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中园林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6 10:45:35

低碳经济中园林设计研究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低碳经济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在此大形势下,社会各个行业均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托节能减排等途径实施低碳生产,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园林设计行业同样应当作为低碳经济理念的践行者,在园林设计中落实低碳理念。推进园林设计与低碳经济理念的有机融合,对实现园林设计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因而,笔者结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涂秋风所著《低碳与城市园林》一书,对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展开研究探讨。

《低碳与城市园林》一书主要是针对城市园林设计的低碳要素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重点关注城市园林与低碳的关系,在概述低碳城市和低碳园林概念内涵的情况下,提出了城市园林低碳发展的责任、任务和方向。从宏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微观的城市园林设计,从城市园林建设到城市园林管理,该书提出了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将低碳园林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分解落实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同时,该书还基于对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的提炼,从场地基址、土方工程、园林植物、绿色交通、服务设施、园林建筑、水电系统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索低碳设计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该书分享了近年参与规划的设计案例,强化了对低碳城市园林设计的实际参考意义。

对于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来说,重中之重是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科学利用,即尽量沿着节约利用的方向使一系列资源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所以,推进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不仅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符,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问题。结合《低碳与城市园林》一书中论述的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功能理论等相关内容,笔者认为,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层次性原则。长期以来,园林设计一直存在设计单一、设计层次性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对园林植物的层次予以优化配置,将乔木、花卉、地表植物等予以科学搭配,使园林设计表现出良好的层次性。与此同时,对各种颜色的花卉进行分层配置,以提高园林景观色彩的丰富性。对于背景树的配置而言,应当遵循前景树低于背景树的选择方式,尽可能加大栽种密度,加深其色调,进而一方面保证收获绿色协调的效果,另一方面使视觉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对于丛植而言,应当确保在同一草丛中配置不同树木,依托艺术性构图,使植物群体的艺术美、生态美得到充分彰显。

第二,因地制宜原则。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设计者应切实掌握园林的地理地貌及所在地区的特征,相关园林场地应尽可能在原场地基础上开展设置。为了缩减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应尽可能采用地方建材,降低园林建设成本。在园林植物种植方面,同样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主要选择乡土树种,优先选择抗污染、生态效益高的品种,既防止加大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也可防止植物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出现死亡的情况。

第三,可持续发展原则。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还应当结合自然发展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人员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园林建设的全部环节。特别是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应当秉承生态环保理念,对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分析,依托对现代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推进对自然环境、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在确保园林建设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生态资源与园林建设的协调发展。就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而言,设计人员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对国内外先进发展理念的学习引入。结合《低碳与城市园林》一书,基于进一步推进园林低碳设计的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园林低碳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

第一,设置绿色的园林结构。园林的结构可基于合理的构思,以实现加大绿化的目的。例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引入高架地板、地面地下、半地下或者屋顶、墙壁花园式等结构设计,加大绿地面积、绿化面积,还可依托丰富多样的园林结构,为人们提供多样的观赏视角,建立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地下、半地下园林结构设计可同时适用于夏季、冬季的园林建设,由此可有效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第二,充分发挥植物自净功能。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城市逐渐凸显出排放污水难以净化及循环利用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依托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自净功能加以解决。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功能,便对大自然的自净能力进行了充分展现。在城市污水排放处理的湿地系统中,植物的根系可对水流速度予以减缓,并借助不同层次的异质性土壤阻隔固体悬浮物的沉降,推动杂质的沉淀及排除,同时,湿地系统中栽种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植物,如香蒲、千屈菜、芦苇等,可以实现对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效吸收。

第三,科学选择建筑材料。通过选择应用碳排放低、耐用性高的建筑材料,可有助于缩减后期维护成本,并极大地促进节能减排。因而,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应当尽可能选择本地或者附近区域的材料,以降低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约材料运输成本。另外,应当尽可能运用绿色低碳的材料,如木、竹、藤等,并尽可能减少运用水泥、玻璃、不锈钢等相关高碳材料,以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排放量。

第四,增加园林植物的有效碳汇。提高碳汇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绿化面积比例,即绿量/单位面积。其中,绿量是指所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茎对应占据空间的体积,换言之即为单位面积的绿化总量。对于提高绿化面积比例而言,主要可通过提高绿化面积来实现,如推进立体绿化发展,推进屋顶花园建设,种植绿色植物生态壁等。另一方面,提高对重点植物固碳指标系数的有效重视。依托推进各项设备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园林绿地面积,设计出多样丰富的景观成效,并提高整体固碳能力的植物群落数量类型及面积,打造低碳园林。

第五,科学调节植物景观绿化空间体积。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植物景观,首先应当调节好植物绿化空间量。植物绿化空间量指的是植物的空间体积份额,其与生产环境效益的性能有着紧密联系。在植物叶面积方面,植物光合吸收作用推动了植物生长、发芽直至死亡的全过程。可结合绿色植物生物量从多个不同层面对其碳汇影响展开分析,首先,叶面积指数关乎叶面积单元的大小,因而可对碳排放产生极大影响;其次,园林植物景观中,植物生成过程与固碳率有着密切联系;最后,现代园林应当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城市花园方向发展。在植物树种选择方面,应当注重引入树冠高的植物种类,同时开展好对植物的修剪、保护工作,并改善植物冠层密度。

第六,学习借鉴先进低碳城市的园林设计经验。为了有效提高植物物种的固碳能力,应当加强对先进低碳城市园林设计经验的有效学习,致力于创造低碳化的植物景观,并推进对植物配置形式的科学规划。当前较为常见的园林植物配置形式包括常绿、落叶植物混合配置等。因为彩叶植物的固碳量要远远超过绿叶植物,所以在进行常规植物景观配置时,可合理增加固碳释氧类彩叶植物。不过,因为大部分彩叶植物均为落叶植物,其固碳效率在秋末、冬季基本为零,所以,在秋冬两季适当增加种植一些彩叶草、万年青等常绿植物,可实现对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有效弥补,同时还可产生出绿树与枯树交错的植物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