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

时间:2022-04-24 10:33:05

医药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吉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凭借着省内资源和省外的经济政治环境优势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以吉林省目前的医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制约为中心,系统地分析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以上分析,对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优化

世界贸易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使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得到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展的同时,更面对着新的挑战———不仅要面临国内其他省份医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还要面临来自于世界其他国家制药巨头的挑战。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中,实力弱小的医药企业无疑会处在相对劣势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制约。可以说,目前的吉林医药产业在资本实力、创新能力和市场控制力等方面上,都无法与跨国企业相比。这种竞争条件给以众多中小医药企业为主的吉林省医药产业造成了较为艰难的现实发展局面。为了打破这种发展受限的局面,就必须要立足于吉林省医药产业急需发展、产业结构急需优化的现实要求,从保障吉林省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吉林省技术人才资源、产业研发力量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为手段,对吉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及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议。

一、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发展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急需解决,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并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拥有话语权。(一)医药企业发展规模有待加强。表面上看,吉林省所拥有的医药企业数量众多,医药产业的规模较为庞大。但外表光鲜的背后,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生产模式与生产特性区别度较小等特点是大部分医药企业所拥有的共性。而这些特点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医药产业没有办法得到较好的竞争优势。在吉林省医药企业中,大型企业占比不足14%,在以众多中小企业为主的结构中,缺乏做大做强的企业去发挥“领头羊”作用。产业组织结构混乱、生产布局过于分散的现状,导致资本较为雄厚、医药技术较为发达的大型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被大幅度降低,行业发展中的“先富”没有办法完全发挥其在医药产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医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集成度不高是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最大的特点,也是吉林省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低,发展程度不深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医药产品优势不突出。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雄厚的医药产业基础,理论上完全能够使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发展中得到非常强劲的推动力,但是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发展中所能够体现出来的自身优势并不明显。首先,吉林省医药产品虽多,但是因为医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医药产品的发展中始终欠缺大品牌、大品种的医药产品,产品层次也不高。其次,吉林省虽然有着种类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但是将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效率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吉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着广袤的山区,自古就是有名的“人参之乡”和“鹿茸之乡”,以人参资源为例,吉林省的人参产量很大,每年年产量达到全世界年产量的70%,其品质更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是其能够创造的出口外汇却很少。与韩国相比,韩国也拥有着人参资源,但是韩国所拥有的人参资源仅为吉林省的14.2%,而韩国却依靠着这些人参资源,创造出了数倍于吉林省的出口创汇。最后,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大部分企业固守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出自身医药产业的特色并不明晰,也并没有主动寻求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意愿。如何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深化发展保护现有医药产业资源更是吉林省医药产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中要注重的问题。(三)科研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欠缺。事实上,中国很多产业都只是停留在“中国制造”的层面,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于技术开发的重视度和资金的投入程度严重不足。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科研资金的投入方面,吉林省医药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数额很少,很多企业对于科研资金的投入仅占其毛利的1%,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业所投入的科研资金占比能达到3%。而国外的医药企业对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至少能够达到其销售收入的10%以上。医药科研资金投入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技术停滞,许多科学技术没有足够的资金使其转化为现实产品,科技人员无法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企业得不到最新的技术支持,而原有的技术也并不丰富和先进,所以为了推出新的产品,不得不走“山寨”的道路,大量模仿其他企业的新技术或者新产品,从而降低了整个行业内医药产品的更新能力,逐渐使自身医药产品的竞争优势丧失,不仅在国内的竞争市场上没有办法取得优势,更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较大的市场消费群体和竞争能力。另外,医药科研成果与生产环节衔接不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力度不够。一是因为在科研过程中缺乏中试环节不能有效对接,二是因为生产单位设备更新缓慢,科研成果受限于较为落后的生产设备,不能很好地在原有设备上得以应用。

二、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为了改变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产业结构的优化思路:(一)正确引导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吉林省医药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资本小。在这一方面,有关部门应正确引导市场行为,鼓励企业间合理的收购、兼并等行为,合理调整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中不同规模企业的比例,对兼并重组中发生的贷款给予企业一定程度上的贴息支持,减免在收购、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契税和有关费用。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其中管理方式的落后是众多中小企业始终无法做大做强的最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式管理模式发挥了其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但面对现今社会要求,只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任人唯亲,对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才能打破瓶颈,使企业不受制于家族式经营模式,企业才能获得发展。(二)建设特色品牌,深度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掌握好方向和程度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将吉林省所拥有的自身深厚基础和丰富市场前景的现代中药与生物制药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提高现代中药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将产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精细处理,努力研发有技术深度、有临床效果、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提高中药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和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在生物制药方面,要重点扶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人胰岛素、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等具有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前景的药物品种,保持本省生物制药的技术优势。其次,对于化学原料药,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疗效好、适应市场消费需要的药物品种,逐步放弃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的品种,避免资源浪费。最后,在医药品牌建设方面,政府应该建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优势品种培育,努力将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疫苗等品种培育成国际品牌。(三)开发新领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目前情况下,实施产业结构的纵向深化变革是发展吉林省医药产业的理性方案。这里所说的纵向深化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抢占无人涉及的市场领域,开发医药“新品种”,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大对吉林省医药产业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相辅助,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技术为手段,形成生产与研发密切结合的医药产业创新体制,使科研成果有效且高效地转化为现实产品,创造经济效益。二是通过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抱团取暖形成新的竞争模式,在已有市场上避免硬碰硬地与国外医药巨头进行竞争。目前国际上的大型医药公司的生存发展模式大多都是寻求与其他医药公司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或者战略合作联盟。战略联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跨国研究与开发,也有利于吉林省医药产业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是本省医药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的一场博弈。同时,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应该广泛开展,尤其是东北亚各国,特别是与吉林省相近且具有部分相同特质的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通过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地进行业务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学习引进海外医药企业先进的创新模式和理念。

参考文献:

[1]白雪.吉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杨柳.吉林省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肖艳.王柏谊.吉林省医药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J].综合运输,2013(2)[4]张李李,王晨,国锦琳.四川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

[5]程兆盛.方明金.中医药政策概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1)

[6]刘春雨.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

[7]冉庆国.黑龙江省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8]石薛桥.基于中部六省名牌比较的山西省名牌问题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7(7)

[9]张丽英.吉林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D].扬州大学,2015

[10]ZhangSM,NaLI,Zhao-HuaLi,etal.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StrategyofSwineIndustryinJilinProvince[J].JournalofJilinAgriculturalSciences,2009

[11]LiuYX,GangLI.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andOrganizationalReformofNewspaperinJilinProvince[J].JournalofJilinTeachersInstituteofEngineering&Technology,2008

作者:刘忠敏 陆宇欣 王 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