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生殖道感染思考

时间:2022-09-01 03:35:00

女职工生殖道感染思考

[摘要]目的:了解城市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我们于2001年3月---12月对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的8569例女职工进行了查体,查体分为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部分。结果:辖区内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率的检出率为37.97%,其中宫颈炎的检出率为20.20%,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为10.48%,霉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为3.12%,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炎、盆腔炎、支原体感染、淋球菌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1.90%、1.02%、0.76%、0.33%、0.18%生殖道感染与年龄、职业、是否有人工流产史、就医行为有关。结论:对女职工加大卫生、保健、避孕等宣传,定期进行普查普治,可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促进生殖健康。

[关键词]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现状相关因素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RTI)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殖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生殖道感染及其危害方面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生殖道感染是由于受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霉菌、滴虫等多种病原体的侵袭,主要引起育龄夫妇生殖道感染的一大类传染病的总称⑴。生殖道感染除生殖道感染疾病外,还包括一些通过生殖道部位感染,但病灶不在生殖道的疾病⑴。妇女是生殖道感染的弱势人群,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可造成严重的伤害,对育龄妇女而言,这种危害不仅限于妇女本身,其下一代的健康也受到威胁,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为了解我市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8569名女职工进行了全面查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女职工8569名为研究对象

1.1.2调查内容

1.2.1使用统一的自填式问卷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史、职业、生殖道感染病史、自觉阴道分泌物变化等。

1.2.2检查方法

1.对每一个妇女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2.取阴道分泌物用悬滴法检查滴虫;3.用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霉菌;4.用刮板自阴道口内4CM处采取分泌物,并用PH试纸直接侵入分泌物0.5S,读PH值;5.取分泌物作0.1%美兰湿片,在显微镜下检查阴道清洁度和线索细胞;6.在分泌物上加2滴10%KOH,检查有无胺味;7.对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检查细菌形态及数量。8.宫颈刮片巴氏分级。9.支原体分离培养方法(1,2)。

1.2.3质量控制

选择有经验的妇保大夫进行检查,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临床检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由专人录入。

1.2.4资料处理

全部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结果

表18569例女工查体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共检查女职工8569例,其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37.45岁,均为已婚者。

2.2生殖道感染的检出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37.97%,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为1.90%,霉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为3.12%,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为10.48%,淋病的检出率为0.18%,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0.33%,宫颈炎的检出率为20.20%,盆腔炎的检出率为0.76%,外阴炎检出率为1.02%。

2.3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在生殖道感染的妇女中,白带增多者1068例,占38.14%,白带有异味者196例,占7%,外阴瘙痒者250例,占8.92%,经常下腹部疼痛或腰痛的165例占5.89%,阴道异常出血者29例,占1.04%。性交时疼痛5例,占0.18%,小便有烧灼感者2例,占0.07%。

2.4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2.4.1年龄不同年龄组妇女的检出率有所不同,以30岁组和40岁组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6.14%和38.67%,50岁以上组检出率最低为25.19%,30岁以下组为28.31%,经检验30、40年龄组分别与20、50岁年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

2.4.2工作环境在查体总数中,工人有6683人,其中患病人数为2681例,占40.12%,干部有1886人,患病人数为573例,占30.38%,二者差异显著(u=8.72,u>2.58,p<0.01)。

2.4.3人工流产史在8569例查体对象中,其中有5236人自称有人工流产史,有3333例自称无人工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45.17%,无人工流产史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26.94%。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u=21.68,u>2.58,p<0.01)即有人工流产史的感染率高于无人工流产的感染率。

2.4.4既往治疗史经询问,既往下身不适者共有4253例,其中有2365人及时就医,他们中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22.62%,而未就医的1888例中检出率为51.1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u=25.90,u>2.58,p<0.01)。

3.讨论

3.1由于调查生殖道感染资料和方法不同,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变化很大。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⑵。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一年中至少有3.3亿人患生殖道感染,并且这些病例大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⑶。在印度、埃及进行的妇女调查中发现,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在52%~92%之间⑷。在中国,最近的数据显示,临床诊断的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很高,有些地方达到了69%⑸。本次调查的是所在辖区女职工,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为37.97%,其中宫颈炎发病率最高为20.20%,其次是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炎、盆腔炎、支原体感染;其临床表现多为白带增多、外阴瘙痒、腰酸、下腹部疼痛、性交痛,而一部分人无任何不适。

3.2从查体结果可以看出:首先,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以30岁至5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病率较低。30~50岁患病率之所以最高,原因为此年龄段妇女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较大,不但要相夫教子、照顾老人,而且要承受竞争压力,忽视自身健康。20岁年龄组生殖道感染率较低,但支原体和淋球菌检出率高,与年轻性活跃、性伴侣多、思想开放、性交不用避孕套有关。其次,生殖道感染与工作环境有关,工人绝大多数在车间上班,环境中尘埃弥漫,洗浴条件差,尤其是几个人公用一个浴盆甚至毛巾,内衣裤阴干,均可导致交叉感染,细菌滋生,增加了感染的流行,在工人中间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开展普查普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生殖道感染率有希望明显下降。第三,生殖道感染在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中发病较高,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人工流产系宫腔操作,宫腔操作增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逆行感染机会增多,是引起生殖道炎症的主要原因。第四,生殖道感染与就医行为相关联,及时治疗的妇女再次患病率明显下降。此外,在问卷中还了解到生殖道感染与不洁的性生活有关,因不洁性生活将各种病原微生物带入阴道内,影响阴道微生物的组成,引起感染;还有滥用抗生素,使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感染发生。

3.3生殖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可造成不孕、流产、盆腔炎症、宫颈癌、死胎、婴儿失明、新生儿肺炎以及智力低下等。而这些生殖道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另外,可以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担心和其他的一些心理症状,并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如使妇女在单位和家庭里的生产力下降,并且要花钱去治疗。生殖道感染还可造成家庭破裂、被遗弃、离婚以及由于小儿先天性疾病而致残疾的长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很多情况下,生殖道感染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盆腔炎等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研究表明,阴道滴虫的感染是不孕的因素之一⑹,念珠菌感染是导致宫内节育器致突发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⑺。

3.4妇女生殖道感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严重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RTI的发生和流行,减少RTI的损失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制定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除了需要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妇女地位、增加就业机会、减轻经济负担、取得家庭、单位、社会的支持外,更需要我们妇幼保健人员走到他们的中间去,倾听她们的心声,定期进行普查普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促进生殖健康。

3.5我所辖区内女工生殖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国内水平,这与我所采取的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息息相关。首先,建立女工健康档案,实行电脑化管理,每年系统查体一次,有异常者详细记录并及时治疗,跟踪随访。其次,走入工厂,深入车间,进行健康宣教,提供各种妇女保健咨询。第三,建立监督员制度,每月召开会议,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便于我们更完善地为女工服务。第四,积极与各单位领导密切联系,改善女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工健康水平。第五,与我市各层次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方便患病女工的及时治疗。建议在我国推广女工生殖健康社区服务模式,让健康走入社区,走入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张洪杰妇女生殖道感染极其危害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1,9(6):372~374.

2BrunhamRCandJEEmbree.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s;GlobalImpactandPrioritiesforWoman''''sPeproductiveHealth.NewYork:PleumPress1992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ProgramonAIDS.WHOEstimateofHIVInfectionTops19Million.PressReleaseWHO/30.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ProgramonAIDS.Geneva,Switzerland,1995b

4SinghV,GupaMM,SatyanarayanaL.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1995,22:25~30

5郭素芳,张文坤等。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控制。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12(1):3~5

6李淑红,王成忠,韩淑梅等。阴道滴虫感染与不孕症关系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9;14(6):374

7庞传超,何为公,夏召等。宫内节育器致突发性出血与宫内念珠菌感染关系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7;12(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