重复课程,剔除非会计内容课程。将实践课程改为实践专业课,增加实践课程开设数量,丰富实践课程开设种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把控,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入实践课程。构建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体系。(二)改进教学方法。1.增加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高校会计理论教育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如讲解财务分析理论时,可以选择某上市公司最新财务报告,使用EXCEL建立财务模型、运用财务报告分析工具对其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构建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课堂讲授方法,使学生在课堂讲授方式下高效吸收专业理论知识。2.加强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指导性教学和角色模拟等创新性教学方法在会计教学中的使用。例如采用角色模拟教学,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能满足不了教学目标的需要,因此结合课程性质综合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分析与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中多安排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不仅如此,还可以邀请与会计相关的专家学者、公司管理者、财务人员等进行专题讲座。(三)改进考核方式。1.分类选择考核方式。对理论基础要求扎实掌握的学科,如基础会计课程,可以以客观题为主进行考核,考察学生对理论内涵的掌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实践类课程,如会计信息系统,应强化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实际会计职业能力。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考核。运用信息技术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引进在线考评系统。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建立题库,增加无纸化上机考试。当前的会计初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就已经采用了网络在线答题的形式。会计教育应当紧跟时展形势,增加在线考评系统,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效率,并可有效防止学生抄袭等现象。3.严格考试纪律。应当制定严格的作弊惩罚标准和监考、巡考标准,并严格执行,贯彻落实。监考老师应该集中注意力注视考试现场,巡考领导和老师多翻阅现场考生的试卷,注意细节,以增强巡考的震慑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平时不学也能考高分的负面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会计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小燕.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反思[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29(5):36-48.

2.乌婷,乔引花.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建设探讨[J].会计之友,2017(19):38-42.

3.王筱红.基于人才需求的会计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40-241.

作者:蒋翠 张永杰 单位:九江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