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任务驱动法运用思索

时间:2022-05-11 03:53:00

会计教育任务驱动法运用思索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学校就应该以培养综合能力强、各方面素质高的新型人才为目标。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任务驱动法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加强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为培养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一、任务驱动法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法指的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一项教学任务,该教学任务之重要蕴含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完成他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从而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对该项任务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能够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合作学习或者自主探究等等。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任务驱动法,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任务驱动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在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确认,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不复存在,这就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保证。

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步骤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主要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设计教学任务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应该注重任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够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综合其中,是学生能够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协调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任务的实践性,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完成,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比如,在布置学生对操作员的权限进行设置之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权限。

(二)提出教学任务

教师在提出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因为情景会给学生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感觉,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从而能够使学生调动所学习的知识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来。比如,在学习对会计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给学生布置初始化设置的教学任务,在提出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让学生以“财套主管”的角色登陆完成相关任务,其中的任务应该包括本章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会乐于担当教师给自己所安排的角色,并挠有兴趣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

教师提出教学任务之后,就应该由学横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法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分析任务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太多暗示,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讨论。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总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任务,提出该任务会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四)实践教学任务

学生对教学任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制订了完成任务的计划和步骤之后,就应该付诸实践。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自主选择,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小组合作是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从别人身上学习到更多知识,从而能够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独立完成任务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实践的能力。当然,任务的完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任务。

三、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比较强,学生要了解相关会计软件的所具有功能,同时还要具备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借助于任务驱动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门课程,但是学习一门课程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还应该注重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实现任务驱动法和其他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进行科学的评价

评价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衡量和评估的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实施了任务驱动法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所提出的目标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评价系统应该力争科学合理全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首先应该确定教学任务,然后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提出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分析教学任务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该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第二,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