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生活素材教学效果

时间:2022-06-24 09:54:49

探析小学数学生活素材教学效果

【摘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重要的特征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以及是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进而用所学的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新课改的贯彻者和实践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通过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中体验生活、享受乐趣、感悟价值,培养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素材;学习兴趣

一、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素材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点集中认知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上。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数学知识点还原成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和应用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知识点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物体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专门进行了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测量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以及盒中黄沙的体积,通过学生自主比较、概括、思辨和讨论,让学学生自己去理解容积的概念,探究得出容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饮料为什么不能装满瓶”“饮料盒上为什么写的是净含量”等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进一步去解决和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堂数学课,从实验的方法、工具的选择到最后结论的得出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我都没有进行说教和灌输,而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索,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共同享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尽管我们现在教科书中呈现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有很多融合处,但对于一线老师老说,还有开发空间,关键是老师如何进行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活数学。这就要求老师立足于学生发展,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潜在的资源,大胆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中,充分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我在在讲授完“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后,专门设计了“发票的认识和填写”这一生活常识,这是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一体的教科书上没有的常识课。我在编排导入的时候,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一小事件入手:“张三吃了他购买李四熟食点店出售的猪肉,发生食物中毒。”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张三要投诉该出示哪些证据?在讨论中学生意识到发票是解决消费纠纷的重要证据,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我还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是认识发票,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有关发票的知识,然后出示一张已经填好的发票,让学生读取发票上的有关信息;第二是如何填写发票,为学生创设了模拟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填写发票的方法,学会正确地填写发票;第三我设计了一个情节:发票被弄脏了,如何把发票还原?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事件,现在我提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地投入这个活动,全身心的去解决,最后,当问题被解决时,学生感到由衷的兴奋,他们掌握的不仅是简单的所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还发展了技能,更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枯燥数字与符号,它的“身影”活跃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教师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就能为培养孩子们能力多一条途径。

三、教师要从生活实践中引领学生学习数学

课堂上,老师要做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课下,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究—发现—再探究—吸收”的过程中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内涵,提升数学素养和能力。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去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我在讲授“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这一课时,课堂上,我让学生扮演个角色亲自去超市开展模拟购物,在付款时想一想:营业员该怎样找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但不管是何种方法,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购物过程中通过自我体验,感知新知识。数学知识并不仅仅只能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投入到生活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数学思维伴随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发展。在生活实践与算理理解的交融中,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成为实践者、探索者和策划者,在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不但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在创造着数学独特的价值。

作者:宋寒梅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伊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