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17 02:51:29

经济管理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在会计体系日臻完善的今天,事业单位始终处于经济管理的灰色区域,尚未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以至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成效并不明显。本文重点概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和相应的创新机制,结合着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基本类型做出合理的分析,给予科学的建议,拟定创新和强化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强化措施;创新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得国家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面临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因国家的事业单位备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开展的相关工作融入了传统的思想,甚至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急剧下滑,难以迎合国家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十分不利。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基本类型

(一)传统型。所谓的传统型,指的就是经济管理工作受到了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普遍理解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只要是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就算是富有成效的工作。这种观念的存在与现阶段提出的严格要求相违背,此外还有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盲目地关注领导指定的任务,忽视了自身思想和观念的优化,这种工作模式无法让经济管理工作的成效充分地显现。(二)教条型。这种特征的存在主要是反映于经济管理工作实践中,受到某些工作人员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使得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富有浓厚的“教条主义”色彩。经济管理人员在开展相关的工作时,常常死守教条,单一循环的工作模式使得他们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思想逐渐地固化,忽视了现实市场因素的影响下经济管理拥有的其他职能。(三)放任型。部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思想较为陈旧,认为做任何事情前都需要请示领导,之后按照领导的指示按部就班,这就是所谓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在事业单位中常常运用这样的管理体制,一旦出现问题多是归结于领导。经管人员并不独立于领导管制之外,在主张经管人员严守制度的同时,还需服从领导的安排和指示,若是两者出现了矛盾,很容易使经管人员处于尴尬的地位,最终导致放任自流的局面。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体制不完善。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的工作时,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体制和机制,由此才能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的成效更加明显,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纵观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能够发现其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在经济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时候,显现出较多的不足之处,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国家的事业单位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缺乏相对合理的法律法规体制,以至于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始终无法提升。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对于管理制度未给予充分的关注,在经济管理中缺乏合理的规定,使得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合理的监督和管理意识,使得部分经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二)缺乏系统及规范性。事业单位本身就是一种非营利的机构,在实际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关于盈利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涉及的工作实践反映出诸多的缺陷。很多的事业单位缺乏合理的内控制度,在经济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思路,以至于出现了混乱不堪的局面,部分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实践中,难以和企业设定较为精准的目标,多是在出现了相关的问题后进行补救,这样的管理模式缺少合理的战略性布局,难以凸显出相关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具体的生产与经济活动并未涉及,加之缺乏效益以及成本的观念,使得资产出现了流失的情况,严重地威胁到国家的经济稳步发展。(三)缺少预警机制。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将经济效益视为基本的目标,往往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视为关键点,所以出现了盲目追求目标的情况,在经济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缺失了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比于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并不将营利视为目标,因此缺失最基本的市场动向观察意识,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今天,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地变化,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等经济发展形式交替出现,许许多多的事业单位在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情况时表现得不知所措,难以积极地应对危机形势。尽管部分事业单位构建起相应的经济管理分析系统,但是因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概述的时候,出现了过于片面和刻意的问题,影响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

(一)逐步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因国家的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的时候,经济管理制度上反映出较为显著的缺陷,为了进一步强化经济管理工作的成效,需要积极地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事业单位在落实经济管理工作时有法可依。经济管理人员需要重视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同时强化基本的责任意识,保证经济管理阶段的不足和缺陷加以弥补,稳步地提升相应的工作水平。在优化了相应的制度之后,还需关注经济管理监督体系的建设成效,督促相关的人员落实基本的监督管理,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二)提升经济管理的系统及规范性。经济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意义重大,应该清楚地解读经济管理的基本思路,强化其具体的系统和规范性,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上汲取经济管理的意识,实现管理层和基层人员的有效合作。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应该认清具体的任务,确保国有资产可以实现合理的升值与保值,最高领导层以及下属各个部门的人员,均需要参与到相应的工作中,依照具体情况制定经济管理方案,强化密切沟通和交流,确定更为科学的方针,让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备最基础的条件。(三)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除了强化经济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外,还需要构建起合理且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由此才能适当地规避经济风险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将危害性降至最低。事业单位需要积极构建起第三方监督审核的环节,同时还应该重视事业单位系统之外的独立设置,经过相对于独立的监督与检查流程,让经济管理的工作成效提升得更加明显,确保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将缺陷加以弥补,在经济风险发生的时候,妥善地处理相关问题。第三方监督审核的重点工作应该合理地落实在监督以及管控细节上,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出更为优质的条件,提供合理的信息资源,让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拥有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分析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依照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优化相应的经济管理举措,创新并完善经济管理机制,让社会经济更加稳定地发展,实现健康持久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峻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61-62.

[2]王玉祥.试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中国商论,2017(12):86-87.

[3]栾瑞鹏.试论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师,2017(7):61-62.

[4]龚丽洁,于润吉.建立卫生计生系统经济管理“三型队伍”全面提升经济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6):51-53.

[5]赵一心.财政管理改革背景下的中小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7):1

作者:杨广进 石鑫 单位:1.吉林省煤田地质局 2.吉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