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的特征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2-11-21 03:30:28

新经济的特征与政策建议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技术发展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蓬勃发展,正在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在要素依赖、基础设施、企业经济活动、产业生态系统、产城人相互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一)“云网端”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传统经济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机场、港口、管道、能源等,重在节点之间的有形连接,便利的交通、有效的能源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要致富、先修路就是真实写照。而新经济的发展在需要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的同时,更高度依赖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云网端”等新基础设施,正是由于这些新设施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开发,产生了移动支付、网购、智能设备、共享医疗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引领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同时,传统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也加快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升级。(二)人力资本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传统工业经济是规模经济,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源、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对低成本劳动力即人口红利的依赖很大,但其核心驱动力往往来自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资本投入加大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就是抓招商引资、抓投资、抓项目建设。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更多依赖知识红利,其生产要素虽然也包括土地、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但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已转化为人力资本,核心驱动力来自创新。企业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科技研发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利用和控制,固定资产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和重要性明显下降。因此,发展新经济首要的是吸引集聚高素质人口,特别是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口。新经济时代搞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抓招才引智、抓创新生态、抓营商环境的打造。(三)创意和研发服务成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传统经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企业一般以生产活动(产品)为中心,通过扩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新经济模式下,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统一的,企业经济活动的目的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转变为提升生活品质,经济活动的中心也相应转化为创意和研发服务。企业与最终消费者直接建立连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亲身体验,并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化地管理供应链和服务链,力求以个性化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企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数据实时传输、同步进行,使供需更加匹配,企业生产链、创新链、供应链更具柔性。(四)网络化、平台化成为基本的产业生态系统。新经济依托互联网实现了跨地域、跨领域、多主体的组织运营和资源运作,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关联由单向线性关系转变为网络化交互协作关系,形成了开放、共享的网络化、平台化产业生态圈,平台成为新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组织,成为价值创造和价值汇聚的核心。网络化、平台化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运营方式,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不少新业态应运而生。同时,由于网络化、平台化打破了传统组织边界,降低了个体进入经济的壁垒,传统的以工作单位为核心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转变,就业形式除了雇佣就业外,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兼职就业、外包就业等灵活性、临时性就业情况越来越多。(五)城市服务消费成为更重要的推动力。在传统工业时代,工业化是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当然,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反过来对非农产业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人随产业走”是常态。在新经济时代,随着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生活、休闲等服务功能越来越成为高素质人口关注的焦点,其对新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大,“人随环境走、产业随人走”日益成为常态。近年来,生活休闲功能完善的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集聚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就是典型例证。

二、新经济的发展趋势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石的新经济摒弃了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层次化的传统经济发展特征,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共享化、绿色化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新经济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无论是人才培育、技术创新、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业态新模式发育、新产业成长、传统产业融合升级,或是新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促进政策完善、治理体系优化,各方面均取得巨大的进步。未来3—5年,新经济将会继续延续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部分领域可能会有突破性进展,在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将在创造并扩大就业、拉动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一)数字化应用深度广度拓展,数字支撑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并广泛渗透到其他领域,数据信息成为核心资源,数据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数字经济高速发展。5G商用全面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人类真正迈入万物互联时代。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设备研发制造取得较大进展,IPv6商用超前布局。大数据关键技术领域核心能力明显提升,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发展。云计算用户规模大幅增加,企业可享受到更加多样、便捷弹性的服务。物联网NB-IoT网络覆盖面迅速扩大,行业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功能愈加综合全面,平台经济紧密融入并深刻影响日常生产生活。移动支付持续普及,应用场景愈发丰富。工业互联网平台大规模商用,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广泛融合,互联网对线下商业的改造深度拓展。(二)智能化升级全方位展开,智能主导的新经济进入快车道。在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生物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积累进入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的突破期,智能科技产业进入全面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高端通用处理器芯片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应用步伐加快,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有望缩小。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机器人等开始走入百姓日常生活,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工控装备、智能工程机械、3D打印等关键设备取得突破性进展。智能网联汽车提速发展,无人驾驶航空器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智慧城市、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政务加速发展。(三)融合化发展持续深化,融合驱动的新经济创新活跃。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新技术与产业、创意与产业、不同产业之间、线上线下之间广泛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交叉领域会不断涌现,继续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成长空间。互联网、人工智能向更多领域拓展,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覆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意+文化+体育”“创意+文化+旅游+展览”“创意+制造+文化+旅游”等跨界融合加速推进,创意产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休闲、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入融合,大健康产业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成为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供应商。(四)共享化发展优化配置,共享推动的新经济广泛扩展。伴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基于追求使用权的共享经济从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分散的生产要素供需日益及时精准对接。制造企业生产能力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推动制造资源加速共享,提升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生产供给能力。知识技能共享服务专业化,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实时共享和知识技能变现。科研设备、数据、文献加速共享开放,提升科技成果产出率和转化率。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速共享,推动稀缺资源在更广范围配置。交通物流资源加速共享,促进运输效率提升。(五)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引领的新经济成为价值追求。随着节能环保、互联网、生物科技等技术快速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面落实,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绿色发展成为新经济的重要趋势。太阳能光伏、风电机组、先进储能装置等多技术路线并行,新能源产业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节能设备和产品、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成为重要支柱。新能源汽车多种技术并重,全产业链加速构建。绿色建筑材料、绿色施工、建筑工业化等全面推进,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切实转变。绿色物流、绿色金融等低碳、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新经济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从发展机遇看,全球科技与产业正在掀起新一轮革命浪潮,我国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经济培育发展得到空前重视。要准确把握新经济发展的特征规律,适当放宽新经济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审慎包容的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机制,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环境。(一)打造通达的新经济基础设施。新经济高度依赖于“云网端”等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开发,可以说没有发达的互联网就不会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壮大。要加快网络设施建设,全面普及高速光纤宽带,加速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商用。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公用设施、电网、水网、交通运输网等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NB-IoT窄带物联网,构建标准化、开放式物联网平台,推进物联网在制造、物流、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信息化融合进程。(二)营造鼓励创新发展新经济的生态环境。尊重企业家社会贡献和社会地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新经济企业引进培育,集聚新经济创投资源,加强新经济企业上市培育。打造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重大创新平台发展,实行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三)创新政府监督管理服务。研究制定新经济重点领域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确定主攻方向,成立专门机构,强力推进实施。创新监管方式,适当放宽新经济领域的准入条件和企业设立门槛,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包容态度,给予其发展成长“观察期”,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守风险底线,提升监管技术手段。(四)加强新经济统计监测。新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考评和约束机制的支持与引导。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建立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并了有关测算数据。上海、贵州、成都等部分省市也在新经济统计监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近期应积极借鉴相关地区经验,以问题为导向,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监测制度,尽快建立符合新经济特点和趋势、科学有效的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摸清新经济发展底数,掌握新经济发展动态,为监管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必要支撑。

作者:王佳元 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