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新闻报道心理学因素探析

时间:2022-03-16 11:10:08

“读屏时代”新闻报道心理学因素探析

读屏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以往的人们从报纸期刊等纸质载体上获得信息的模式,它的来临不仅仅是从纸到屏幕的阅读介质和阅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体验等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新闻采访写作以及报道更是要随着时代以及技术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读屏时代

被人们视为互联网预言家、世界互联网教父、未来学家的凯文•凯利(KelvinKelly)在其著作《必然》一书中预测了未来社会的12个必然趋势。在这12个必然趋势之中,凯文•凯利就提出了屏读(Screening)的必然性,即屏幕无所不在,未来社会,你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你与外界发生互联的一切手段都必须借助于屏。凯文•凯利预测的未来,不妨说是已经到来的现实。我们目前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与外界发生关联的一切手段都要借助于屏。通过屏幕,我们与他人“共享”信息以及资源。在阅读载体越来越简洁易携的智能化时代,“知化”处理,大数据又为我们的屏幕提供丰富的“流动”的信息,算法进而“过滤”掉其他的信息。“互动”和“追踪”也使我们深深被屏幕上的信息吸引和掌控。未来就在眼前。2020年4月,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提升至2019年底的99.3%,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由此也可以得出,我国网民已经从“大屏时代”(电视机)向“小屏时代”(手机、平板)转变的时期。相应而来,小屏幕所带来的更加快速的阅读模式、更加高品质的画面要求已经更吸引人眼球的标题,无不给我们的新闻业界也带来了改变。

二、新闻采访报道

毋庸置疑,人类已经进入“读屏时代”,根据CNNIC的相关数据整理,“小屏”更为受众所欢迎,由于小屏即手机的易携性、便于阅读性,手机已经代替了电视成为我们获取新闻及一切信息最方便的途径。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从电视屏幕向手机屏幕的转变,掌握受众心理变化,更好的分析受众心理,也可以给我们的采访报道以及评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更高品质的采访报道画面,塑造了“显微镜网友”——偷窥心理。现在的电视屏幕相对较大,但是观众与电视的距离较远,而且往往不能随心所欲的暂停放大;虽然现在也有高清超高清4K电视,但是对于电视这个终端而言,不可移动性、操作上的不便捷性还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在手机、电脑这种小屏幕的移动终端上,受众离屏幕的距离可能只有不到1米,而且随时可以拉近、放大、暂停等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采访报道画质更加清楚,就更给了广大受众“发挥”的余地。“显微镜网友”本来是指网友们通过图片或视频中的不易引人注意的细节片段,发现疑点和线索,多在影视剧和饭圈存在,是一种调侃的戏称。但是,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显微镜网友”不仅存在于娱乐八卦线索中,对新闻事件也保持了极大的热情。早期的“表哥”杨达才事件,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新闻报道,但是就是在“显微镜网友”的挖掘下,成为了一个反贪污腐败的重要案例。本来只是一张正常的新闻图片,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重大车祸事故现场,引发网友愤怒声讨。以这张新闻图片为开端,“显微镜”网友又搜索出杨达才佩戴名表的各类新闻图片。在巨大的舆论和彻查下,杨达才最终被撤销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采访、拍摄、报道是本职工作,在纸质阅读乃至电视新闻时代,根据一篇报道或者一张照片或者视频就可以追踪这么细微的线索,想来是难以实现的,技术改变生活。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加超高清的采访视频和新闻图片成为网友开启“显微镜”模式的基础支撑,通过“显微镜网友”的放大、划重点,再加以新闻工作者的报道配合,未来的新闻采访报道可能会更加真实,任何细枝末节都没有办法进行伪造。(二)快速播放带来的连锁效应——享乐心理。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也要求人们观看视频报道的时候也要精准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立马占领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31亿,而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65亿。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用户已经超过了网络新闻的用户,这不得不给我们新闻工作者以启发和反思,只有顺应时代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短视频大量的受众也体现了一个现状,即受众越来越倾向于短而快的阅读视听体验,这也对新闻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篇新闻报道必须快速简洁的切中要点,往常在电视新闻中“低于三秒的镜头即无效”的潜规则也被迅速缩减至两秒以下的镜头。2019年两会期间的《小姐姐带你看两会》采用了视频Vlog的形式,加速播放配合快速画面切换剪辑,正是新闻从业者适应快速播放的时代的要求。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新闻工作者不仅应该从技术层面,精简我们的画面,调快我们的报道节奏,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的使命和职责,在求快的同时,真实依然是我们的生命,不能顾此失彼。(三)屏幕下的即时互动带来了丰富报道素材——受众参与感。受众通过屏幕获得信息的同时,也广大的信息,其中一些信息毫无疑问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海量的报道素材。小屏幕的即时性互动性使每一条新闻线索都可以准确快速地找到者,通过各种大V的转载,网友的互动,使新闻事件的影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是,读屏时代的即时互动性给新闻从业者带来资源的同时,也给新闻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闻的真实性不断地被各种“反转新闻”给冲击,从2018年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2019年报道引起热议的“芒果快递员下跪”事件再次反转。2019年6月11日,广饶县派出所出具的一纸证明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证明称快递员聂某某因快递纠纷被张某两次投诉,已被某快递公司扣除工资2000元,10日晚请求张某原谅,最后甚至下跪。证明一经公开,迅速引起广大舆论以及部分主流媒体的转载报道和评论。2019年6月12日,饱受舆论攻击的张先生接受采访称自己并不是无理投诉,事件一次反转。2019年6月14日,下跪女快递员聂某某承认,自己在求原谅时的罚款和开除等说辞都是为了引发同情而编造的谎言,事件又一次反转。再到2020年疫情期间的“罚跑吐血”事件,一位妈妈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的女儿被老师罚跑至吐血,引发了网友的大量转发,在热点爆炸引发了当局注意后,网友皆嘲讽表示“广州省连夜成立教育局”。然而在消费了网友的爱心与消费了国家机关的公信力之后,该妈妈表示这都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所谓的“吐血”也不过是化妆品和水。(四)猎奇新闻的迅速传播——侥幸心理。读屏时代,超越年龄和知识文化水平,只要会使用智能媒体,任何人都能通过手中的屏幕迅速获得海量的信息。而这些繁杂的信息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缺少必要的把关和监督,但是由于其接近性和趣味性等因素,反而赢得了比传统媒体更多的受众,且以微信群中老年群体居多。《再见了,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大改革”,私立学校将全体退出!》《最怕的水果,九月一定要常吃,别怪我没提醒你!》《刚刚曝光!快看你家有没有!》,笔者随意翻了几个有家中长辈的微信群,此类的文章链接触目皆是,基本每天都会有长辈在微信群中分享此类信息。稍加分析就可发现,此类新闻信息多是跟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都以感叹号结尾,从而引起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产生点开链接的好奇心。这种猎奇新闻得以在中老年群体迅速传播,究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主要就是老一辈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侥幸心理作祟,且在以传统媒体为主要接受媒介的“互联网遗民”群体来说,他们无条件的相信报道出来的新闻信息,不管其报道来源是如何,只要报道出来,就一定是真实的。这一方面,也显露出来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而言,了解受众的这种心理,在采访和报道的时候恰当的利用这种心理因素,改变高高在上的论调,把语言和风格变得更加平易近人,从“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转变为“受众所想知道的信息的提供者”。在读屏时代,点击率是一个双刃剑,如果万事以点击率为代表,那么毫无疑问,猎奇、黄色新闻将会占据整个信息市场;但是,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时有自己的底线和行业规范,它们进入下沉市场,会给整个新闻信息市场一个新的面貌,久而久之,将会在中老年群体中拥有自己的受众群体,从而对黄色新闻、虚假新闻一个冲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下沉市场式的媒介环境。

三、结语

在读屏时代,一个符合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的报道的,会迅速激起千层浪,形成巨大的影响。层层迷雾的新闻事件,只要抓住了受众的“共情”心理,便很轻易地能够传播开来,形成热点。这也给我们主流媒体以启示,我们也应该研究受众心理,改变传播态度,由“我来传达什么”向“受众想知道什么”的态度转变。其次,在热点面前,主流媒体为了不错过热点,不经过初步的调查求证,迫不及待地报道,这也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反省的部分。如何准确快速而不急躁,在读屏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最后,主流媒体也要在中老年群体中继续“加大火候”,不能让震惊体取代官方消息,让虚假的猎奇消息在“互联网遗民”中得以传播扩散。

参考文献:

[1]丹飞.屏读时代的“网络文学+”:魅与祛魅[J].出版广角,2018(23):33-36.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

[3]王垚.数字出版生态体系的构成与完善——2018年我国数字出版盘点[J].出版广角,2019(03).

作者:杨一帆 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