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文学崇高美特征

时间:2022-06-13 08:58:00

大庆文学崇高美特征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被发现的同时,也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广大石油工作者们积极参加开采石油的工作。面对头上只有青天一顶,脚下只有荒原一片的极端恶劣、困难的工作环境,为了鼓舞会战职工的斗志,各探区(1960年初为三个探区)党委会号召各基层单位利用墙报、黑板报、工地宣传栏和广播站等为阵地,在广大职工中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业余诗歌创作活动。这不仅调动了广大石油工人创作诗歌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大庆石油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广大的群众基础,使大庆文化蓬勃发展。45年开采石油的历程,大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优美的诗歌、散文,宏伟的小说、话剧,以石油为背景的佳作层出不穷,广泛的体裁将崇高美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西方美学中的美与崇高这一对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得到新的解释,形成了作为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两种基本形态1110黑格尔曾说过,如果把各民族的史诗搜集来“就会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他又说,我们倘若想要认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荷马史诗就是最生动最单纯的资料来源了气文学作品是民族和时代的艺术纪念碑。各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不但是民族的标志,而且也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回看大庆石油会战历史,从偏僻无人问津的村庄,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成为了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而从大庆的文学作品也不难看出不怕苦、不怕累、拿下大油田的革命精神,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民族精神。广大石油工作者无论身处怎样的工作岗位都纷纷拿起笔来写诗著文,讴歌火热的石油大会战,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而其中的“英雄不怕风雪寒,日进千尺只等闲;今年会战非小可,力争奇迹再加番。”例和“未经严冬不喜春,孤J撮知父母心;尝透昔日奴隶苦,方感今为福中人。福根甜源哪里来?造福为民党的恩。坚定斗志跟党走,饮水不忘掘井人。”州等诗歌都充分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后的喜悦心情,为了国家的建设努力拼搏奋斗,不怕苦、不怕累,使国家更加富强、始终秉承艰苦奋斗精神,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为此奋斗终身。“身穿冰结凌,北风当电扇;修好采油并,为国作贡献。”均正体现广大石油工作者为开发大油田奋斗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抒发了广大石油工作者心系党,心系国家,为石油会战拼搏奋斗终身。

这些佳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广为传颂。诗人们的佳作不仅鼓舞了广大会战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为早日拿下大油田而埋头苦干,忘我奋战,无私奉献,而且也对一些诗歌爱好者们产生了广大的影响。在这壮观的景象中,更无形地突出了作品中人物的崇高美,不仅使大庆石油诗歌创作蓬勃发展,也使得大庆精神深入人心。由大庆剧作家杨利民创作、再现“铁人”人格魅力的多媒体八幕话剧微人轶蔚,正因为其较强的思想教育性成为展现大庆精神、学习“铁人”精神的教材,成为教育后代不忘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在全国多次上映。杨利民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时代的眼光,把“铁人”放在世界石油风云大背景下,讲述了“铁人”那一代石油工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通过在舞台上对“铁人”王进喜工作、生活的8个场景进行精彩的解说,向人们全面展示了一个用钢铁脊梁担起民族重任、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写下的光辉的历史、以博大情怀彰显光辉的人格魅力的真实铁人形象,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铁人”精神。广阔的视野和磅礴的气势尽显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铁人轶勤的可贵之处更在于用铁人的美,让我们牢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命运而奋斗甚至牺牲的人们,那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崇高的美,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新兴人类的要求。可见,崇高美的文学作品既描绘本民族的真实形象一又起到了陶冶情操、培育下一代人的作用,在展现本民族精神的同时,又使得本民族精神得以继承与发扬。

鸿篇巨制的文学作品会震撼人们的心灵,使人受益匪浅。与一般的作品不同,它不是重在表现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情感,抒发人的欢悦或忧伤、惆怅或感慨,它所描写的总是那些关乎社会公众生活、联系着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题材的宏伟性要求作者要具有历史的眼光,和正视生活的勇气,与他同时代人相比对生活具有更加透彻和精辟的认识。丁羽创作的以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伙地之分全面向人们展现了大庆石油勘探、开采的过程。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下,广大石油工人从玉门关搬迁到北大荒,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了他们开采石油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在辽阔的章原尽显人们忘我奋战的身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零星点点,小小的聚集点成为了数以百人的集合地,成为了大的村落。壮丽的山河,天然的牧场,石油工人们投身开发大庆石油的建设之中。那时条件艰苦,没有水就吃雪,他们在极寒的冬季用火热的激情战胜了严寒的扫创伴,他们是勇敢的,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住的是简陋的宿舍,没有取暖设施,只有围坐在火炉的旁边,生活是艰苦的,但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到处欢声笑语,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油井出现井喷,王进喜首先目匕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躯来搅拌泥浆,工友们面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跳入泥浆中,加入人工搅拌泥浆的行列。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忘我的工作激情才使得油井顺利产出石油,宣告大庆石油的勘探成功。没有搅拌机就用自己的身躯加以搅拌,没有抽水的设备就用自己的脸盆、水桶来进行人力接力抽水,一飘、一盆都见证了人们忘我的工作热忱。正如王进喜的口号,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么壮观的场面怎能不令人感动,这么壮观的场景怎能不让人记忆犹新!在宣告石油会战拉开序幕之后人们更加以饱满的热情,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参加石油建设工作,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全国振奋的好消息,鼓舞着全国人民的士气,人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党中央号召下的各种生产活动,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大庆精神正向人们设释了那种敢于面对困难、敢于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他们是可歌可泣的,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正是以这样的工作态度,广大石油工作者们积极参加开采石油的工作,生活艰苦能够克服,勘探成功大庆油田,全力以赴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一己之力!宏伟的场面让我们真正感受其中的崇高美,真正感受到了大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的热忱,令人敬佩。在现在的时代更是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又如杨利民的话剧心也质卿,向人们全面展现了一群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的学生,在60年代奔赴大庆石油会战的壮观场面。通过他们的艰苦历程全面展现了大会战在严寒、困苦中进行的全景。如,刘仁爷爷的一个战友在寒冷的冬天冻掉了鼻子和耳朵,乐观豁达的刘仁也因公被冻伤了双腿,做了截肢手术,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骆驼”洛明得了强直症,躺下起不来,起来躺不下;众多工人累到经常几个月不脱衣服睡觉,头发长的像囚犯、浑身长满跳蚤、手脚生了冻疮,夏天外面下大雨帐篷里下小雨,脸被蚊虫咬得像馒头……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奋斗,大庆油田才得以勘探成功,解决了国家石油荒的困境。回顾大庆文学的半个世纪的建设,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庆市文化局的止确领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及爱好者们怀着忘我的工作情怀,传承着艰苦奋斗的大庆精神,纷纷投身文学创作之中。他们有的从新的学徒成为业务骨干,他们有的身在一线,但心里仍然深爱着文学创作,心系诗歌。不论是专业作家,还是广大群众(包括石油工作者、广大教育事业的建设者们还有基层老百姓),都积极参加到文学创作的工作中,为大庆文艺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使大庆这座城市成为文学的海洋,成为石油诗歌创作的根据地,为大庆石油文学的创作拼搏奋斗,百花争艳,群星闪耀,使石油文学走出大庆,走出黑龙江,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

大庆人那不怕苦、不怕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正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现民族精神。无论是短短的诗篇,还是长篇小说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石油大会战时的场景,那壮阔的景象仍历历在目,使人感受到了气势宏伟、磅礴。每一篇佳作的背后都会让人感受到大庆精神的鼓舞,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话剧也罢,工人们艰苦奋战的全景再现更是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这些佳作使人们充分体会到了大庆文学崇高美的特征,向世人展现大庆精神,告诫今人和后人要时刻以大庆精神来为大庆的明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