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医学辟谷养生方法

时间:2022-05-29 08:59:00

道教医学辟谷养生方法

在现代养生大潮中,各种养生方术蜂拥而至。道教医学辟谷养生术因其实践操作性较强,日益受到现代养生者的关注。但受历史局限性影响,其又具有精华与糟粕同在、科学与神秘并存的双重性质。研究者应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加以批判分析,扬弃糟粕,对某些不合理的认识给予批判,以澄清误区还原真相。同时,挖掘其科学内涵与现代应用价值,为现代养生学、治疗学提供借鉴指导。

辟谷是历代高道大医经常采用的一种修炼养生之术,又称“断谷”、“绝粒”、“休粮”、“却谷”等,即不食五谷杂粮。意指避免或减少谷类、肉类等食物的摄取,实际上是改善饮食结构的一种方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杂应》问辟谷“凡有几法,何者最善与?”、“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余粮丸其服诸石药,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气服符饮神水辈,但为不饥耳”[1]226。据此分析,早期辟谷术可分为4大类,即服饵辟谷、服气辟谷、服石辟谷、服水辟谷。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类似记载,历代文献中常出现的辟谷术亦可照此类分。服饵辟谷,即服药辟谷,是一种服食有益于身体的药物以代替五谷杂粮的养生之法。服饵辟谷方种类繁多,使用到的药物一般营养价值较高,消化时间长,能够起到“不饥”的效果,并且经常服用亦有健身益气之功效。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却谷食气》,最早提到了服饵辟谷的药物为石韦。常出现在服饵辟谷方中的药物有:豆、麻、茯苓、松脂、黄精、禹余粮、白术、白芷、天门冬、人参、柏叶、松子等。常配制成膏、丸、散、丹等便于储存、携带的剂型,以代替日常的饮食,效果颇佳。如葛洪云:“令人多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1]228。孙思邈论述服饵辟谷时,强调其医疗作用,如服天门冬辟谷方:“久服令人长生,气力百倍。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疾。重者周身脓坏,鼻柱败烂”[2]。并进一步指出,坚持服用此方,无病不治,心腹固疾皆去。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之法与辟谷术相配合,通过呼吸吐纳锻炼达到辟谷养生之目的。服气辟谷历来被视为辟谷方术中最难修炼者,通常情况下服药、辟谷、服气三者相配合而用,并非提倡只凭借呼吸而不食用任何药物和食物,在诸多辟谷术中服气作为辟谷的一种辅助手段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服石辟谷,即服用一些矿物质药物,达到辟谷养生的目的。据葛洪记载,辟谷术:“近有一百许法,或服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之术,亦可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欲还食谷者,当服葵子汤下石子,乃可食耳”[1]226。葛洪在此描述的就是服石辟谷。孙思邈《千金翼方》详细记载了服石辟谷的药方。以服食云母为例,其具体服法为:“云母擘薄,淘净去水余湿,沙盆中研万万遍。以水淘澄取淀”[3]。

服石辟谷兼有治疗“金疮一切恶疮”、“风癞”、“痔”、“淋”等疾患的作用。此辟谷之法并不宜使用。服水辟谷。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专辟“服水”篇,认为:“夫天生五行,水德最灵,浮天以载地,高下无不至。故水之为用,其利博哉。可以涤荡滓秽,可以浸润焦枯”[3]。详细阐述了服水的禁忌、时间、服法等。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亦称:“又符水断谷,虽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药物,则符水为上矣”[1]227。此“水”常指酒类。辟谷效应古人对辟谷的效应的记载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养生保健与祛病疗疾。如葛洪记载:“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耳”[1]227。长期坚持辟谷的人,多身体健康,状态较好。《抱朴子内篇•对俗》记载了颍川人张广定的幼女坠落古墓穴中,因仿效龟息,辟谷三年存活下来的故事。《梁书》、《魏书》则分别有陶弘景、寇谦之善用辟谷导引之术而终获强身健体之效的记述。《宋史》则记述了陈抟等长寿之人善于辟谷之事实。孙思邈则认为辟谷服水能“涤荡滓秽,浸润焦枯”,即辟谷能浸润六腑,荡涤五脏行气活血,排除病气,加强自身的抗病能力。文献中记载的辟谷效应多为身轻体健,年寿高岁,预防疾病等,与辟谷者常服用的药物有着直接的关系。《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18种用于辟谷服食的药饵。葛洪的炼丹专著《抱朴子》则辟“仙药”专篇,论述了仙药125种,多为“养性”“除病”之属。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辟谷方54首,涉及到的药物有25种。这些常被辟谷者青睐的药物多为性温热,味甘苦,如黄精、茯苓、松脂、白术、枸杞等,这些药物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并兼有疗疾之功效。

1.“三尸”说道门中人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会积聚粪便,产生秽气。另,道教理论中有“三尸”之说,“三尸”为“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并进一步指出其“种类群多,蛔虫长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虫贯心人死;白虫长一寸,相生甚多,长者五寸,躁人五脏”[4]。“三尸”靠体内的谷气生存,是人体生病的根由。某些学者认为,道教理论中的“三尸”接近于现代医学中的蛔虫、寄生虫,若实施辟谷,断绝其赖以生存的谷气,那么“三尸”在体内亦无法生存。葛洪据“三尸”之说,提倡实施辟谷术,强身健体。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辟谷》卷中记载了练松脂方,即为除“三尸”的辟谷方。

2.节制饮食节制饮食是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一大特点,其核心内涵是过量的饮食会损害身体健康。《黄帝内经》提倡节制饮食,认为饮食失节是致病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提倡“饮食有节”,《素问•痹论》篇则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就要损伤肠胃,这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堪称经典之言。葛洪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1]226。陶弘景关于饮食的认识是:“所食欲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5]。并且进一步指出:“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5]。饮食与我们关系密切,“不可废之一日”,而人体生病亦多与饮食有关,对此孙思邈则进一步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合理的饮食才安身之本,健康之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反复强调节制饮食的重要性:“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胀气,短气,或致暴疾”[6]。并且特别指出老人节制饮食的养生意义,因为人的脏腑功能会随年龄的老化而衰退,无节制的饮食往往是致病之因。过量的饮食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科学证明,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一条重要途径。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严格控制食量已成为现代人保健身体的一种共识。盖建民指出:“从理论上来讲,降低摄食量可以减缓生命的成长和老化过程,吃的越少,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的量也少,而自由基是导致人体日益朽坏老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饮食是人类的一条长寿之道”[7]。

现代医学证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粪便在体内的滞留有关,长期的排便不畅会引起慢性中毒,以致发生疾病,加速衰老和死亡。通过短时间的辟谷,清除肠内的腐败物质,加强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消除了很多潜藏的疾病危险。科学指导进行下的短期辟谷确有保健疗疾之功用。但我们不提倡没有任何辅助手段的单纯的绝食之举,长时间的忍饥挨饿有损身体健康,不但起不到辟谷养生的效果,反而会引发疾病。现代养生有提倡辟谷者,常见连续多天不吃任何东西,这是对辟谷术的一种误解。辟谷不等同于绝食,并非某些人所认为的绝对不吃任何东西,并且宣扬其效应为长生不死。葛洪早已明确指出辟谷的效用:“敢问断谷人可以长生乎?断谷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问诸曾断谷积久者云,差少病痛,胜于食谷时”[1]226。对某些夸大其词之说,不可盲信、盲从,更不可无限扩大其万能的作用。针对社会上流传的一些错误认识有必要澄清,辟谷并非绝对地不吃任何东西,其具体操作更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伴有服气、服饵等辅助辟谷的养生手段,以达到科学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