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3-22 08:55:31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定位作者:单位:课题组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指导,对潜在就业企业诸如:昆钢设计院、昆钢房地产公司等,进行了大量走访和调研,确定《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核心地位,同时课程内容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定于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开设[1]。(二)课程教学目标作者:单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从这门课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只有重新修订课程教学目标,将教与学的重点由结构构件设计计算转向结构施工图与结构图集的识读与应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公式应用,公式推导部分可少讲或不讲,只需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构件的设计思路以及能够进行简单梁、板、柱的构件设计即可,能够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与结构图集,学会将力学、结构、识图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则基本达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三)课程内容改革作者:单位: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后发现《建筑结构》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脱离不了枯燥的结构理论知识、力学知识、结构构件设计公式,但高职学生基础薄弱,难以掌握相关知识。根据专业课程改革体系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源、认知特点,本人认为“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上应弱化理论推导,强调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技能和常用结构构件基本构造知识的学习,注重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根据高职教育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结合我们学院这门课程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根据前期调研以及讨论将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2],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三个部分。理论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的降低计算部分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讲解新材料、新工艺、新理论、新规范的应用,实践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工程实例。特别是结构施工图与结构图集的识读与应用[3],教学内容更应该源于工程实例,教材为辅。课程内容本着以学生够用为度分为七个教学模块:钢筋和混凝土力学性能、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分析、梁的设计计算、板的设计计算、柱的设计计算、结构构件的裂缝和挠度、识读结构施工图,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理解并掌握《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认知实习环节、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认知实习可让学生充分了解土木工程中各类建筑、不同形式的结构及其施工的基本概念,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兴趣。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是一次综合性、应用性的训练,可使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设计要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还可以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4]。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而言是知识的汇总,技能的综合应用,该环节的总学时为256学时。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需要进行测试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学的完整性从而忽视了课程对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建筑结构》这门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结构理论知识、受力分析、公式应用、图片识读等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繁多,学习难度大,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显尤为重要。本门课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用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作者:单位: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自主能力。例如:在讲到建筑结构的结构构件的时候,可以引入《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所学的民用建筑构造的组成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判断图中构造哪些属于承重的?哪些由不属于承重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构造的有无对建筑产生的影响。由此让学生确定建筑结构所包含的构件。(二)案例教学法作者:单位: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师曾经参与的工程建设项目作为设计案例,让学生从实际工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学习。也可以通过实际工程的参观学习,采用多媒体课件、工程照片、动画、结构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掌握知识[5]。(三)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图纸自主选择一根梁、柱子、基础等进行设计。现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外伸梁图1为例说明其实施过程。先把外伸梁的设计按照教学安排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然后再把子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如表1所示。(四)现场教学法作者:单位: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结合实习项目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建立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区内已建和在建的工程项目,通过施工现场参观并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观看施工工艺或建筑单体的施工录像等,使学生熟悉并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常用结构体系,了解设计和施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关关系,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理论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6]。

三结语

《建筑结构》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改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场一些简单的施工问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但这门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除了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之外,还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总结出适应高职教育要求,适应社会、学院发展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翔.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8,(02):206-207.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1):1-6.

[3]徐锡权,申淑荣.建筑结构课程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02):76-79.

[4]黄炜,薛建阳.混凝土及砌体结构[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5]徐锡权,申淑荣.建筑结构课程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02):76-79.

[6]许琰.建筑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06):61-63.

作者:李娜 向秀佳 张美佳 杨继鹏 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