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实验复习的创新

时间:2022-04-22 10:16:00

浅析化学实验复习的创新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核的热点,而且近几年的化学实验试题都来自课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化学实验复习时,以课本实验为指导,落实基础;而且要在在实验装置上和在实验条件上进行创新.有效进行复习.

关键词:化学实验复习、实验装置、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技能不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也是高考考核的热点、重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在理科综合的化学试题中,尤其是化学实验部分的考查中所蕴含的创新思想,可以说是化学试题中的一个亮点。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化学实验题又是学生的主要失分点,所以很多学生看到有点新型的实验题就怕自己做不好。如何使学生由怕做化学实验题变为爱做化学实验题?在实验题中少失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实验的复习中有意识的、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现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

一、以课本实验为指导,落实基础

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创新前必须先落实好基础。由于教材中实验比较分散,可把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归类复习,逐类分析讲解找出不同类别间相同性和各个实验的侧重点。对重点、典型的实验要重新操作。如在复习气体制备实验时,把“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作为典型,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书本中的装置图示,并要求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与此实验有关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复习回顾:(1)该装置用来制氯气实验原理是什么?(2)用该装置是否能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l2?(3)添加哪些仪器和试剂可收集到纯净而干燥的Cl2?其次让他们按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使他们弄清楚实验装置设计程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验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理解了控制反应条件,对比试验等实验方法,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再次让学生复习其它的气体如HCl、SO2、NH3、CH4、CH2=CH2等气体的制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在落实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在实验装置上进行创新

以课本实验装置为基础,理解课本实验装置设计的目的,在实验装置设计上进行创新.如在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设计,课本中采用分两次操作,然后进行对比.课本中的实验虽然简单,但存在操作步骤多、占用时间长、没有整体感的缺点.在复习化学实验时,可引导学生从装置上进行创新,能否在同一装置中对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得到下图具体的装置:

①说明:具支试管内装Na2CO3,具支试管的小试管内装NaHCO3。A、B两支试管内装有澄清石灰水。加热后很快看见A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则无变化。

②评价:NaHCO3和Na2CO3所处的外部条件基本相同,受热时间相同。对比性强,学生印象深刻。该实验所用的教学时间少,克服了课本中分两次操作所造成的教学时间过长的缺点。

在教材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实验,专家设计的实验装置也存在弊端.通过思索讨论自己设计出的实验也存在很多优点.使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2、在实验条件上进行创新

中学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实验对条件并没有严格要求,但有些实验如制备氢氧化亚铁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实验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地实验.教材中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操作:将滴管的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以下,慢慢挤出氢氧化钠溶液.这样特别操作的目的是保证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是仅有这些条件显然不够.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条件进行挖掘,如何使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不与空气中氧气接触,通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在硫酸亚铁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汽油等.在此基础上,可给出200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中33题中方法二中的装置图,如图所示:

针对这套装置提出几个问题:①在左右试管中加入的试剂能否对调?②为了制备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在左试管和右试管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步骤是什么?③这样生成的的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的理由是什么?

评价:该套装置以教材中实验为基础,只不过是对制备的条件进行创新,使问题情境由熟悉到陌生,思维由表面到深层.给出加入左右试管中的试剂,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入手,如何使生成的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装置中应该没有空气,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排尽装置中空气,且如何检验装置中已没有空气。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在左右试管中充满氢气,且外界的空气不容易进入装置,使整套装置处于与空气隔绝的状态。从而使生成的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三、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针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实验,除了可以在装置上或方法上创新外,还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如课本中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的,这个实验设计不仅仅存在生成的气体会外逸对环境有污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的无色不易观察;无色气体变为棕色的界限不清等缺陷,而且我们还可以对此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也就是使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转化(即生成二氧化氮)分阶段进行。具体的操作如下:将反应在注射器内进行,先取下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内放入一团铜丝,塞上活塞后,吸入适量的稀硝酸,将注射器细管端用橡皮塞密封。反应即开始,生成的气体被富集在筒内,让学生观察气体为无色后,取下橡皮塞,拉动活塞吸入空气,无色气体即变为棕色气体。振荡注射器,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NO2与稀硝酸中的水反应有生成了NO),若再吸入空气,无色又变成棕色。

拓展和延伸后的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克服了生成的气体会外逸对环境有污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的无色不易观察;无色气体变为棕色的界限不清等缺陷,而且也验证了NO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性质。从而做到帮助学生全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真正吃透课本,以不变应万变,从中提升了能力。

总之,在化学实验的复习中,把教材中的实验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拓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无意中引导了学生要重视课本,做到以本为本;又使学生在考试时降低对新型的化学实验题的恐惧感,从而有效地减少失分。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郭飞红:化学实验复习的策略研究.《中学化学参考》,2007,1~2

3、曾亚平:化学实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化学参考》,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