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风建设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探究

时间:2022-09-25 10:52:41

考风建设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探究

[摘要]新时代,党中央将高校安全稳定摆在空前重要地位。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着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保证基本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与校风学风考风建设、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当下,由于部分学生思想不端正、考场存在宽松软、现实社会情况杂等原因导致高校考风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加强以诚信主题为主的道德教育、提高以心理疏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以学生发展辅导为主的良好学风氛围、增强以制度建设为主的法治校园建设,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关键词]高校考风建设;安全稳定;学风氛围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1]。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政治任务,也是重大政治责任。

一、考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考风建设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安全稳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基本内涵包括:政治安定团结、师生思想情绪稳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秩序井然、形成合力;校园环境安全和广大师生生活秩序稳定。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很多,传统领域的隐患要素有:师生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公共卫生安全与自然灾害、教育教学安全事故、涉及师生切身利益、校园安全管理及周边治安环境。新型、热点领域的隐患要素有: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网络运行与信息安全、中外合作与外事安全、信访及网络舆情、师德学风与诚信危机[2]。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属于最后一类隐患要素中的情况。(二)抓好考风是高校学风建设的要求。高校安全稳定与学风建设密切相关,而考风是学风建设的晴雨表,关系到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的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中明确规定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学生,可以对其获得学位做出限制[3]。当下,国内诸多高校为了根治学生考试作弊,学位授予细则中明确规定:凡因考试作弊或其他学术诚信问题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者,一般不接受其学位申请。从教育管理者制定制度的角度来说,该细则旨在让学生作弊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让一些人收敛。学生考试作弊本身就是一种违纪行为,教师应当从学风建设的角度提高认识,始终保有安全稳定的意识。(三)抓好考风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现实社会中很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正规知名企业在招聘时都会查验应聘者的学位证书,毕业生如若因考试作弊而申请不到学位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正常就业,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直接涉及其切身利益,影响学生成长成才,妨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影响到高校办大学。

二、高校考风现状

考风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风问题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以北京某市属院校统计数据为例,2012年至今,该校共处理违纪本科学生247人,其中因考试作弊受处理的学生达177人,占处理总数的71.66%。考试作弊违纪行为是高校学生违纪的主要行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考试作弊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存有“侥幸心理”的学生除使用夹带纸条、互通暗语等“传统”作弊手段外,近几年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手机、电子手表等网络通信形式作弊,这种形式的作弊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带来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参与作弊的主体也呈现复杂化的态势。一是个人与集体兼有、差生与优生并存。如北京大学在同一起考试作弊事件中处分8名大一学生[4],此事之所以在网上引起关注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都曾是“学霸”;二是考试作弊学生在大三年级群体性显著。前文提到的北京某市属院校,其大一至大四年级作弊学生数分别为35例、42例、57例、41例,与以往相比,大四年级考试作弊比例有所下降,而大三年级考试作弊比例上升明显,大三年级主要集中在专升本学生群体;三是作弊学生群体类型多。现今考试作弊的学生中有专升本学生、退伍复学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学生作弊的目的可谓五花八门。UniversityEducation当前高校考风现状令人担忧,此现象破坏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对高校校风学风建设及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严重挑战。

三、考风不正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思想不端正——学生自身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抱有“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想法,考试只图合格,他们没有“作为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这一应有的常识,认为“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受罪”。这些学生平时上课旷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只求考试过关,修满学分即可,是班级中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群体。二是部分学生价值观不端正。当下,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奖学金评定、评优、学生干部评选、入党、保送研究生、申请境外研究生入学资格等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学业成绩优异是获取各项荣誉、奖励、评优、升学的基本条件。部分学生为了追求功利,取得“好成绩”,铤而走险地选择考试作弊。三是部分学生对考试认知不端正。多年的应试教育让部分大学生十分看重考试成绩,存有错误的考试认知。他们认为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失败就会对不起父母,就意味着前途彻底暗淡等。笔者曾处理一起大一学生违纪考试作弊的案例:A某在期末某一专业课程考试中因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草稿纸被认定为考试作弊。令人感到十分诧异的是该生高考入学成绩在该专业排名第一,在班级中是学习委员,该生求知欲强、好学,是班级的公认“学霸”。该学生对考试存在错误的认知。他在检讨书中提出到,因为一直以来在父母眼中就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不想打破其他人对此的认识,即使在考试前复习得很好了,但是也会铤而走险,以确保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二)考场存在宽松软——学校管理原因。一是部分监考老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在监考过程中,部分监考教师监考职责履行不到位,如在考前未宣读考场要求;未按学号安排考生座位,存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坐在临近座位,导致没有及时制止有考试作弊倾向行为的学生。二是部分监考老师有为难情绪。学生考试一旦被认定为作弊行为,视情节严重将给予记过、留校察看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且前文已提到诸多高校一般不接受考试作弊学生的学位申请,对学生前途产生巨大影响。故部分老师基于狭隘的“同情心”,抑或害怕学生对其人身安全有威胁,抑或从维护本学院“声誉”出发,即使发现学生作弊,也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进行制止,把考卷没收,不让其继续参加考试,但是学生作弊行为没有上报学校管理部门。这样长久下去学生越来越无所顾忌,形成“法不责众”的恶性循环态势。(三)现实社会情况杂——社会环境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地变化,出现社会问题越聚越多、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化趋势。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社会阅历浅,导致其在看待某些问题上不够全面、客观、理性,尤其是对社会上一些经济至上、投机钻营、诚信缺失等不良风气缺乏正确的鉴别能力,学生并不以上述社会失范行为为耻。加之我国法律的处罚并没有达到让违规者无法承受的程度,为此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歪门邪道挺管用,促使其价值观发生扭曲。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考试作弊,与社会上那些贪污贿赂、投机钻营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四、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考风建设对策

(一)加强以诚信主题为主的道德教育。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考试不仅是一场科学文化知识的考试,更是一场道德品质的检测。学生考试作弊这种行为,首先失掉的是其“诚信”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求信义,是一种“底线要求”。然而,即便是底线,一些人也很难坚守。现实中,一些人会因为种种诱惑,抛弃诚实守信的美德[5]。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指出,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多层面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让学生从学习诚信、交往诚信、就业诚信、经济行为诚信以及校园行为诚信等多方面深刻认识诚信的本质和价值、正确对待目前各种诚信危机、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6]。没有信用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为此,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成为校园的时尚。在每个学期考试期间努力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诚信做人,从考试不作弊做起”的考试氛围,提高学生诚信考试意识。如上海财经大学从2006年起就提出“考试零违纪,还贷零违约”双零目标活动,多年来,该校学生考试违纪率低于万分之五,接近了“考试零违纪”[7]。重庆工商大学试点诚信考试,自愿报名签承诺书;若有一例违规,所有参考者成绩作废;此外,毕业时还可获一份诚信档案。该校无监考老师,18年来无一人作弊[8]。(二)提高以心理疏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成才发展的需要[9]。部分大学生因为作弊行为导致其信用丢失、丧失获得学位证资格,懊悔不已,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辅导员要能敏锐地察觉考试作弊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上述同学开展教育,通过恰当的心理疏导,疏泄和引导其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从而提高其行为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调整大学生对考试的认知,正确、理智看到看待考试及其结果。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指一个人的思想、理念、信念,热情指一个人的努力程度,能力指头脑聪明、身体强健等与生俱来的能力,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这两个要素都是从0分到100分计分,但思维方式具有方向性,从坏的思维方式到好的思维方式,分别可以从-100分到+100分进行打分。好的思维方式是积极向上的,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富用建设性的思想[10]。用好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考试,其实考试就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是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高校大学生应该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考前认真复习、增强自信,在考中将其当成作业从容应对,在考后分析试卷、总结经验。二是做好大学生考试期间良好的心理维护。部分大学生在考前有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及考后紧张等心理问题,为此做好考试期间良好心理维护,确保良好心理状态参加考试,避免产生作弊念头、发生作弊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如果一个人完全缺乏紧张,就会导致没有学习动力,这是不利于学习的;而过度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学习失败。对考试而言,带着适度紧张应考,会激发人身体应激水平,激起人的挑战精神,这将有利于考生超水平地发挥[11]。辅导员可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鼓励、积极自我暗示、科学用脑、规律生活作息、加强运动等一系列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达到良好效果。(三)营造以学生发展辅导为主的良好学风氛围。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学习型政党,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高要求。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培养“学习型”人才,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为此,高校的教育要从“知识教育”转向“人的教育”,建立关注学生发展辅导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从拥有“学历”到具有“学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保障。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生命线,应当贯穿始终,常抓不懈;学风建设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长远,突出学业成绩,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要抓好学风建设,就好解决好“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习效果如何”的问题,其中“为什么学”是根本问题。辅导员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辩证关系,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营造良好学风氛围,改变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四)增强以制度建设为主的法治校园建设。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12]。同样对于考试这一具体教学环节,只有高校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将制度执行到位,才会让教学管理良性正常运转,不断增强法治校园建设,保障高校和谐稳定发展。一是由高校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成立考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完善符合本校自身有关考试的规定、办法和程序,协调各方关系,对考试各环节进行指导和检查,严格按照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类违纪现象,从而树立考试权威性。二是加强对监考老师的培训和管理。监考老师是组织考试的具体实施者,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将直接在监考老师的实际操作中体现出来,因此对监考老师要事先进行培训,组织老师学习监考须知、学生考试行为规范及考试违规处罚条例等,培养监考老师高度的责任心,不包庇、不纵容任何考试作弊的行为,及时阻止考生作弊倾向[13]。

综上所述,考风建设与安全稳定工作一样,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种教育手段一蹴而就就能改变现状的。高校只要从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及法治校园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管理规范、措施得力,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所引发的安全稳定隐患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康健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