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高尚师德立德树人思考

时间:2022-05-29 05:08:03

弘扬高尚师德立德树人思考

【摘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师者应廉洁从教,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以一丝不苟的认真、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个课堂、每一位学生,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师德;知识渊博;楷模

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学海是无涯的,时代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所以需要我们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担负着教育的重责,更应以身作则,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者。

一、做学识渊博之师

教师是启发学生学习知识之人。一个教师自身的学识不丰富、不能解析详密,如果遇到学生的质疑,难免穷于应对,学生就会有轻视教师之心,那么传授学业的效果必然大减,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有爱心,更应具备充分的学识。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金钱。教师向来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虽说没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却因常常把精力放在不断学习和培养学生之上而富有精神食粮。同时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才能对教学工作驾轻就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需秉承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享受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喜悦。读书学识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但是也要注意师德的培养。通过师德学习,可以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于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身作则,真正实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育人为乐的目标,才能培养出明礼识礼、诚实守信、自尊自爱、自信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实验员老师,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做好实验教学保障,统筹安排利用实验教学资源,使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教研水平有效提高。时刻以集约化思想整合调配实验资源,细致的对待实验设备、耗材申报及验收工作,对实验室安全工作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确保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并积极开发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项目,改善实验教学项目结构比例,勤于钻研、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与产业接轨的实验教学平台,最大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科学数据,努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在培养创新型本科生和研究生发挥重要作用。

二、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教师的“德”表现为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技巧,更表现为道德操守。在教育这个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社会活动中,师德高尚的“纯正之师”犹如春风,给学生带来温暖,也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每一个生命的前行之路。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沐浴着春风,愿每一个灵魂都有一个引路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学校里,我们总说“什么样的老师就带出来什么样的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作为师者,应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像所说那样,“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1]。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作为老师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无论是能力还是精神层面。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同样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追求,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不一样,察觉不一样的需求给予相应知识与建议,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要做一个学生尊重并喜爱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师德修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课余时间仍然要不断学习、认真钻研,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耕耘学习中拓宽视野,在教学教育中锤炼技巧。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而艰辛,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荣誉,也没有闲暇和舒适。有的是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决心[2]。

作为师者应廉洁从教,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专业工作者,其品德操行对学生甚至社会有着巨大的熏陶性和影响性。教师的品德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公正廉洁。学生消息处处都有无处不通,教师言行上的任何不检点,人格上的不完善,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3]。在学生眼中,教师是自己的榜样标杆,我们不应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榜样标杆有任何的瑕疵以及不完美。

参考文献:

[1]: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地质教育,2014,23(03):3.

[2]杨万全.浅析合格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科技信息,2009(06):621-622.

[3]姚燕青.舵手——浅议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管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9):208-209.

作者:冯立滨 曲志鹏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