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利率双轨制及市场化改革

时间:2022-01-01 11:18:55

小议利率双轨制及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

(一)含义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从1996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具体步骤上采取“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的策略。目前,中国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以及货币市场交易已全部实行市场定价,政府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已完全市场化,仅有人民币存贷款领域存在“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利率管制。2013年7月19日,央行决定从次日起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这是利率市场化的革命性标志。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总体来说,利率管制(或利率双轨制)导致了我国利率总体水平偏低、利率结构不合理、差别利率政策不完善、社会借贷资金供求关系不均衡等一系列弊端。1.利率管制扭曲了利率的价格调节功能,金融资源配置错位: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的自由波动可以调节资金在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有效配置,使有限的资金能运用到最需要的部门和企业。但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的自由浮动受限,通常利率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使得经济体系内部始终存在超额资金需求,对此只能采取信用配给制调节,导致金融黑市产生,从而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浮动程度被放大,金融风险增加。随着民间金融风险的加大,金融改革势在必行。2.由于民间金融不在监管体系之内,当民间金融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利率双轨制导致金融倒爷大量出现,此时央行如果继续实施信贷规模控制,仅能起到回收银行间流动性的作用,而大量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根本无法得到约束。因此央行长期以来以数量型工具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应改弦更张,转变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调控,而若以调控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是先决条件。3.今年以来,中国“流动性两难”局面日益突出。一方面,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民间利率高企,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另一方面,除贷款以外融资规模高涨,大量闲置资金涌入非实体经济部门,推高了商品和资产价格。流动性不足与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并存,实际上是利率双轨并存所致。它既凸显了现行货币政策的困境,也预示了宏观调控的改善方向———利率市场化,并为此奠定了条件。4.利率管制造成社会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利率对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效率具有筛选功能,从而保证资金在既定技术条件下被有效使用。但当利率受管制而处于较低水平时,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资金被低效率使用。同时,低利率还会诱使企业倾向于多使用资金,少使用劳动力,而劳动力要素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远比资金要素充裕,由此将带来整个经济体系效率的损失。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

利率市场化改革应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问题,并通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促进经济增长。

(一)建立两个市场间金融资源自由流动的机制,实现利率并轨银行长期享受以较低的法定利率吸收存款,以较高的贷款利率或者其他方式融资,获取高额利差、息差。钱荒是利率双轨制最极端、最终的结果,央行用这一危机告诉商业银行:不进行利率双轨制并轨,结果就是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最终会流失殆尽。

(二)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增强市场利率的联动性在开放的经济格局中,要继续发展同业拆借市场,使同业拆借利率真正成为反映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扩大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使得再贴现率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市场资金供求的基准利率。国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竞争压力。这对国内银行业来说,只有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竞争,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金融监管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必须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金融监管;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其中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是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前提条件。

作者:何玉婷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