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护理与后遗症恢复

时间:2022-05-28 02:53:00

脑血管病患护理与后遗症恢复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高度的致残性,使患者丧失生活及工作能力,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心理等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其生活和工作质量。国内外康复医学证明,恰当的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脑部病变对正常活动的影响。

1.临床资料

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男132例,女68例;年龄28~80岁,平均61岁。动态发病140例,静态发病30例,原因不明30例,头痛、呕吐130例,肢体瘫痪172例,意识障碍及昏迷176例。经抢救治疗后,治愈65例,治愈率32.5%;好转80例,好转率40%;死亡25例,死亡率12.5%,30例恶化自动出院。

2.护理

病情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常见原因为脑疝及肺部感染,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射活动:瞳孔变化、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尿量、呕吐物、排泄物等,并做好记录。了解患者发病时的意识障碍、昏迷程度、昏迷时间的长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卧床制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取患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头稍后仰,头部制动并放置冰袋或冰帽。尽量避免搬动和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再次出血。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和昏迷者,应加床栏以免坠床。对意识清醒者,应做好耐心解释,告知患者过早活动可能引起再出血,使患者配合治疗,适应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大便用力出血患者引起再出血。保证营养:昏迷患者24~28小时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48小时后仍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给含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每天热量2000卡左右,每次喂食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2~3小时,温度40℃左右为宜。对意识清醒,吞咽无障碍者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并发症的防治:

①防治肺部感染:出血性患者常因继发感染再次出血,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对神态不清、意识障碍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吸氧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咳出。意识清醒患者应鼓励其咳嗽,做深呼吸,避免并发坠积性肺炎。

②防治口腔溃疡:出血性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差,尤其是意识障碍,昏迷患者不能自动清洁口腔,则容易并发口腔炎和口腔溃疡。如出现口臭和溃疡时,应每天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洁口腔1~2次,坚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霉菌感染及细菌繁殖。

③预防褥疮发生:伴有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的患者,长期卧床皮肤抵抗力低,极易发生褥疮。应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稳,不可剧烈震动,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衣服及被褥,必要时留置尿管,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及褥疮的发生。心理护理:出血性患者常有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生活不能自理,加之病程较长,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经常巡视病房,与意识清醒的患者谈心,了解其思想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对此,应加强探陪人员的管理,要求探视者与患者交谈时,禁止向患者讲述能引起情绪变化的事。以防因情绪改变导致再次出血。

3.康复训练的时间

目前一致认为康复训练应及早进行,训练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衡,神志清楚,神经系统不再变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一般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对2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观察表明,其功能恢复达到最好效果的时间是发病的77天,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最好的时间为87天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任何疾病发病时康复护理应开始进行。由此可见,早期功能兼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和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功能康复:①对痉挛状态的康复:痉挛状态是指一种速度决定的强直性、牵张反射增强的运动障碍,神经科专家提示,在抗痉挛护理中应用正确的运动模式抑制痉挛,如选用双桥运动或单桥运动、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体位转换:翻身-卧位-坐位-站立协同运动,尽量使偏瘫侧肢体功能负重、行走的训练,其效果采用bartheI指数评测,康复治疗前后ADL显著变化。②对肢体功能的康复:国内外专家学者主张早期给予患者的正确体位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可有效地防止肌肉、关节痉挛、变形,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③对偏瘫步态行走的康复:偏瘫步态行走的纠正与训练,是指导康复期患者进行功能改变的重要环节。据报道,应用促适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结果能独立行走的比例由原来的28.6%提高到94.2%,步态优良率达86.6%。