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策略

时间:2022-12-05 04:18:42

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策略

本文作者:岳士工作单位: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文物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乡地区位于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遗留下来了辉煌的历史,如享誉中外的“牧野大战”、气势恢宏的“共城遗址”、脍炙人口的史学巨著———《竹书纪年》、雄伟壮观的潞王陵……这些文化遗存不仅是厚重历史的标识,更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象征,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城建史的重要资料,对其加以保护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文物又作为一个地区延续民族文化灵魂的血脉,昭示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乡地区现存部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1处;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新乡新普查文物点达5000多处,全市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可以说,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原文化历史,发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倘能够真正对新乡地区现有的文化遗存加以研究发掘的话,必将为新乡的历史抹上绚丽的色彩。

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

如此看来,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文物,那么这二者能否兼顾呢?客观上说,在一定时间内,发展经济与文物保护存在着矛盾,但从长期看来,二者又是彼此相互依托,相互推动的。一方面,只有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物保护才有可靠的资金和技术保障。用句最通俗的话说,文物保护是花钱的事,没有钱,文物保护将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制度的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也有利于提升地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之外,文物由于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开发和保护还关乎一个城市的形象,对文物品牌的良性利用也会提升地方的文化品位。文物的“用”处是多维的,只要我们善于“用”,文物的效益也是不可低估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人在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将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甚至错误地认为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就是城市的现代化,而传统建筑、文物在某些人眼中则成了经济发展的障碍。一些历史街区、古老建筑等民族文化遗产被破坏殆尽,消失在自诩为文明的现代人面前。城市的发展有时也需要赋予精神和灵魂,赋予文化内涵的。大家不妨试想一下,我们南太行沿线城市的旅游业为何不能像南方很多城市的旅游业那样长盛不衰、具有生命力。在笔者看来,很多城市的自然山水景观都差不多,可谓千篇一律。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南太行沿线的城市旅游业缺乏人文气息,缺乏对本地历史文化深层次的发掘。另外,从国内外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来看,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并不是“水火不容”式的对立,在历史文化名城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关键在于政府怎样将历史文化融入经济发展战略、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体现在经济建设中。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新乡市文化系统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文化遗产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物工作管理体系,发现、抢救、发掘了大批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珍品,开展了相当规模的考古发掘工程,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文物陈列博物馆———平原博物院,建设了一支专业干部队伍,所有的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繁荣文物事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中原经济崛起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乡市文物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还不太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文物的保护和发挥文物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管理和分工协作等方面的关系还没有处理好,文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文物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建设单位和广大群众对于文物钻探、发掘工作缺乏了解和支持,有法不依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文物稽查和执法工作相对滞后,建设单位破坏文物的事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处理;四是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五是文物保护经费不足,考古发掘项目大多为配合城市建设的抢救性发掘,在一定程度上也错失了一些保护、修复和研究珍贵文物的机会。

对策及建议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如何实现文物保护与发展经济和谐共赢呢?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措施:(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辩证地思考经济增长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完善有助于发展经济,文物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当然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物也是生产力。所以,保护文物将是促进我市发展、壮大旅游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同时,经济的发展则为文物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二)健全法制,确立标准。要在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同时,因地制宜,逐步完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走和谐共赢道路。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利用罚款、违规行为社会公示等方式,提高违规违法破坏文物的单位和个人的损失成本,从而逐步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发展的法制化轨道,使文物资源得到永久持续的保护与传承。(三)改革机制,完善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和谐共处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文化、城建、司法等部门,应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政策手段,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在配合做好城市建设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结构,调整和影响市场主体,完善保护文物的机制。(四)教育公众,加大宣传。从国内外的一些经验来看,保护文物必须通过政府大力宣传,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因为只有人人都具备了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法制观念,才能形成健康的社会公德意识,为政府出台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营造和谐氛围,最终对官员、单位和个人都形成舆论压力。文物宣传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在《新乡日报》、新乡人民广播电台、新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出、播出,全面介绍新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重要文物保护点的资料及录像,使全市人民了解新乡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乡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新乡、建设新乡的热情,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文物管理和经济建设工作水平。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队伍的思想建设,教育广大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遵纪守法。同时还要组织广大干部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注重培养兼通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文物保护和发展经济对于一个地方来说,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着眼于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并用以指导和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