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内控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时间:2022-06-29 01:25:50

会计内控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内部会计控制由组织的计划和主要或直接与保障资产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相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组成,一般来说包括批准和授权系统、保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人物与经营或资产保管的任务相分离、对资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控制手段。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资产保护、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收支自身平衡,不以营利为目的,业务核算简单,缺乏内部压力。

一、目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业务部门内控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完善,片面追求高效益给单位资产带来损失内控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单位资产安全保障有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深入和发展,在资金的对外投资、新生招收、物资采购、基建项目发包等领域相继发生许多问题甚至案件。如有的单位在资金对外投资中,片面追求资金的高收益,出现了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期满难收回、投资效益不好等情况,给单位造成了损失。

(二)有的事业单位无内审部门,即使有也监督不力,流于形式据笔者了解有些事业单位无内部审计部门,许多单位领导认为有财务部门就行了,用老实人或自己信得过的人当会计就行了,再设审计部门会增加人员工资开支,缺乏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有的单位是让办公室人员兼任审计业务,由于这些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领导也不重视,所以每年走走形式审计一次,监督不力,流于形式。还有的单位有审计部门,但人员只有一个,工作量大,领导又不重视,久而久之产生厌烦。

(三)内控意识薄弱,内控工作滞后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只是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束缚人限制人的条条框框,认为会计内控制度过多就办事情不方便。有些领导只想把财务部门当成“钱袋子”,把财务人员变成“记账员、出纳员”,不让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甚至业务管理活动,导致财务人员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这类单位负责人更不愿意主动去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愿意给自己带上“紧箍咒”。即使财务部门提出他们也会否决或不支持。还有些领导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也就不投入太多精力到内控制度的监督执行上。以上种种原因就导致现实中有的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有的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但不尽合理,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四)财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有坚定的基础,包括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基础工作规范化还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强化,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报销单随意涂改。有的单位凭证没有人复核。有的单位财务业务的处理和管理措施仅是按照惯例,没有成文的制度保证,谁也说不清,管理随意性大。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还有的单位本身就没有岗位职责说明。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原则性、品质、能力和知识等素质问题。知识不足、观念落后,使业务判断不够准确,就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五)固定资产管理薄弱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已经被盗却不知晓,仍然在照提折旧。有些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却尚未入账,形成帐外资产。有的固定资产入了帐后就无人实际去管理,损坏或丢失也不知道。有的固定资产已经调拨给另一个单位却不进行账务处理。

(六)货币资金控制不严货币资金具有特殊性,由于它流动性最强,稍有控制不力就会产生腐败犯罪。有的单位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使用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完全不通过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有的财务人员“先斩后奏”,钱花了再找各种理由让领导补签字。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内控意识根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一个单位的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付主要责任。如果一个单位财务出了问题,单位负责人就要首先承担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必须加强对负责人和全体职工在内控方面的宣传培训,应聘请专家学者分批次对单位领导、部门领导和全体职工进行内控制度教育,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

(二)加强基础会计工作,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重视改进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内控制度的成败关键在于职工素质的高低,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教育,严禁无证上岗,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

(三)规范岗位设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不允许一人多岗,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钱账分离、物账分离,对出纳等岗位进行严格规定,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各自责任权限,相互分离,相互牵制。出纳不能兼任记账、稽核和档案管理。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分离,授权审批与监督检查分离。有了岗位的相互分离牵制就防止了大部分财务风险。

(四)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一是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主要是出纳与稽核、出纳与会计档案的保管、出纳与账目登记员、出纳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人、出纳与收款票据管理人、付款审批人与付款执行人、支票印章保管员与支票签发人等。二是支出审批制度的规定,必须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三是安排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收付后的每项物资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账与物相符和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四是现金开支范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核定每日库存现金量,支票填写要与发票、入库单等进行核对。

(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一是资产的日常管理。应设立专门的后勤科或经营科进行资产的实物管理,而不能由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实物账与会计明细账必须核对一致;资产的配置与使用相分离,使资产的配置合理、科学;如果资产需要维修,应由资产管理部门列出申请单,写明维修原因、范围、所需金额,经领导批准,交由财务部门审核手续,确保维修方案的合理性,防止小病大修。二是资产的处置环节。要建立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处置的程序和权限,资产报废请求的提出与审批、处置相分离,资产的变价处理要引入竞价机制,对于大宗资产的变卖要在社会上竞标出售,要防止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完善预算控制,健全授权审批制度部门预算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而且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特有的核心内控手段之一。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既与国家财政预算相联系,又对单位全年的财务收支有硬性约束。事业单位资金属于财政资金,所以预算内部控制必不可少。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审定、执行、监控、调整、考核等。在这些程序中,编制预算时,要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争取把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预算的实施范围。如果预算有变动,要上报申请经审批后方可调整。对纳入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财政部门要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对预算指标实施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用款,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