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新传播策略分析

时间:2022-01-22 03:43:46

新经济时代新传播策略分析

一、更加充分地挖掘新闻价值

1.注重新闻开掘。新经济亮点纷呈,许多报道题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新政策、新发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对于受众而言具有很强的新鲜性,因此,是时候让经济报道从纯粹的工作视角,回归到新闻视角的时候了。比如,宁波电视台获2016年度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一等奖作品《中国笔王贝发小笔尖大制造杭州G20元首笔撬动高端市场》,报道了贝发集团生产的“中国好笔”,每支零售价在628元,据贝发集团总裁、中国制笔协会副理事长邱智铭透露,这样的一支“中国好笔”,“它的难度相当于跟制造一架大飞机是一样的,有价值的笔,一支产品的利润可以顶得上一台空调,而便宜的产品一支只能挣几厘钱。”像这样的新技术制造,题材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新闻价值。2.加强数据解读。经济报道必然涉及经济数据,而以往的电视经济报道,往往数据堆砌而不注重解读,观众看了深感厌倦。而借助数据可视化的呈现,视频经济报道的新传播策略就要破解受众接受的“梗阻”,挖掘数据中的新闻点。宁波电视台2016年度获浙江省电视消息一等奖的作品《雅戈尔奔回主业投资百亿再造千家实体店》,以可视化的数据对比表格形式,结合解说词呈现:“以过去两年为例:2014年房地产收入107亿元,品牌服装收入41.3亿元,利润分别为30.9亿元和28.4亿元。2015年,房地产收入94.8亿元,品牌服装收入42.3亿元,不及前者的一半,但27.5亿元的利润却超过房地产26.9亿元的利润。”——非常直观的数据解读和对比,让观众充分理解并接受了“这种变化的趋势,让李如成决心回归自己最擅长的主业”的根本性原因。3.讲好人物故事。以往的电视经济报道之所以不好看,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只见机器运转。不见人物形象,即使有人物的采访,也只是记者主题表述的载体,缺乏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电视经济报道让新媒体平台上的受众能够爱看,就必须要开掘经济报道题材中的人物故事,让枯燥的经济报道,融入人物故事的温情。2017年8月,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柯桥纺织印染业突围启示录》,第一篇报道题为《一个做了七年的艰难抉择》,一开头就为大家讲述了一位老金的故事,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的推送打头的“核心提示”就写道:“大家还记得《我的前半生》中的老金吗?他最愁的是到底怎样才能追上罗子君!而在浙江绍兴也有一位老金,最让他犯难的是:自家的纺织厂到底该不该搬?这一愁,就愁了七年!”原来,浙江柏盛集团董事长金柏林,在2010年柯桥印染产业第一次集聚升级工作座谈会,就签下了搬迁的意向,但面对巨大的投入和停产失去客户的风险,还是没有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在犹豫了七年之后,3.5平方公里的“蓝印时尚小镇”——集聚区里企业的新气象让老金改变了想法,下定了搬迁的决心。鲜活的人物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柯桥纺织印染业转型路上的阵痛和蝶变。

二、更加注重于视觉形象展示

1.转变报道视角。畅捷通总裁杨雨春认为,新经济时代,要让80、90后等年轻一代新的消费意识和诉求引领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而同样,传统电视经济报道转型新媒体平台投放的视频经济新闻,同样需要考虑年轻一代的新闻产品消费意识和诉求,经济报道的工作性视角必须要转换。而一些优秀的经济报道作品中,这样的转换也有着十分成功的实践。如嘉兴电视台获得2013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一等奖的系列报道《寻找隐形冠军》,就以虽不显山露水却在行业内名声响亮的一批“隐形冠军”企业为报道对象,从小区门卫室的快递包裹、手机大卖场里的各色手机说起,报道了浙江茉织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和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印刷、手机制造等领域内的佼佼者和排头兵。本来传统的企业经济报道,经过生活化场景的导入,让受众有了更强的共鸣,也有了收看和了解的兴趣。2.注重细节展示。细节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一个好的细节展示,会让观众终身难忘。宁波台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中国笔王贝发小笔尖大制造杭州G20元首笔撬动高端市场》中,就十分注重细节的挖掘和呈现。说制约中国制笔业走向高端化的最关键技术就是笔头和墨水。圆珠笔关键的笔头部位——他们叫做“碗口”,也就是球珠体,它的尺寸精度要达到2个μ——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为了攻克笔头难关贝发集团和和太原钢铁厂一起协同成功研发“超级易切削不锈钢材料”,一举打破打破日本对这一关键材料的垄断。而针对让墨水不漏油的技术,贝发集团经过5年的努力,上万次的实验,从油墨所需的约20种原料中,研制了属于自己的高端笔所需油墨,触变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就是不书写时快速粘稠,书写时流畅,且耐高温,有效克服了圆珠笔书写不连贯或漏油现象。细致的解说词配合,结合画面的展示和采访说明,让这一报道充满了细节的力量。3.加强新技术应用。新媒体环境下,视频拍摄和制作的新技术同样层出不穷。三维可视化、延时拍摄、无人机航拍以及新的剪辑技术的应用,让视频传播更加地直观和好看。近年来,浙江卫视就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上狠下功夫,《浙江新闻联播》《新闻深一度》等新闻栏目在涉及经济报道的题材上,综合运用新技术手段,在新媒体平台上同样收获了较好的点击量和好评度。2017年8月,《新闻深一度》就以“数说半年报”的方式,以《一辆车读懂8%的“含金量”》为标题,很好地解读了“浙江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速居全国首位”的主题,出镜记者的走动和转场,结合三维可视化的制作,让实景现场中的记者随手“托”出一连串的数据,让经济数据有了直观场景的结合,也让枯燥的“半年报”经济报告生动形象了起来。

三、更加重视团队力量

传统的电视经济报道让观众难以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道味”十足,即使加上了记者现场出镜的体验式展示,但报道总体仍然是枯燥乏味,“材料”气息浓厚。而要让传统的电视经济报道变身为视频经济新闻,除了在内容的新闻价值挖掘和形式的视觉形象创造上下功夫之外,更要着重于作为一个需要在网络平台上能够吸引受众主动点击的视频作品来进行打造,而这就需要从创新层面上,更加地重视团队协作的力量建设。毋庸置疑,传统的电视经济报道,特别是一些市县的电视经济报道,能够派出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像组成的两人小组就已经是很重视了。而根据常规的报道思路,采访、拍摄和写稿制作,创新性的策划无疑无疑是相当不足的。而着眼于经济新闻“视频”的创作,则首先要考虑到观众的兴趣点在哪儿,观众喜欢看到什么,而不再是我有什么内容,我想给观众看什么内容。因此,在这里,视频形态的策划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关键。同时,经济报道的视频作品化,更需要团队协作。当下所谓的“全媒体记者”,即使再能干的个体,最多也只会在后期上上字幕,既能拍、又会写,还会很多制作新技术的全才即使有也只会是凤毛麟角,因此,传统电视经济报道,转变为更加适应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视频经济新闻,必须建设分工细致、术业有专攻的采编制作团队,让优秀的文字记者挖掘好新闻价值,让优秀的摄像记者拍摄好场景和细节,而让专业的制作技术人员打磨出让有眼睛为之一亮的可视化精彩片段,然后让各种媒体平台的优秀编辑,以更加充分的本媒思维方式刊播和推送出去,成就真正有效的经济新闻传播。

作者:毛志勇 单位:椒江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