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时期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

时间:2022-06-18 09:41:00

金融危机时期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

2008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非常深刻地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作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一种贸易往来,中国大陆与港台经贸往来虽然具有某种特殊性,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只是基于华人经济圈的强力发展趋势,其所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有所不同罢了。

一、大陆与港台经贸往来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发展

(一)大陆与香港经贸往来历史

1.回归前后香港在1997年回归之前,不仅直接接受英国的管辖,而且在经济上也更加隶属于西方体系,按照西方的管理方式运作;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两地的经贸往来仍然是一种单向合作,香港是内地引资的一个窗口,是内地对外开放的桥梁[1]。香港在回归之后,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下,其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内地的强力支持,才使香港平稳地度过了难关,由此两地关系也逐渐增强。随后中国大陆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的开放性更加全面深入,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愈发紧密,内地作为香港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

2.CEPA协议的签订2003年9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亦即CEPA正式签订,使内地与香港双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深化阶段,这为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流入了强劲的新血液,香港作为国际性大都会的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了[2]。

(二)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历史

1.恢复时期:1979~1986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的经贸往来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了两岸“三通”的主张。与此同时,大陆加快了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提供了两岸经贸活动的契机。大陆有关部门也开始发起对台贸易活动,如邀请台商参加广交会,并于1980年派出大型采购团赴台采购,两岸经贸往来进入恢复阶段。

2.快速发展时期:1987~19921987年前后,随着台湾对大陆投资与贸易的解禁,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商赴大陆投资的途径也逐渐明了,两岸经贸活动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1980年代中后期,台湾进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大陆转移,大陆则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台商较大的优惠与便利,鼓励台商对大陆投资,两岸经济关系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3.深化发展时期:1992年至今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大陆迎来第二次改革开放的高潮。大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台湾方面也进一步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对大陆的经贸政策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和松动。两岸经济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步入深化发展阶段[3]。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同香港经贸合作的状况

1.内地与香港的关系对内地而言,香港是内地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而对香港来说,自1985年起,内地就成为香港的最大贸易伙伴。与内地密不可分的经贸关系对香港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香港对内地的外贸依存度,特别是进口依存度非常高,大大超过了内地对香港的进口依存度。

2.近年取得的进展2008年底,中央政府在金融、基建、旅游、服务业、内地港资企业等7个方面采取14条措施支持香港抵御金融危机,这对危机中的香港经济有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

3.CEPA带来的效益2010上半年,受惠于CEPA,香港对内地的出口全面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内地从香港进口的CEPA项目下货物达到3.81亿美元,同比增长36.26%,关税优惠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38%。另外有数据显示,香港自2004年CEPA正式实施以来,至2010年6月30日,内地累计进口香港CEPA项下受惠货物30.64亿美元,关税优惠达18.10亿元人民币[4]。

(二)台海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

1.近年来的重大进展2008年底两岸基本实现“三通”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已经给台湾经济产生实际好处。2009年4月两岸又签订了《空运补充协定》,7月空中直航航线由一条增加到三条,8月底定期航班正式开航,取代包机直航为主的地位,而两岸每周飞航的班次增加到270班[5]。近两年来,台湾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台商投资大陆的限制措施,包括总金额与单项金额、审批手续等方面的规定。而2009年6月底,台湾当局公告开放100项陆资投资项目,这标志着两岸交流正式由单向的、间接的进入了双向的、直接的时代,到2009年年底开放项目增加到了192项。

2.ECFA协议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CooperationFrameworkAgreement,简称ECFA)。根据ECFA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大陆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农产品、电子产品、机械产品等10类,金额超过了120亿美元。此外根据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台海两岸共计有800多个8位税号项下的产品将在两年内分三步实现零关税[6]。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导致市场缩小

1.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香港影响巨大,经济增长显著减慢,第一季7.3%,第二季4.2%,第三季1.7%,第四季则出现了2.5%的负增长,致使2008年香港全年增长率仅为2.5%。在这种背景下,香港一大批公司纷纷裁员减薪,消费力大为下降,零售业、餐饮业、美容业等开始不景气,并陆续出现企业倒闭现象[7]。而2009年的香港经济陷入衰退,是相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最严重的一次。香港资本和资产市场曾经在危机初期剧烈震荡,恒生指数一度从2007年10月30日的历史最高位下跌2/3,楼市出现恐慌性下跌,作为经济重要支柱的对外出口及相关行业成为本次衰退的重灾区。随着外部环境的逐渐稳定,香港特区政府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逐渐收效,香港经济从2009年二三季度开始好转。香港经济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好转,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2.金融危机对台湾的影响台湾是个海岛省份,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外贸易,出口占台湾GDP总额的七成多,台湾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使台湾经济严重受挫,陷入深度衰退的浪潮中。2008年下半年开始,台湾的外部市场大幅萎缩,出口大幅衰退。随着2009年至2010年我国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措施,为企业扩大内销和打开国内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台资企业扩大了大陆市场空间,带动进口需求的增长,拉动台湾经济复苏。

(二)台湾内部的政治问题

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在肯定两岸经贸关系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要看到一些固有的矛盾与问题,并且外部干扰因素的增强,也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增加了一些变数,其将影响两岸贸易的互利双赢[8]。

(三)两岸进一步合作对香港地位的影响

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两岸实现“大三通”后,作为传统中介的香港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影响,经香港的货流及人流将被分流,但香港作为两岸经贸合作的中介地位不会因此而消失,展望未来,香港作为两岸三地金融中介大有可为[9]。

(四)大陆利益的保护问题

在两岸的合作问题上,大陆给予台湾很多优惠政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便利,但是并没有实现双方平等贸易的原则,大陆利益往往得不到保护。

(五)受大陆制约问题

在大陆积极开展与香港、台湾的经贸合作,缓和、改善大陆与港台的关系气氛的当下,无论是台湾还是香港当局,以及当地民众也在考虑对大陆的高贸易依存度,最为担心当地经济是否将长期受到大陆的制约。

四、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与相关建议

(一)发展趋势

1.大陆同香港经贸合作趋势大陆和香港的经济合作存在加强的趋势,现在的香港不只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桥梁,也是外资进入大陆的重要窗口。关注香港经济成为及时把握国际经济形势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CEPA安排的不断深入,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大陆与香港的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以及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从大陆和香港地区金融服务业的跨境合并收购交易量迅速递升表明,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业的整合已经是大势所趋。

2.大陆同台湾经贸合作走向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服务业和以高附加值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将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过去单纯运用大陆廉价生产要素的经济模式将发生转变。未来台湾发展,需要调整经济战略,以消费及新兴产业为面向,台资企业将深度融入大陆经济发展。后危机时代两岸经贸合作的新内容: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将会同时兼顾市场和工厂;双向投资正在刷新经贸合作的新模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使更多的台商投资大陆;大陆将继续对台湾的大宗采购和增加赴台游的规模,刺激台湾经济的回升。

(二)进一步促进大陆和港台经贸合作的建议

1.发挥优势,携手立足国际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中,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产业不断兴起,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大陆和港台的密切合作将加速产业结构改革。大陆、香港、台湾在资源结构各具优势,大陆地大物博、人力资源丰富,香港金融业成熟、发达,台湾科研基础好,大陆和港台资源上可以取长补短,加强学术人才交流、科学技术交流,上升到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对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合作,使得共同开发的产品能独占世界市场。

2.求同存异,淡化两岸意识形态的差异大陆与台湾有着不同的历史境遇、文化氛围、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诉求是非常正常和客观的。但是,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与台湾之间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因此,两岸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同根同源的优势,求同存异,加强两岸产业合作,以经济贸易的往来来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最终通过经济联系兼顾双方利益。

3.设立制度,体现贸易的双向共赢原则与产业的内部梯度转移相对应,大陆与港台之间的经贸往来还可以包括对市场的内部性制度设定。目前,大陆销往香港的农产品、畜产品保障了香港居民的日常生活之需,ECFA也解决了台湾南部农民的水果销售问题。应当有一种更加深层、更加广泛同时也更加双向的贸易制度设定,真正着眼长远利益体现贸易的双向共赢原则。

4.顺应潮流,强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特点,但是非常“矛盾”的是,在全球化的同时,区域化也呈现出一种大势所趋的特点。试看当今世界,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欧盟和北美贸易区都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与此相对应,“金砖五国”的联合也呈现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同属于华人经济圈的大陆与港台之间,也必须形成某种形式某种角度的“经济合作体”,以便一方面与其他的经济共同体相竞争,另一方面也以区域化来对应全球化,最终保证华人经济圈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份额。

5.长期合作,获得最大收益在参与全球化的同时,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区域经济体结构,用以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腹地,或是必要的避难所。全球化给大陆、香港、台湾带来挑战,也提供了契机。香港、台湾只有与大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与世界经济整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最大收益,确保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而大陆积极响应,加强同香港、台湾的合作才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随着各种政策措施的日益完善。大陆与港台贸易合作将向更深层、更广泛、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总之,克服各种挑战后,大陆与港台经贸关系将会取得更加引人注目的成就,不仅会大大增加经贸的金额,更会在经济合作机制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促进大陆与港台经贸关系发生质的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