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调查

时间:2022-05-09 10:07:19

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调查

【摘要】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目标、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楚雄州境内的野生彝药中药材资源品种齐全。贮量丰富,具备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发展潜力。楚雄彝药产业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有差距,服务不到位;产业规模小,难于支撑;中药材种植技术基础薄弱;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网落滞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滞后,缺乏彝药品牌核心竟争力。

【关键词】楚雄;彝药产业;发展经济

一、问题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复杂、地势雄奇、江河纵横,境内因乌蒙山余脉逶迤于东北、百草岭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绵亘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荡东流、礼舍江顺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之称。全州地处北纬24°13′到26°30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复杂,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境内有以一亿八千万年以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和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文化等丰富的“三古”旅游资源。楚雄州的彝族医药具有三早一多的特点(民族药普查最早、发掘彝药文献最早、出版彝族医药专著最早、研究彝族医药成果最多)。“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医药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辖9县1市,2015年总口2725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种少数民族。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基础单一和脆弱,思维观念落后,是楚雄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楚雄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将楚雄列为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楚雄)基地”,为楚雄州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楚雄彝州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区内就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中涉及到的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制药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彝药品牌等为核心所进行的经济发展研究,在对产业发展趋势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和彝药市场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医药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三、研究的目的

笔者父辈出身于云南省双柏县哀牢山一个民间中医世家的环境影响下,深知农村文化教育、科学枝术、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缺医少药、增收致富非常困难,所以奋发读书《医药、教育、哲学、MBA工商管理硕士、法学博士专业》。笔者全心全意为人类造福、建设国家、发展企业经济报效祖国的心愿始终坚定不移,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中西医药、农业、企业经济、法学、科枝创新的发展而积极努力奋斗,时时想着,应积极投入楚雄彝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又时感知识智慧不足,因此,笔者考入澳门大学在职MBA工商管理硕士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民商法博士专业三年的学习毕业。哈佛有句名言称之为:“为增强智慧走进来,为报效祖国走出去!”笔者特别是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彝药市场新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其目的是为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研发更好的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彝药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云南省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实施楚雄州政府发展彝药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该产品健康有序地开发,努力把该产品培植成集天然药物种值、制药、加工和营销、彝药市场经济为一体的新的现代生物医药经济支柱优势产业和做出彝药品牌。研究本课题的同时,笔者在认真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楚雄彝药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全州的市场经济繁荣做出笔者应有的贡献。

四、研究的范围和限度

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复合增长率为26%。相较之下中国仍有较大整合空间。今后的一个时期世界药品将以8%的速度增长,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2013年整个中国药品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11463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万亿规模。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回顾2017年中国化药总体市场预测已向1万亿元以上迈进。2015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63.02亿元;力争到2020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民族医药产业集群基地和民族医药融资上市孵化基地。中国已全面运行在与世界医药市场经济轨迹中。我国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无疑具有强颈的市场潜力。随着楚雄天然生物彝药管理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展望2017年,楚雄天然生物彝药品种在贯性作用下继续升温,刚性需求将推动着滚滚车轮前行。

五、结论及建议

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以后,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彝药产业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第二,已把涉及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建设发展相关的科学数据,理论依据、实践成果,经验总结。产业发展情况等从理论的高度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第三,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一带一路”发展现代彝药产业经济的突破口,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楚雄州政府“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业强州,农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已具备产业研发的基础条件。第四,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38家中药企业全力以赴进行GMP技改,已具备产业的基本条件,研制开发的彝族新药数十种,彝州有关部门将更近一步全力扶持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已形成以市场经济为目标,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贸工农一体化,集科研攻关与彝药开发,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第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植基地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种植农户GAP种植意识淡薄;二是投融渠道不畅,技改资金严重匮乏,三是制药企业缺乏名牌产品和创新力不足,竞争能力脆弱,四是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奇缺;五是市场开拓滞后,营销队伍力量薄弱,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六是种植、药制加工、市场开拓、营销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2016年楚雄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总局、省局的相关要求,及时对未能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的三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停产核查,防止药品生产企业的违规生产。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种植链,使种植业形成大规模;二是改制认证完成GMP的制药企业与国际制药标准接轨,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三是尽快加强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创新体制为建立“彝药重点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大型彝药中药材交易批发市场,发展提供大的市场环境;五是加强信息化网络系统;六是要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以产业持续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战略,打入国内、外市场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昌盛。

作者:彭万泽 单位:昆明万泽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H(huang)黄津孚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Y(yan)严诚忠主编.《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期论文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3]Y(yuan)袁鸿鸣著《MBA毕业论文精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4]X(xie)叶振东主编.《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1995年12月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5]L(liu)刘巨钦编著.《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论文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6]S(shu)舒畅编著《加入WTO就这样办好公司》.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7]C(cha)查尔斯•希尔(chqrlesW.L.Hill)著.《今日全球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8]J(jiang)姜恒雄主编.《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中心(实用案例教材),西苑出版社.2003年8月.

[9]W(wang)王洲编著.《哈弗商典-经济管理学》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10]Z(zhang)张卫峰撰写.《求实杂志》中国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第4期.[11]M(man)《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2]F(fei)[美]•菲利普•科特勒著.《市场营销管理》,1997年第二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13]W(wang)王福晋著.《人力资源管理》,2001年石油工业出版社.[14]M(man)[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下册,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15]G(gao)[澳门],高德敏著《投资项目策划与基本动作》,云南人民出版社.

[16]L(li)李俊主编.MBA《学、思、行》,云南民族出版社.

[17]L(li)李联会.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