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艺术特征研讨

时间:2022-06-27 10:25:16

老人与海艺术特征研讨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优秀的中篇小说,小说于1952年出版,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起了重要作用。《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又是一部寓意深刻的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可是在返航的途中,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桑提亚哥只拖回了一副大鱼的骨架。小说对大海的凄凉景象,对老人的复杂心情与回忆,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以及他与一个孩子的友情,都作了极具特色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引人入胜。海明威曾经说过:“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如果我能够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的话,他们将意味着许多东西,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最难的事情就是将某种东西塑造成真正的真实,有时候比真实更真实。”

一、“真正的”诠释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垮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就是打不垮。”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名言。人外在的肉体可以被折磨,但人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的精神是不灭的。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他人记忆中,生命就仿佛加长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新的生命,极其珍贵,实在不亚于天赋的生命。”[2]海明威正是在精神的层面上塑造自己“真正的老人”。“真正的老人”即是指以个别的具体的可感人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令读者感觉到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栩栩如生,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给读者以感官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小说中所描述的老人形象又不是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直接描写,而是经过作者筛选、概括,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加工,融进作者的情感,特别是将人物的精神和灵魂进行艺术再现,使其成为小说中老人形象的主宰。“他是一个独自在海湾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①,“他的衬衫不知道补过多少次,就像他的那一面帆”,“那是一面千疮百孔的帆,用过好多面粉袋补过的旧帆,收起来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老人孤独、贫困,不走运,就连他唯一信任的孩子也被迫离开了他。然而,在老人的骨子里是钢铁和磐石般的坚强意志,是火一般的热情。他爱海,并永远寄希望于大海;他爱孩子,得到孩子的尊敬和爱戴;他爱鱼,和真正的大鱼搏斗。他“生来要干的事情,哪怕一千次都落空,他会毫不犹豫地像第一次一样去从事另外一千次”。老人以海一样的胸怀和气魄来接纳大海的馈赠,并把海一样精神化为自己的感情。老人的形象真实、鲜明、生动,又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普遍意义,深刻地体现人的本质,“真正的”意义被升华了。小说中所塑造的另外一个人物是与老人为伴的孩子。老人在孩子身上寻求支持,只有那个孩子真正帮助他,没有孩子的帮助,老人只能形影相吊,孤身一人。老人偶尔与他人交谈几句,主要是同自己说话。现在老人有了一个可以传道授业的人了。老人爱孩子就像他爱大海一样,孩子崇拜老人就像他崇拜大海一样。在老人看来,孩子将超越自己是不言而喻的,这样孩子才可以继承进而得以“真正的”发展,这是一个孩子的根本。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人,取决于他的精神状态如何。海明威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海的真正本色呢?历来就有很多作家将大海作为显示人和其他生物存在的深刻意义的背景,然而,只有当人物真正地参与或者卷入海的生活,这些真正的意义才能够显现。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老人与孩子的命运与身份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海明威在作品中把大海人格化了,赋予了一种精神、一种真正的东西。“老人总是把大海当作一个女性,要是她做了鲁莽或者顽皮的事情,那是因为她情不自禁,月亮迷住她就像迷住了女人一样。”海的世界的确令人向往,她造就出打不垮的人,造就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鱼,她也造就了异常凶猛的鲨鱼。她有着真正的深度和宽广,又有真正的和善和严酷,很显然,大海集真正的东西于一身。大鱼是体现老人精神意志的试金石,尽管老人用尽全部力气去抗衡,经过几昼夜的较量,老人也感叹它“奇怪透顶”。在鱼与老人搏斗的过程中,它并没有往深海里游,不置老人于死地,是它屈服于老人吗?是它在故意与老人较量意志吗?不是,因为那是一条真正的鱼,而鲨鱼则是体现海的凶残,是海凶残的真正角色。

二、“十分出色和真实”的描绘

出色意味着有独到之处,更意味着不同于个别,更要突破真实自然状态下的个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现象下的真实。小说的根本就是艺术地反映本质的真实,而不是现象的真实。如果艺术的视野不能突破现实的局限,就不可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好作品。毫无疑问,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创造性的想象,突破自然形态下的个别,走到了大海的深处,走到了人的精神世界里,创造出了动人心魄的老人与海。老人出海八十四次,没有任何收获,然而,他并没有丧气,没有衣食无着的忧虑,他不忘老狄马吉奥,总是梦见狮子,充满信心地追求光荣。终于他钓到一条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鱼,经过几昼夜的较量,这条比他的船还长的大鱼屈服了。为了保卫他的战利品,他杀死了一条又一条凶猛的鲨鱼,但终因寡不敌众,鲨鱼取走了他的胜利品,剩下的只是一个曾经胜利的标志。这样作者将生活中失败的老人升华到反理性的高度,老人最终回到他的梦境,他的身上闪烁着圣人的光辉。老人的表现是出色的,然而,这个老人只是作者艺术塑造的人物形象,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物。也许人们对宽广深邃的大海远远没有认识和了解,大海中出现的大鱼也合情合理。作者通过绘声绘色地描写这些情节,来说明出色和真实是统一的,出色就是为了真实,通过出色的现象描写达到真实再现的目的。要达到出色的目的,就必须进行艺术加工、提炼、概括,甚至是虚构,因为只有突破了现象的真实才能重建出色的个别形象。《老人与海》所描写的正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出色。也许老人的形象应该比现实更好一些,但关键在于艺术地再现现实而不脱离现实是比较难的事情,所以海明威说:“如果我能够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的话,他们将意味着许多东西。”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把握得相当好。老人有不可思议的地方,但又是实实在在的人,他像普通人一样吃饭、睡觉、疲劳、思考、祈祷、失败……大鱼没有往深海里游,它本可以置老人于死地,而它没有这样做。不过这是人思考出来的,因为鱼只有本能而没有意识。真实的是,老人是依靠工具战胜大鱼,并且不断改进工具,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老人如果没有了工具,他再有毅力也只能望海兴叹。在小说的结尾处,老人与孩子在一起商量改进工具正说明了这一点。海明威在讴歌精神力量伟大的同时,没有忘记物质的真实。老人在与大鱼的搏斗中体力逐渐不支,但老人的精神却在一步一步地升华。老人征服了大鱼是一个圣洁的精神胜利,而胜利还有一个物质标志———大鱼的骨架,使众人折服。可以想见,下一步老人调节好身体,改进好工具,和孩子一起会继续去征服大海。《老人与海》正是由这种出色和真实描写而取得成功的。

三、“最难的事情”的刻画

海明威曾经说过:“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最难的事情就是将某种东西塑造成真正的真实,有时候比真实更真实。”他在《老人与海》中以卓越的艺术才能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艺术中展现真实,在真实中体现艺术的魅力。作者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现象,通过描写来折射人生的真谛,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在开始时有一段描写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你吃点什么?”孩子问。“一盆鱼拌黄米饭,你也吃一点好吗?”……“我去拿渔网好吗?”孩子问。“当然可以。”实际上,孩子知道老人已经将渔网卖掉了,也没有一盆鱼拌黄米饭,可是老人每天都要编一套这样的谎话。老人很贫穷,经常失败,但这些都压不垮他。他依靠精神的力量来编织生活,内心深处透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一切都是个性化了的、独特的,正是通过这些平常的生活现象展现出了老人内心的坚强与刚毅。八十四次空手而归,然而老人是打不败的,“他证明了一千次都落空,现在他又要去证明了。每一次都是新的开端,他也决不会回想过去他这样做的时候”。终于,老人在第八十五次出海的时候捕获一条“闻所未闻”的大鱼,这时候老人的精神得以升华,作者将真实与抽象的精神统一于老人的捕鱼行动之中。这样,海明威所追求的“真正的真实,有时比真实更真实”,将小说的老人、孩子和鲨鱼等艺术形象都理想化了,在被理想化的人与海的关系中突出了老人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在塑造优美形象的时候,由于不易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完美的人,就从许多人身上选取,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整体形象。丰富的人生经历使海明威对人的精神力量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作者将理想、信念和情感等因素完美地体现在老人的一言一行之中。“闻所未闻”的大鱼是被夸大和理想化了,是人对大海认识的想象与延伸,正是这种基于现实的夸张描写,使老人的形象愈加感人,令读者的心灵愈加震撼,这样,现象的出色与真实就体现出真正的真实。总之,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将自己的创作意图成功地付诸于艺术实践,小说的人物形象经过“十分出色和真实”以及“真正的真实”等一系列深入的探索,使人的精神得以无限升华,谱写出一曲激励人、感染人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