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推拿治疗颈髓压迫症论文

时间:2022-12-17 09:53:00

整脊推拿治疗颈髓压迫症论文

【摘要】目的:探索颈椎病颈间盘突出脊髓压迫症采用整脊推拿方法新的治疗途径。方法:38例颈椎病颈间盘突出脊髓压迫症经药物、理疗治疗无明显疗效,采用整脊推拿治疗并随访。结果:优:9例,23.6%;良:18例,47.4%;好转:10例,26.3%;无效:1例,2.6%。总有效率:97.3%。结论:整脊推拿可以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症,有临床价值,注意存在医源性损害。

【关键词】整脊推拿;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压迫症

脊髓型颈椎病(CSM)与其他颈椎病相比临床上有其特点:①颈部症状不突出经常造成误诊。②潜隐性、进行性发病,病程长,往往出现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后才能转科就诊,以致延误病情。③当出现颈髓压迫症后已经失去进行非手术治疗机会[1]。④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一旦出现颈髓缺血改变后往往形成不可逆的病症,致残率极高。⑤经确诊后,部分病人因惧怕手术及手术风险继续延误治疗机会。

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整脊推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8例,近期效果满意,并对34例患者进行为期1~5年随访,平均2年4个月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38例CSM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38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2周。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障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1.2临床表现

1.2.1症状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下肢或上肢进行性无力,多从下肢开始如抬步慢,不能快步走。重者出现步态不稳,更不能跑,常有踏空感,无障碍物情况下摔跤,双脚有踩棉感;颈部发僵,颈部后伸或过屈时四肢麻木,接着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拿小物件易脱落,不能扣扣子,写字困难等。感觉障碍表现为:开始出现肢体麻木,洗脚时对水温敏感或迟钝,进而有胸腹部束带感,或会阴部麻木,或有面部麻木舌麻。部分病人有长期腹胀、便秘(除外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胸闷、心悸、心前区压迫感持续不缓解(应冠脉造影,除外心脏器质性病变)。

1.2.2体征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棘突压痛,生理反射活跃,Hoffman征单侧阳性或双侧阳性,Rossolimo征单侧阳性或双侧阳性,上、下肢肌力减退下肢肌力,躯干感觉减退或上、下肢感觉减退。

1.2.3影像学检查颈椎X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生理曲度反张,广泛骨质增生,颈椎管狭窄,颈椎失稳,项韧带钙化等退行性改变。颈椎MRI:本组病例为多阶段颈椎间盘退变,多发颈椎间盘突出,伴软组织侵占性椎管狭窄,脊髓硬膜受压。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本组病例中采用整脊推拿治疗。其中首次采用整脊推拿治疗的患者5例,经促进神经营养代谢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治疗,脱水治疗,对症理疗等综合治疗后效果不理想采用整脊推拿治疗33例。

治疗时间:①颈椎调整治疗准备期:每次治疗30min,7d为1疗程,1~2疗程。②颈椎调整治期:每次10~15min,7d为1疗程,3~4疗程。③巩固调整观察期:间隔2d治疗1次,7次1疗程,1~2疗程。间隔3d治疗1次,7次1疗程,1~2疗程。间隔7d治疗1次,7次1疗程,

整脊推拿治疗方法:①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气血平衡调整。运用传统治疗手法推、按、捏、提、揉、弹等手法进行整体治疗而不仅仅是局部治疗。②颈部整脊调整:调整颈部肌肉、骨骼失衡状态,纠正颈椎静态、动态失衡、失稳,最大限度恢复颈椎管内空间。轴向失衡:患者坐位;单阶段失衡:颈部保持中立位,医者固定颈部失衡处棘突,令患者左右转动颈部,纠正失衡椎体;动态、多阶段失衡:颈部过屈位,医者固定颈部最上失衡处棘突,令患者左右转动颈部,并有上至下推移固定颈椎失衡阶段。水平失衡:患者坐位,单阶段及多阶段水平失衡均采用固定患者失衡椎体横突,令患者左右侧颈运动调整失衡椎体。矢状失衡:单阶段失衡:医者固定失衡处椎体横突前、后部,令患者伸屈颈部,调整失衡椎体;多阶段失衡:由最低阶段开始,逐阶段向上。③胸背部软组织及椎体调整。采用坐式,运用坐式改进“盘杠垒砖”调整胸背部软组织,寻找偏转椎体棘突,并固定棘突,通过旋转法纠正椎体失稳。④骨盆骨结构及软组织调整。采用坐式,通过髂骨翼,髂前上棘是否水平、对称判断骨盆是否异常,运用“杠杆支撑”原理,通过躯干旋转,侧弯调整骨盆的结构。

禁忌证:①脊髓明显受压,椎管容积小于1/2,骨性容积明显减小者禁止使用;②合并有脏器衰竭者及高血压高危者;③有心梗或脑意外倾向者禁用;④有明确脊髓实质性损害者,不采用;⑤脊髓损害急性期禁止使用;⑥脊髓明显刺激征并有脊髓水肿、脊髓休克禁用;⑦有明确脊髓缺血改变,不采用此项治疗;⑧治疗中禁止使用颈部板法。

1.3.2对照组以西药促进神经营养代谢治疗为主。口服VitB110mg每日3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神经妥乐平7.2U静脉输入,14d为1疗程。

2结果

2.1疗效标准

优: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良: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恢复原工作。好转:症状体征有好转,不能恢复原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治疗是减轻,很快返回原状态,生活自理困难。

2.2治疗结果

见表1。

治疗组:优:8例,良:18例,好转:10例,无效:1例,痊愈显效率:97.3%。对照组:优:1例,良:6例,好转:11例,无效:20例,痊愈显效率:47.4%。经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在38例病人中均有明显脊髓压迫征,具有明显手术指征,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其中35例经综合治疗效果不满意或无临床症状改善,3例直接采用整脊推拿治疗。30~40岁2例,40~50岁32例,60岁以上4例。因外伤导致运动障碍3例,颈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或间盘退行性变的35例,不完全截瘫2例。

在临床中可以发现:患者的疼痛、束带感、无力、行动困难、感觉异常以及心悸、腹胀等症状可以在每次治疗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消失或恢复。随治疗成熟程度提高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与预期效果基本吻合(每一次治疗前预期与治疗后的效果相吻合)。有的病人经过几个阶段的治疗后,感觉平面逐渐消失,复查颈椎核磁极少数病例有突出的间盘有所回缩,但临床症状消失。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医生不仅要有精准的治疗手法,必须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解剖有深刻的了解,避免可能出现的中枢神经医源性损伤。

李春波等[2]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归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它是在不同的病因作用下而导致经络传导阻滞,出现肩背疼痛,肢体麻木,痿软无力。林基华等[3]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究其病因,或因久劳汗出后又复感风湿,留恋不去,凝而为痰,痰阻于颈部;或因外伤后固定少动,瘀血阻于经脉。经脉被痰瘀所阻,则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停于关节,痼结根深,难以逐除。颈为诸阳经之汇,督脉为阳脉之海,痰瘀胶结于颈,阻于手阳经流于上肢。李春波[4]认为脊髓型脊椎病归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通过上述手法操作,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濡养筋骨、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本病之目的。刘承卫[5]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缘于湿邪浸淫,气血不运,或脾胃亏虚,精微不输或肝肾亏虚,髓枯筋痿之故。赵凯[6]沿督脉、阳明、太阳、少阳经施用的传统手法具有共性,因头为诸阳之会,旨在打通全身之阳气,以调整气机。加之拔伸颈项部,以扩大颈椎间隙和椎管容量,减少椎间盘内压,促进脑脊液循环。

笔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在早期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在出现脊髓压迫后属于中医“痿证”范畴。因此在颈椎病脊髓压迫症的治疗方案首先是调整气血,疏通诸阳,采用传统治疗手法推、按、捏、提、揉、弹等手法,之后重点在于消除督脉的气血阻滞。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体会:①颈部整脊推拿治疗是针对调整颈椎失稳刺激脊髓硬膜所致的颈髓压迫症,因此治疗的核心在于解决颈椎失稳这一病理环节。②通过调整颈椎失衡,有效地改善椎管内的空间结构,消除对脊髓硬膜的刺激。③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法调整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脊髓的刺激。④根据MRI、神经定位及中医骨科手诊共同定位后,可以做到准确调整,其诊治方案正误可以根据当时临床效果判断。⑤即时消除临床症状后应调整颈、肩胸及上肢诸多肌肉群,达到调节颈椎椎体生物力学平衡,注重中医学中整体观进行全身气血平衡治疗,保持远期效果。

推广的难点:目前颈椎病脊髓型颈髓压迫症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疗效肯定,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患者因惧怕手术风险延误治疗机会。本组病例探讨性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根据脊髓型颈椎病病理特点,调整颈椎椎体位置,微调颈椎管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造成的空间狭窄,有效的缓解了脊髓刺激征,从随访观察中远期效果也比较满意。应该承认这种治疗方法仍存在治疗风险,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治疗禁忌证,避免医源性损伤。

【参考文献】

〔1〕毅文.脊髓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4,25(2):97-99

〔2〕李春波,李艳秋.按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9例〔J〕.吉林中医,2000,3:38

〔3〕杨连松,毕可萍.推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9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12

〔4〕李春波.推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