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中学习环境的探析和样式研究

时间:2022-05-06 09:55:00

研究学习中学习环境的探析和样式研究

[内容摘要]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和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实际的教学和从学习课题的内容选择、学习过程的助学者、学习过程的合作关系、克服学习障碍的途径等等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研究性学习中的学习资源与传统教学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拓展,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也有了明显的扩大。本文以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过程为线索,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提出建立“基地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学习资源是指学生的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比如,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等等。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资源的改变、拓展,学生人际交往的扩大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的明显区别之一。因此,分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的途径之一。本文以学生学习过程为线索,调查了122名参与学习的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对学习环境的利用。并建议通过设立“学习基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一、学生学习环境的利用分析

1、学习课题的信息来源

研究性学习中,是超越书本、跨出课堂的一种学习。学生学习课题的选择就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获得学习内容和材料呢?从图1可知,在122名参与学习的学生中虽然有51.6%的学生仍认为他们的课题来自教师。但22.1%的学生认为课题的灵感来自同学,另有18.9%的学生则从互联网得到了启发。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信息的来源有了扩展,这与现在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此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学生间的合作关系较传统教学更紧密,因此同学间的学习信息共享程度提高,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教师已不再是学习材料的唯一来源。研究性课程打破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垄断地位,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2、学习过程中的助学者

在教学改革中,人们希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学者”。调查发现,如图2所示,68.85%的同学认为网络在学习中所提供的帮助最大。然后,依次为同学、专家、书籍,教师在所调查的项目中排第5位。说明教师助学作用较传统教学已有明显下降,一是教师本身的知识局限很难适应学生广泛的课题选择内容,二是网络的便捷和包罗万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帮助。

3、学习中的合作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有众多的合作关系群,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建立更多新的关系,比如与校外的专家沟通、与被调查人员的沟通等等。人际交往圈的扩大,也是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实际意义。由图3可知,研究性学习加强了同学的合作关系,并以此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合作小组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同学之间更易协同作战。其次,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因此,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同时,从学习结果来看,个体的学习结果成为小组成果的一部分,个体之间在学习中因任务不同,内容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结果。

但调查也发现(如图4所示)多数学生不会和父母谈起自己研究的课题,并认为与父母的关系不大。这也表明标志着研究性学习环境仍不成熟。

人力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环境中极有价值的动态学习资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现,得益于家庭成员帮助的学生,往往能进行更深入的课题研究。一则父母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方法,如有大学家庭背景的孩子在研究中,就能获益于父母提供的更先进的科研仪器进行课题研究。二则有家长参与,实地调查更方便,有一位研究水质的学生,由于父母就在自来水厂工作,在父母的帮助下,该生能深入地研究了杭州分质供水的可行性,并能切实地调查了自来水厂的实用性,对自己的课题应用和推广有了更有力的支撑。这也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完全体现的一种教学背景。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的研究中,家庭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但目前仍不为学生和家长认同。

4、克服学习障碍的途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学习障碍。传统教学中,学生遇上学习困难首先求助于教师,但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广泛,不是教师能轻易解决的。调查发现,32%的学生首先会求助于教师(如图5所示),虽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知识的局限性,学生已无法由单一方面得到有效帮助。在指导学生进行杭州石质文物的调查中,学生开始总是不停地向笔者求助,希望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而直至他们咨询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专家后,才明白原来杭州的石质文物是那么丰富,那么富有历史积淀。而我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了。

5、研究性学习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完成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时候,学生总是很依赖老师,希望有人能帮助他找到完成探究活动的人,最后发现,因为是自我的学习,只有自己主动去寻找,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导师。譬如,在学生完成《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流体的简易实验制备和特性应用》课题时,学生想了解一下自己制得的固体粉末是不是纳米级的,首先她通过学校找到浙江大学的物理教授叶高翔老师,让他通过电子显微镜帮助完成这一鉴定,后来发现,得到的粉末太细,电子显微镜无法显示,只好找浙江大学的分析测试中心,对粉末颗粒进行了粉末衍射测试,认定了粉末的大小。因此不难看出,如图6显示,多数学生在学习后,开始自我创设新的学习环境,这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自我需求完成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由于各课题的要求不同,学生无法像传统教育那样从教师那里直接得到准确无误的知识信息,他们开始向书籍、网络、校外的科研机构、专家寻求更多的帮助,由于研究涉及面广,个人已很难独立完成课题,他们不得不开始寻求同伴的帮助。这与传统教学中希望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了明显的差异,在合作中更要求学生能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同时也要互相尊重彼此的观点,更要有能将各个成员的观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能力,显然是单纯的传统教学中不能体现的能力。那么,这个特殊的学习过程就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教材,他们为自己找到合适的教师,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学习同伴,并从中获得学习上最大的收益。

二、现有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分析

1、静态资源如图书、杂志、报纸、学习资料、实验室、科技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以我校的图书馆为例,现有藏书15万册,03年至今的杂志报刊合订本10万册,拥有一个能容纳250人左右的学生阅览室,每位学生还可以借阅5册图书。近年来,学校大量购置了科普类书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校在校高中学生173人,拥有标准化实验室12个,其中物理4个、化学4个、生物4个和一个投资200万的生化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普通高中阶段的生物、物理、化学实验,还能完成更多、更复杂的生化实验。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2、动态资源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和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各种网上搜索引擎等、各种网站等。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创造了条件。我校设有50人左右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学生在每天中午12:00一12:45,下午3:30—4:50可以自由阅览。同时,拥有5个60人同时使用的计算机教室,其中一个为研究性学习的专设教室。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已是杭城多个高中的基本配置。完全能适应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3、人力资源以教师资源为例,从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方面,有一项针对某市80名高中化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53.8%的教师了解科学探究,有20.0%的教师不了解,45岁以上的教师占其中的85.0%。有26.3%的教师知道研究性学习的来源,有8.8%的老师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38.8%的教师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16.3%的教师了解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49.9%的老师了解国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15.0%的教师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缺乏了解,只是对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内容、高考变化比较感兴趣。繁重的教学任务,学校、家长、社会对升学率的关注,致使教师的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

同样这项调查中显示,在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79.0%的教师在大学期间参与过化学科学的研究,20.0%的教师参与过化学教育研究,10.0%的教师没有参与过化学研究,这些人主要是年龄偏大的或专科毕业的教师。93.8%的教师参加工作后没有参与过任何研究。只有31.3%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研究性学习教学,有48.8%的教师回答“不知道”能否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

以上的调查虽然反映了一些地区的教师资源现状,但不少学校,已开始配有专职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并促使每一位任课教师负责1~2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辅导工作。教师资源的利用正在改观。

综上所述,建议学校建立适当的教学基地以满足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三、建立教学基地,充分合理应用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1、网络教学基地网络作为新的学习途径已经在研究性学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资料的查询、研究过程的管理、资料的分类、对自己新见解的认证、专利的寻找、寻求导师的帮助、到最后成文、建立展示自己成果的网站等等,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网络,但实际教学中发现,虽然网络功能巨大,但信息混杂,不能像传统的教学内容那样严谨、经典,因此教会学生从杂乱纷呈的信息中寻找真正有科学性的知识是教师必须的工作。同时,还需要解决家长对孩子沉迷网络的担心。因此,学校可充分利用现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建立健康的“网络基地”,在信息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合理上网查询资料。

2、静态教学基地加强图书馆对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支持。在现有图书馆资源已经可以较好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情况下,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使其成为“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帮助师生打开世界信息资源的大门,是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利用社会专门图书馆,更可以充分展示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的优势,以及运用文献信息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优质服务的专业人员。因此以图书馆为依托的“静态教学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配置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社会教学基地在现在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工作是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有些学生需要在进行社会调查时遇到不少的阻碍,如调查洗车水的使用时,洗车坊一般都不配合,因此,学生调查困难重重,虽然学生做社会调查时本来就存在着诸多困难,也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如果能有更多的社会人士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也许学生的学习会更顺利些。同时,家长应该从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体验,不仅仅从应试的角度要求孩子,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家校联系为平台的“社会教学基地”可以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在学习中给与更多的关心,提高社会的参与度。

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开创了新的学习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领域。这就要求能让这个新的学习环境能更纯净,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余清臣等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浅谈中学图书馆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功能.谢静紫.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卷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