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时间:2022-12-15 09:28:44

长寿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1印江挖掘和保护长寿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

1.1挖掘和保护长寿文化的主要做法

一是印江将长寿文化与书法文化相结合。印江是闻名海内外的书法之乡,书法名家辈出。明代的周冕,清代书写“颐和园”匾额的严寅亮,参加过“公车上书”的廖西山,擅长行书的王道行、周以湘等,印江书法家的书法作品遍及海内各地。两广流传着“没有周以湘字的人家就算不了书香之家”的说法。书法文化与印江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书法时讲究入静,讲究凝神静气。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练书法时就讲究“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入静可以培养人们的耐性,克服急躁心理,久而久之,可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如我县清代著名书法家严寅亮,近代全国书法家魏宇平,王峙昌等都是高龄寿星。有资料统计,历史上欧阳询、颜真卿等大书法家平均寿命八十岁。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家同高僧比较,二十八人中,书画家比高僧长寿近十三岁。这说明,书画家的寿命比高僧还要高。因此说法,练习书法,实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绝佳运动。印江人广泛参与这种运动中,达到延寿的目的。二是印江将长寿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印江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隋朝时期,在印江梵净山以及周边地区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到了明万历初年即1573年,随着妙玄和尚在梵净山重建金顶寺庙,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佛教活动空前繁盛起来,至清光绪23年对寺庙的不断重建、扩建、修复,已形成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护国寺、坝梅寺、天庆寺、白云寺),四十八脚庵(以木黄建厂的太平寺为首)的庞大寺庙群。佛教活动播及到梵净山周边的湘、鄂、川、黔、桂、滇等省区的广大善男信女,以至“数百年来,进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土家族人出家的较少,但信佛居士较多,这些居士们大多用农历初一和十五吃“素”来表达对佛的敬仰,不沾猪油不吃肉,常配以净身,以敬佛祖和菩萨,而这种佛教饮食文化对土家族人饮食习惯影响深远,也起到了延年益寿的效应。三是印江将长寿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物质文化集中表现为独特的地方传统民族建筑文化,其特点外形宏伟严谨、别具匠心,内部结构合理、独特优雅。内、外墙、壁门窗、檐、角雕刻有具地方特色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楼台、亭榭、山川、河流、神像、人物、文字等内容。现保存完好的有朗溪镇、合水镇一带土家吊脚楼、桶子屋。印江县城内严氏宗祠、文昌阁、甲山惜字塔、洋溪镇万里桥,新业乡芙蓉坝兴隆风雨桥、印江老街田氏土司衙署等。非物质文化表现为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习俗。如春节的花灯、龙灯嘘花、蚌壳灯、马马灯,印江傩戏、土家过赶年“吃新节”、“哭嫁歌”、行轿“号子”、“祭风神”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1.2挖掘和发展长寿文化的主要成效

一是印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印江人历来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境内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梵净山是部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区,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同时,梵净山周边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4.5万个,大量的负氧离子,为周边人群的健康长寿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全县长寿老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也正是我县长寿老人较为集中的地区。优质的水源是印江人长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优质的山泉水,起到了延年益寿的作用。水中各种有益成分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质,长期食用这种水培育出来的农产品,促进了人的健康长寿。特别是我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县,地处偏远山区,工业不发达,受污染非常小。二是印江实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印江社会和谐,民风淳朴,农村至今还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俗。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唱花灯戏、土家山歌、舞狮、傩戏、打薅草锣鼓等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重要内容,这些活动既愉悦了身心,丰富了生活,又强健了体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高度重视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为老年人锻炼身体、丰富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印江历来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一直居全省最低。三是印江长寿食品绿色健康,饮食科学合理。山川秀丽的印江不仅人才辈出,而且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大量优质天然的长寿食品。洋溪镇的贡米、紫薇镇团龙村的贡茶早在明朝就是上贡朝廷的贡品,还有土司食品、土家酸芋荷、朗溪镇红橙、木黄镇的金豆腐、红薯粉等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长寿食品,以及在梵净山下种出的蘑菇、木耳含高于其他地方产品数倍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为印江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不竭的物质来源。梵净山翠峰茶、娃娃鱼、山鸡、野猪、竹鼠等一些优质特产更是享誉全国。印江是“中国名茶之乡”,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养生、以茶敬客、以茶会友的习俗,几乎人人都有饮茶的习惯。印江茶以其嫩绿鲜润,清香持久,冽香显露,鲜醇甘爽等特点,在国内外多种茶叶评比活动中获“金奖”,其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特性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四是印江实现适度提供优待政策,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生活无忧。为老年人提供了三大类优待政策,分别是提供医疗保健优待,提供医疗保健优待,提供文体休闲优待。印江县把全部贫困老年人和百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围,对每位百岁老人每年发放高龄补贴2400元,对90岁至99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补贴600元。为每位过生日的百岁老人发放生日慰问金500元。

2挖掘和利用长寿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长寿文化宣传力度不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资源在宣传旅游、提升旅游项目品位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对长寿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宣传,措施上力度不够,县内长寿文化氛围不足,未形成长寿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宣传方式单一。在对外宣传上主要以生态旅游为主体,较少与长寿文化相结合进行整合宣传,对于长寿文化的宣传多为单独宣传,且宣传时间上没有延续性,达不到较为深刻的宣传目的。三是没有相关旅游产品作支撑。印江县具有丰富的长寿文化资源,但在将民间艺术与旅游业开发相结合,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方面时,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印江的长寿文化旅游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但是缺乏以长寿文化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从参观到游玩到购物均未利用好长寿之乡这个品牌。

3挖掘长寿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组织保障,成立长寿办。按照中国老年学会的要求:“中国长寿之乡”申报成功后,最迟半年内要成立“长寿办”。为了更好地打造印江“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县委、县政府应尽快成立长寿产业办,可以设为事业机构,解决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在县内挖掘相关人员调到长寿办着手开展长寿产业开发工作,便于长寿产业的正常开发,使之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3.2推进长寿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展示工作。做好长寿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展示工作,是促进长寿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途经。要深入研究如何以产业运作的方式,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把具有含金量和开发潜力的那部分长寿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使之可持续发展。要重视旅游商品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要加强长寿文化博物馆建设。特别是,应根据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流程,结合印江县的实际和特殊县情,评审一批“长寿、生态养生村”,并根据当地的村情打造长寿产业和生态养身产业,在村口必须要有标志性塑像,设立醒目的宣传牌,介绍相关村情和文化。3.3深入开发长寿文化旅游资源。根据我县现有长寿文化旅游资源,建议着重做好硬件强化、软件升级的工作。硬件强化即将富有长寿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合力推进,依托梵净山优质生态环境打造富含长寿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软件升级即加深县内长寿文化的氛围,无论是宣传标语还是景点介绍都应该在县内随处可见,让印江人自己充分了解我县的长寿文化,知道长寿文化的内涵、资源,使每个人都成为长寿文化旅游的宣传者,才能使印江县长寿文化得以传扬。3.4精心打造具有长寿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一是大力开发长寿文化赏玩项目。可与印江县书法文化、茗茶文化、民俗文化进行融合打造一些具有印江县特色的长寿文化节日,带有独特的土家风俗文化,让游客能够参与进节日、民俗中来,充分了解印江县地域文化。或与茗茶文化结合,或者与民俗文化结合,以土家独特的风俗文化形式固定庆祝长寿,歌颂、尊敬生命的存在等等特色赏玩项目,让游客停下脚步感受印江县长寿文化的内涵。二是积极开发长寿文化体验型旅游项目。将绿色健康的食物与当地农家乐相结合,整合农家乐,规模化推出长寿套餐等印江县的饮食文化;书法文化、佛教参禅等都对印江人修身养性影响巨大,可在长寿村内设固定地点,让游客可以静下心来体验体验。3.5全面宣传印江县长寿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全市宣传资源,把富有内涵的印江长寿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介绍、展示印江人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安排专项资金,拍摄、制作长寿文化旅游主题宣传片、宣传手册,在国内外主要媒体、网站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印江长寿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现有的旅游节庆活动,充实活动内容,提高各项活动的长寿文化内涵;发展互联网旅游模式,以团购等形式进入各大网站推荐,积极发展线上+线下旅游模式、宣传方式,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大型旅游交易会,加快国(境)内外旅游市场的开拓步伐,让每一位印江人及来印旅行的客人都成为宣传印江长寿文资源的播音员,使之更好的带动印江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者:杨胜雄 单位: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