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时间:2022-12-10 03:37:56

浅谈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摘要:整体地面施工是在工程基本竣工之后进行,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在整体地面施工中,需要一定的施工技巧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保障。在不断应用与实践的同时,地面施工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有推动作用。对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进行探究,提高对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该厂房工程建筑面积10918m2,建筑高度为10.80m,建筑层数为一层(局部二层),结构形式:单层厂房为轻钢结构,二层办公楼和单层设备用房及门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地面混凝土设计厚度为160mm厚,具体做法为事先在侧模下方做灰饼,以控制标高,间距不大于1500mm。

2整体地面施工中材料与基层的技术

2.1材料质量控制。建筑工程在应用水泥砂浆整体地面修建技术时会涉及到胶凝材料以及细骨料等几种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在规格、质量、耐久性等问题都会对地面整体施工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实现对各种材料的科学控制。水泥砂浆的整体地面进行施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胶凝材料为水泥,硅酸盐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材料。相比于其他水泥来说,这两种水泥在前期强度以及水热化反应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二者在投入过程当中的正常强度必须超过32.5MPa,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当中选择硅酸盐水泥则强度必须维持在32.5MPa之下,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相关标准与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施工完成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养护,粗砂是水泥砂浆整体地面使用细骨料的主要材料,与细砂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在级配、强度,耐磨性能方面粗砂占据一定优势。尤其是使用细砂进行施工,会加大收缩裂缝问题出现的概率。如果施工人员选用粗砂进行施工,则必须对其含泥量进行有效控制,最大不可以超过3%。2.2基层处理施工。基层、弹线、找寻规矩、抹面以及养护等是施工人员在针对水泥砂浆地面进行施工时所必须严格遵循的步骤,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基层的处理施工,从该项施工环节着手实现对地面起砂、空鼓或者裂缝问题的最大限度改善,这也是保证水泥砂浆地面质量的重要前提。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清洁、湿润以及凿毛是处理基层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保证认真负责的态度,清除干净所有杂质,浮尘以及灰土。避免出现妨碍粘合隔离层的问题。施工人员在处理光滑表面时可借助硬毛刷等工具进行适当的凿毛处理,然后利用清水对其进行冲洗从施工完成之后必须严格避免人员在基层上活动,当水泥砂浆达到相关抗压强度之后进行抹面施工,一定要对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保障。

3整体地面具体施工方法

3.1弹线。施工人员需要在弹设水平基准线的基础上进行铺抹施工作用,在弹设水平基准线时需要将墙面作为中心,实现对水泥砂浆地面面层规范标高的保障。将最为准确的高程参考标准提供给施工人员开展具体的施工工作。在实际进行弹设的过程当中也必须实现对地面面层厚度的充分考虑。3.2标筋。施工人员在弹线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将水平基准线作为主要基础进行铺抹工作,将某一墙角作为起点沿着墙面进行砂浆标示。水泥砂浆的比例应该控制在1:2,1.5~2m是每个标示之间范围的主要距离,然后将标示块做为基础实现对纵横方向标筋的制作,进而保障地面面层层高的精准性。标筋所用的水泥砂浆比例依旧为1:2,80~100mm试区宽度控制的主要范围,注意面层标高与门框锯口线之间必须呈现出相吻合的状态。3.3坡度。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对浴室、卫生间以及厨房等多水部位的地面的重视程度,实现对恰当排水坡度的准确寻找。在进行找平施工时需要针对走廊和室内地面二者的高度差进行恰当处理,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室内被存水倒灌的问题。如果室内有地漏存在,需要施工人员在四周对泛水进行制作,实现对积水以及存水倒流问题的彻底改善。3.4抹面。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在弹线以及标筋等处理的基础上针对门框进行反复的测量校准,门框的锯口线是最先需要找平与校准的内容,然后对铺设面层的地面和门窗之间间隙留设进行检查,判断其合理性。然后进行门框固定工作,固定的主要对象为已经符合要求的门框。在上述工作完成的同时才能开始抹面施工工作。其次,施工人员在对水泥浆层进行铺设时需要紧密配合素水泥浆涂刷与面层铺抹,实现对二者之间间隔的有效控制,保障素水泥浆黏结力。施工人员需要在水泥浆进入终凝阶段之后进行再次试压工作,对是否有塌陷的问题进行准确判断。第三遍压光问题需要在面层不会出现抹纹的基础上进行。前面压光时存在的抹纹、毛细孔等是这次压光工作所需要压实的主要对象,注意一定要合理控制抹压时间,从根本上实现对地面起砂问题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经.试论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的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5(14):142.

[2]杨志钢.试论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科技研究,2014(6):150.

作者:宫铭志 单位: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